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灵异玄幻 >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1402节
  同时从书籍外印着的那头驴的封面来看,这期杂志的内容显然便是赵忠尧他们发表的元强子模型。
  随后李政道朝杨振宁挥了挥这册期刊,书页在空气中哗啦哗啦的作响:
  “两个多月前吧,当时我正在搞非拓扑性孤立子的项目,一次研究结束后我的学生把这册期刊交给了我。”
  “当时他就和我讲了一句话——教授,物理学要变天了。”
  “我一开始还以为他是在大惊小怪呢,但是看完了这篇论文后……你知道我做了什么吗?”
  杨振宁摇了摇头。
  李政道朝他做了个撕东西的动作:
  “我把非拓扑性孤立子的验算稿全撕掉了。”
  杨振宁顿时瞳孔一缩。
  虽然他和李政道早已分道扬镳,但双方却一直都在明里暗里做着竞争,彼此对于对方的研究项目自然也有所关注。
  非拓扑性孤立子。
  所谓孤立子,指的是所有可以持久稳定地把能量集中在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的统称。
  众所周知。
  宇宙在再加热时期物质开始大量合成,为宇宙之后的演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究竟什么物质在什么阶段以怎样的方式形成,这依然是个谜,理论上解开这个谜的钥匙之一就是孤立子。
  它的性质有点类似后世一种叫做“长生流”的小说,就是主角在某些地方苟着一两千年笑看世间沧桑,掌握着古往今来所有隐密的答案。
  非拓扑性孤立子则涉及到了代数变化,目前它大概率指向三维震荡子,属于暗物质的一种。
  而李政道将手稿全部撕掉的意思,自然便是放弃了这个研究……
  至于原因嘛……
  虽然李政道没说,但杨振宁多少也可以猜到——因为元强子模型已经提出了另一种更好的孤立子框架,而且还是完整的那种。
  相当与你玩金铲铲正在哼哧哼哧的攒金币准备搞三星奎因呢,结果对面出来了个三星卑尔维斯……
  接着李政道重新将期刊收好,目光悠扬的看向了远方:
  “然后从那天开始……我整个人就陷入了一股很茫然的情绪里头,饭能照吃水能照喝,但就是沉不下心做实验。”
  “甚至我提起笔想要算爱因斯坦场方程,都有一股力量莫名的阻止了我。”
  “这种浑浑噩噩的情况持续了很久,那段时间我突然不知道自己做学术的意义是什么了,老杨,你能理解这种感觉吗?”
  杨振宁的嘴唇下意识开合了几下,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微妙的表情。
  老杨?
  他有多久没从李政道的口中听到这个称呼了?
  不,就连这样询问的口气,他都好长时间没接触过了。
  其实李政道所说的这种感觉,他其实也体悟过,不过相对来说没有李政道那么明显。
  因为“杨李”这两座华人物理界的最高峰,彼此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杨振宁的父亲是水木大学的数学教授,所以杨振宁的优势方向一直在于数学计算,整个物理学界数学水平比他高的也没几个。
  而李政道在灵感……直白点说就是找项目这块的能力则要强出杨振宁很多,像当初二人之所以会合作,就是因为李政道在计算上遇到了问题所以求助的杨振宁。
  例如杨振宁在未来就曾经说过一句话:
  “他(指李政道)的数学不好,他厉害的地方是找课题。”
  所以在眼下这个时间点。
  杨振宁手上的研究课题相对要少点,李政道则无论是现实还是备忘录上都记着大量的灵感。
  因此在赵忠尧他们的论文发表后,李政道受到的思想冲击确实要一大点儿。
  接着李政道顿了顿,继续说道:
  “再后来的某一天,我听说了你们要回国的消息。”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海中就突然冒出了我妈做的本帮熏鱼。”
  “然后这一想我就停不下来了,我想到了去世的父亲,想到了家里的其他兄弟姐妹,想到了当年辍学的原因。”
  “接着……”
  说到这里。
  李政道重新看向了杨振宁,缓缓说道:
  “我莫名奇妙的就有些顿悟了,比起我在海对面追求的名利,家国这两个字,似乎要更重要一些。”
  1926年11月24日的时候。
  李政道出生在一个殷富商人家庭,上有两个哥哥李宏道、李崇道,下有两个弟弟李达道、李学道,另外还有一个妹妹李雅芸。
  他的父亲叫做李骏康,母亲叫做张明璋。
  李政道在读小学的时候霓虹全面侵华,魔都被占领,于是他被迫小学辍学。
  后来他难以忍受霓虹人在魔都的野蛮行径,决心离沪,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赣州,就读于赣州联合中学,最终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人生篇章。
  接着李政道呼出了一口浊气,说道:
  “在意识到这点之后,我才发现我如今的成就几乎全是靠着国家……或者说国人支持完成的。”
  “例如我在浙大认识了束星北老师,后来又投身到了王淦昌老师的门下,西南联大的时候是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老师他们教我的知识。”
  “后来我之所以能去海对面,则是因为吴大猷老师的推荐,在海对面的时候光亚也很照顾我。”
  说着说着,李政道的嘴角忽然扬起了一丝苦笑:
  “要说最该回归华夏的那个人,其实应该是我才对。”
  “可惜……我一直把心思都放到了名利之上,直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
  杨振宁顿时默然。
  他总算是有点理解李政道的想法了。
  李政道的性格非常固执,他属于对于自己规划相当清晰的一类人。
  例如当年他不过13岁,就敢一个人从魔都徒步走到赣州读书。
  又例如当年物流的种子计划。
  早先提及过。
  在发现霓虹的二次原很有杀伤力后,物流便也开始计划起了自己搞原子弹。
  物流的霸总派出了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三位大佬前往海对面考察,并要求每位科学家推荐两名助手同去。
  当时吴大猷推举的两名助手,一名是李政道,另一名就是朱光亚。
  不过考察组抵达海对面后便被告知对方不会共享任何核武器的数据,同时由于国内发生了某些中众所周知的巨变,考察组只好被迫解散。
  在吴大猷这组中,李政道几经思考,选择去了芝加哥大学读书。
  于是吴大猷给了他一笔数目不小的盘缠和一封推荐信,李政道由此顺利拜入了费米这个大佬门下。
  而朱光亚则选择跟着吴大猷行动,由此可见李政道对于自己的人生安排是很有主见的。
  尤其是在获得了诺奖、又与杨振宁决裂之后。
  李政道的眼中只剩下了追逐名利……或者说压过杨振宁。
  虽然杨振宁也有这种心理,并且他同样是个固执到你不联系我我就绝不联系你的人,但他终究没有李政道这般锐利到无视了现实。
  而越是这种人,在世界观遭遇冲击之后往往会越迷茫。
  李政道原本的视野中只有一条可以容身他一个人奔跑的路,结果随着元强子论文的发表,李政道忽然发现周围的地图tmd全亮了……
  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停下了脚步,然后茫然四顾,突然发现自己在追逐的东西没了意义。
  接着在这种心理状态中,他又骤然听说了杨振宁他们要回国的消息。
  于是乎。
  过往很多因为李政道一路狂奔而被他忽视的东西,一下子全部涌现了上来。
  被他压抑了整整十五年的情感,如同被按压的弹簧一般,骤然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冲击力。
  然后……
  李政道忽然想吃鱼了。
  家乡的鱼。
  第705章 杨李新约(上)
  与很多贫苦出身的科学家不同。
  李政道的家庭在当时的环境下,可谓称得上极其富有。
  他的曾祖父李子义是一位虔诚的教徒,还是当时颇为知名的基督教牧师和长老。
  李子义与存养书院、博习书院和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的渊源深厚,文化素养高的同时,家境极其殷实。
  李政道的父亲李骏康则是在1915年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入了东吴大学,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新成立的农林科……也就是今南京农业大学的前身。
  大学毕业后,他在魔都外国洋行从事化肥进口贸易,生意同样做的很大。
  后来李骏康与张明璋相识相恋,很快组成了新家庭,两强合并,其财力可以想象。
  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政道就是那种可以v人50的标准富哥。
  不过与很多魔都阔太太不同的是。
  张明璋本人很喜欢下厨,但根据李政道回忆录上的原文记载,张明璋【手艺并不是很好,尤其是炖菜的时候,咕噜咕噜的汤汁像是在炼丹】。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张明璋掌握了一手标准的黑暗料理,大概去霍格沃茨可以直接上任魔药学教授的那种。
  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