全本书斋 > 灵异玄幻 > 元末翘楚朱元璋 > 第十八章 刘福通灭元廷急于求成 朱元
  第十八章??刘福通灭元廷急于求成??朱元璋稳博弈南北布子(6页)
  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察罕帖木儿调任中书省兵部尚书(正三品),进阶嘉议大夫(正三品)。
  这一年,刘福通命令“宋国”中路军左翼元帅李武、副帅崔德率部由河南西进,寻机北渡黄河进攻朝廷腹地。
  六月时,李武、崔德率部攻克商州(今陕西商洛市),九月北上攻克潼关县(今属陕西)。随后东进,占领虢州(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进而攻占了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
  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答失八都鲁命令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前往那里围剿。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立刻率军西进。攻打陕州时,遇到“宋国”红军顽强的抵抗,没有攻下。
  察罕帖木儿很机灵,明白对手强硬则不宜硬攻。于是放弃,转而攻打陕州西南约40公里的虢州及潼关,结果得手、占据。这样反而堵住了李武、崔德红军主力的退路。双方相持不下。
  不久,李武、崔德没有固守陕州,而是渡河进入元廷腹地山西,攻占隔河相望的平陆县以及北面直线距离31公里的安邑。结果,察罕帖木儿乘机收复陕州,然后穷追不舍。
  李武、崔德甩不掉察罕帖木儿,无法攻打朝廷腹地的路城重地,于是转身东进,在济源坡头村渡河,攻下孟津县。孟津是河南府路城(今洛阳市)的北大门,相距约14公里。
  察罕帖木儿紧跟着渡河,率部驻扎孟津城南,时不时攻城,护卫河南府城,两军相持数月。李、崔部队终因粮草不济,弃城退走。察罕帖木儿则返回陕州驻守。
  察罕帖木儿再立新功,元帝下诏晋升他为淮南河北行枢密院佥院(正三品)、中奉大夫(从二品)。
  在河南,刘福通红军与答失八都鲁直属元军却形成相持不下的局面。
  1357年(丁酉岁)一月,“宋国”大臣刘福通命令李武元帅、崔德副帅率中路军左翼部队进军陕西,占领关中后再东渡黄河进军朝廷腹地山西。
  他们由河南西峡县出兵,先占领商南县(别名鹿城),进而攻占了武关,打开了进军商州(今陕西商洛市)、蓝田县直至陕西行省首府奉元路城(治所古长安、今西安)的通道。
  武关为“秦之四塞”(潼关、萧关、大散关、武关)之一,位于陕西丹凤县东约40公里武关河一条弯道的北岸。这条河是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穿越秦岭东段山地的一条支流,其流经的山谷随之成为秦岭东段南北往来的一条通道。
  武关凭险而立,自秦、汉、隋、唐以来,均为京都咸阳、长安的南大门。其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水。
  关城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夯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卷洞门,以砖石包砌。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
  李武、崔德的部队沿武关河(武关镇)通道西北上行,经铁河口(今有国道武关隧道)、寺底铺村、铁峪铺镇、桃花村、资峪沟村后到达丹凤县城。过丹凤县后沿着丹江北岸继续上行,行军好几十公里后,经过短暂休整,攻克了奉元路商州。商州与奉元路城的东大门蓝田县直线距离约68公里。
  从商州往西北经上河村爬上秦岭分水岭(秦岭山脊),下山后沿着一条河道山谷经过麻街(今有312国道麻街岭隧道)、齐塬村、五星村、古树塬、刘家沟、大商塬村、小商塬村、黑龙口、李家院、秦岭铺村、秦川村、阴寺沟口(今有321国道牧护关秦岭长隧道)、秦峰村、榆树沟口、牧护关镇、杨家湾、潘家坪村、蓝桥镇(蓝河风景区)后,再爬上玉山,经过黑沟口、山顶(今观音潭景区)后,下山直达山脚蓝田县郊。
  这个月,元军分别讨伐河南行省许州(今许昌市)、嵩州(今登封市)、汝州(今汝州市)及太康县(今属河南)、亳州(今属安徽)的起义军,获得大胜。元顺帝非常高兴。
  二月丙午是朔日(初一)。壬子日(初七),“宋国”红军李武、崔德所部攻占蓝田,前锋直抵灞上,进逼奉元路城(今西安)。蓝田离奉元(今西安)东郊灞桥只有28公里,与华州(今陕西华县)直线距离56公里,与同州(今陕西大荔)直线距离92公里。
  不过,由于刘福通急于剑指元大都(今北京)、消灭元廷战略方针的影响,他们没有考虑因地制宜,攻占奉元城,建立一个可进可退的西北根据地。而是兵分两路攻打奉元东北方的辖城华州、同州。打算随后东渡黄河再次进入山西。李武、崔德舍近求远且分兵作战给朝廷调集重兵悍将赢得了时间,给自己带来祸患。
  陕西行省衙门连连告急后,元廷急令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由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州区)前往救援、讨伐。调刘哈剌不花会同豫王(兽钮金印藩王)喇特纳实哩等由潼关前往陕州防守。
  去年六月,李武、崔德已经领教过察罕帖木儿的厉害,幸亏及时撤出孟津城,兵马没有多少损失。
  这次却没有那么幸运。“宋国”无数红军将士成了察罕帖木儿虎狼之师的刀下之鬼,中路军左翼部队损失过半,余部分别退回蓝田。察罕帖木儿依然是穷追猛打,李武、崔德只好越过终南山,向关中西南撤退。
  “宋国”红军退到陕西西南隅后,李武、崔德两帅决心扭转颓势,率部奋力攻占了兴元路城(今陕西汉中市),有了落脚之地。后来进军甘肃行省,攻占了伏羌(今天水市甘谷县)等地。
  察罕帖木儿又立新功,朝廷对他大加褒奖,晋升他为陕西行省左丞(正二品)、资善大夫(正二品)。
  戊辰(二十三)日,元军收复起义军占领的邳州(今属江苏)。这一天,朝廷调中书省客省使(正五品)萨尔达温等攻打黄河南岸一支“宋国”红军,结果击溃红军。
  二月份,“宋国”大臣刘福通命淮安行省毛贵元帅所部为东路军,北上攻打朝廷腹地。
  毛贵,生一张略方的圆脸,长一对银河眉——长度适宜,宽而有角,浓中见轻,轻中带浓。眉下嵌一双猫眼。印堂适中,下卧一只花鹿鼻——山根、年寿略立;准头丰满圆明,高而不尖,色润不露孔。唇上蓄短须。
  古代面相学认为:银河眉主使为人温和,性缓自重,人缘极好。猫眼主使富贵、性温、好闲。鹿鼻者心性仁慈、好义,富能守财,贵而清正。
  毛贵率部先攻占了海港城市海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然后夺取海船北上进入山东半岛。
  二月壬申(二十七)日,毛贵率部攻打了益都路(治所今山东青州市)的胶州(今山东胶州市)。元臣枢密院佥院(从三品)托欢战死,毛贵红军占领胶州。
  三月庚辰日(初六),“宋国”东路军元帅毛贵攻克般阳府路(治所在今淄博市淄川区)的莱州(今属山东),守臣宣慰院副使(从二品)释嘉纳被杀死。
  再说1357年三月辛巳日(初七),徐达、汤和、常遇春、廖永安、俞通海及胡大海所部同时从六面猛攻常州,双方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张士诚的督军大将吕珍胆战心惊,当天城池虽然没有攻破,他却在夜晚带着几个亲随悄悄出城逃遁。
  次日,徐达、汤和、常遇春等六路大军再次进攻常州,守城将士得知督军溜之大吉,无心卖命恋战。最后,纷纷放弃抵抗,缴械投降。
  捷报送到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大喜,通令封赏:
  晋升廖永安为江南行枢密院同佥(元朝职俸正四品),俞通海为江南行枢密院判官(元朝职俸正五品),张德胜为太平府分枢密院判官。
  任命常遇春为中翼元帅府统军大元帅,晋升唐胜宗为中翼统军元帅、陈德为中翼右副元帅、桑世杰为中翼管军总管。
  晋升赵德胜为左翼统军左副元帅,晋升郭兴为天兴翼统军元帅。
  吴王这次增设了中翼元帅府,是明确左、右、中三翼元帅府统领的部队为三支野战主力部队。
  朱元璋这是借鉴元廷初期的军事组织编制——左军、右军、中军、前军、后军。
  常遇春已经提前晋升统军大元帅,置于中翼元帅府,军阶高于所有元帅。
  朱元璋还晋升胡大海为右翼元帅府统军大元帅(仅次于常遇春),暂时在吴王帐下负责宿卫。已任右翼元帅府的统军副元帅华云龙及领兵副元帅则由胡大海节制。
  胡大海原是都先锋,属于破格提拔。朱元璋发现他不仅杀敌威猛,带兵有方,而且谦卑礼让,有令则行,从无二话,非常忠诚。
  三月丁亥(十三)日,朱元璋晋升汤和为江南行枢密院同佥(原是代理同佥)兼常州府总管,率部镇守、治理常州府。
  同一天,下旨在常州设置毗陵翼元帅府,破格晋升汤和下属镇抚张赫为毗陵翼统军元帅,驻守常州。
  同时命令镇抚孙继达负责疏浚、治理常州护城河。凡是攻城点的护城河几乎被尸体塞满。
  朱元璋没有晋升徐达及下属,使其恢复原职(统军元帅等)。朱元璋对其不放心,因他攻城不大用脑,打算多磨炼磨炼他。
  接着,朱元璋将常州路改名长春府,任命高复暂任知府。
  高复,济南路临邑县(今隶属山东德州市)人,勤政爱民。当年夏天干旱,小麦灌浆,正当要水。高复斋戒沐浴,到城隍庙祈祷,求神降雨。当晚做了一梦,遇见神仙。神仙对他说:“尔起乎!雨已到了。”高复顿时惊醒,看见已是黎明,跟着听见雨声。他下床打开门,只见苍天降雨,越下越大。他仰头张开双臂,大声喊道:“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当年,常州地区庄稼成熟丰收,百姓歌颂其德。结果,本是“暂任”的高复一直担任了七年知府。
  由于“长春”一词引起了识别上的混乱及乡情上的反感,常州百姓对城名的更改很有意见,不认可“长春”,还是喜欢叫“常州”。
  三月己丑(十五)日,朱元璋顺应民意,把“长春府”改为“常州府”。但把所辖晋陵县改为京临县,武进县改为永定县。不久,朱元璋把京临县并入永定县。原来两县的县治都在常州一座城里,所辖区域也不是很大。
  再说吴王得而复失的长兴城。此城地处太湖西南口,陆上西通广德,直线距离48公里;东南经湖州可南下杭州,是浙江的北面门户、战略要地。
  朱元璋决定夺回长兴,牢固占据太湖西南隅。1357年二月丙午朔日,他直接命令耿炳文带刘成、李景元自广德出发,攻打张士诚的湖州路长兴县(今属浙江)。也是给家乡小兄弟独当一面的锻炼机会。
  年轻的耿将军生一张冬瓜脸,却长一对柳叶眉,下嵌一双雁眼。其印堂宽阔,下卧一只石狮鼻——山根低凹、较短,年寿高凸;兰台、廷尉特大,不露孔。
  古代面相学认为:柳叶眉主使聪明好学,交友忠信,心性慈善。雁眼主使必遇有力贵人,富贵双全,妻贤子贵,三代有德,终身少凶险之事。石狮鼻者凭借武职显贵,却无善终。
  时年23岁的耿炳文还没有名气,是跟着邓愈打进广德的。驻守长兴的赵打虎闻所未闻,不把他放在眼里,带兵三千出西门迎战,结果不是耿炳文的对手,大败而逃。他本想逃回城,守城的李福安见耿炳文率部紧随其后,急忙下令关闭城门。赵打虎无可奈何,只好快马加鞭逃往湖州。
  二月戊申日(初三),耿炳文攻克长兴,活捉守将李福安、达实曼及一些民兵。民兵万户蒋毅率所部二百人投降。耿炳文还缴获张士诚停放太湖长兴港的大小战船一百余艘。
  长兴有个儒士叫温祥卿,早已耳闻朱元璋礼贤下士,心想他的手下也不会太差,就携带家眷投奔耿炳文。耿将与之交谈,温儒士的谈吐使之称奇,于是留作幕府参谋,采纳他的策略分兵据守要害之地。温参谋还为耿炳文守城考虑,参考古书设计了防御性的战具。
  其中有“双飞弩”。双飞弩由两具弩组成,安装在木架上,由一人操作。木架下安装有和两个弩机相连的一块踏板,上弦后,使用者用脚踩动踏板,便可放箭。
  弩是比较强大的防御性武器。汉代的弩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其拉力以石(音:弹)为单位,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八种级别。一石约有30公斤力。普通弩多为3—6石。三石弩射程约为189米,四石弩约为252米,在当时属于威力无比的远程武器。
  再说朱元璋,得知收回长兴城,非常高兴。三月乙亥朔日(初一),将长兴州改名为长安州,并在此地设立永兴翼元帅府,破格提拔耿炳文为总兵元帅,刘成为左副元帅,李景元为右副元帅,一同守卫长安州。
  经过深思熟虑,吴王朱元璋决定在江北也布下一颗棋子。
  三月己丑(十五)这一天,他命令中翼统军大元帅常遇春携右副元帅陈德、总管桑世杰和领兵元帅徐达率部攻占江北泰兴县一个小地方马驮沙。由常遇春统一指挥。
  两路部队在常州城北长江边北岸埭(地名)乘坐战船,沿江而下,到达江阴州对面长江的一个小河口,然后沿着这条河流进入马驮沙(今靖江市)。此处无城,经过一个时辰的战斗,消灭了元廷驻守的少量水、步军,占领了此地。
  此地为何叫马驮沙?今天考古,在焦山港(今靖江东兴镇)曾经发现一块断碑,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此沙是吴大帝牧马大沙……”。
  吴大帝即吴国国君孙权。靖江方言中,“牧”和“白”、“大”和“驮”都是谐音,说讹了,就把‘牧马大沙”误成了“白马驮沙”。久而久之,便简化成“马驮沙”。
  马驮沙属于长江冲积平原,吴国赤乌二年(239年)为吴王孙权牧马之洲,属毗陵郡(今常州市)。
  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属毗陵郡暨阳县(今江阴市)。从南北朝至明初,马驮沙一地两附,南部牧马小沙隶属江阴,北部牧马大沙先属海陵县后属泰兴县。宋代,“马驮沙”被叫作“阴沙”。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进犯中原,岳飞率军抵抗,而后退到了阴沙。在这一过程中,有大批难民与岳飞一同撤退,他们来到阴沙后,看见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盛,便在这里安家落户。
  元代至正十六年至二十八年(1356年-1368年),阴沙(今靖江市)大部分仍属泰兴县。泰兴则由扬州路总管府直接管辖。
  朱元璋的战略意图是:张士诚迁都到江南隆平府(今苏州)后,主力部队全部调到江南,其江北的地盘已经空虚。要乘虚而入占领这些城池,必须有一个不易引起张士诚以及朝廷注意的淮东基地。经过研究,朱元璋发现:泰兴县和江阴分别所辖的马驮沙是一个绝佳地点。攻打马驮沙,隔着长江管辖马驮沙一小部的江阴,在军事上力不从心。距离马驮沙30公里的泰兴即使很快得到求援信,想派兵支援,对于没有城池坚守的这个弹丸之地,显然也是有心无力。
  占领了马驮沙,朱元璋有了横扫江北淮东的基地,将来大军既可以从常州直接过江到此聚集待命,也可以从镇江或应天府(今南京)乘船顺江而下到达。
  从马驮沙出兵,往西北一天可达泰兴。攻占了泰兴城,北上42公里可以攻打泰州,也可以沿江到西北直接攻打扬州城的门户江都县。相距只有
  57公里的路程。如果朝东北走大约60公里,可以攻打如皋县。
  此外,控制了马驮沙,建立水寨,可以扼制江阴及下游的敌方水军,保证上游常州、镇江不受张士诚水路的进攻。最终保证应天府到镇江、常州的水路安全。
  1357年二月甲戌(二十九)日,“天完国”丞相倪文俊率部由荆州沿江西进,攻克了其上游直线距离88公里的峡州路城(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区)。
  随后,倪文俊命领兵元帅明玉珍统领战船五十艘,率一支水军镇守峡州,自己率大军回到荆州。
  朝廷视倪文俊为眼中钉、肉中刺,元顺帝下诏任命高宝为四川行省参知政事(从二品),并令他带兵出川直捣倪文俊的根据地中兴路城(今荆州市)。
  高宝率兵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在峡州城上游南津关停靠北岸。然后上岸从山路绕过依山傍水的峡州,再下山到达长江边,随后沿着江岸长途跋涉,途中经过虢亭(三国古战场)后,江边无路,只好翻山越岭到达中兴路枝江(今湖北荆州枝江市)。此处离东面的中兴路(荆州)城大约还有41公里。
  不久,高宝兵临城下,但是攻打多日都没有攻下,他担心倪文俊峡州的守军攻其后路,于是强征渔船渡江,撤退回川。
  高宝以为倪文俊不会渡江追杀。不料,倪文俊是个有仇必报的蛮子,他带兵出城、渡江,一路尾随向西,经过弥陀寺、沙道观、松滋县、王家桥、斯家场、刘家场、仁和坪。第三天追到距离荆州120多公里远的五峰县辘轳关(今渔洋关)被挡住了。
  高宝已经过关逃脱。辛辛苦苦行军三天,倪文俊不甘心空手返回,他下令砍树制作长梯,不惜牺牲五倍于敌的代价夺取了辘轳关。他占据辘轳关后,从此封锁了四川元军出关东进的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