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灵异玄幻 >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228节
  第179章 这下真啥东西都往dna里去刻了
  外界。
  随着这阵细雨的落下。
  许多原本会朝另一个方向发展的事件,都悄然的出现了拐点。
  这些事有大有小,有轻有重。
  其中有国家战略级别的计划,也有寻常人家的小生意,还有市井中平民的拌嘴小事。
  这阵细雨就像是一把扫帚一样。
  将社会中诸多的戾气垃圾通通给扫了个干净,也让无数人的人生轨迹默默的发生了变化。
  而当这无数量变的拐点累加到一起时,某些质变自然也会随之发生。
  当然了。
  这种质变肉眼无法得见,触摸也触摸不到,并且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会真正见到成效。
  上至当权者,下至普通百姓,顶多就是感觉到很多事情似乎变得比预期中顺利,仅此而已。
  因此身处幽闭空间中的徐云,自然也无法得知这些变化。
  他只能通过字面意思来猜测,这多半是个类似加持性的buff,游戏里也算常见效果。
  但这个所谓的+1到底是啥效果他就不了解了。
  随后他将好奇暂时搁置到了一边,将注意力放回到了小球上。
  之前他已经开掉了四个小球。
  分别开出了时光相册,一张没有任何解释的公式卡,一枚彩蛋以及一个buff。
  这些奖励虽然各有特色,价值也谈不上低。
  但似乎都不是类似吡虫啉配方的现实技术。
  不知道接下来的四个小球里,会不会出现其他一些黑科技?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伸出手,戳向了第五个泡泡。
  啵~
  片刻过后。
  徐云的面前再次飘来了一张纸片。
  他下意识的接过纸片。
  这张纸片的质地非常柔软,只有一片创可贴大小,上面的内容也非常简洁,只写着一个地标:
  经度:117.2764
  纬度:31.8392
  【提示:这是一个坐标,你猜猜会发现什么?】
  徐云顿时皱起了眉头。
  虽然他的专业是理科,和地理没有任何交集,业余生活中也没怎么接触过经纬度的信息。
  但作为一位两辈子的科大人,他对于这个数字还是有些印象的:
  最后那几位数先不管,光看前面的五个数,这特么不就是科大校区吗?
  至于后三位数是哪儿就不好说了,但必然在科大校区内。
  科大校区内……那儿会有啥东西?
  总不会还有蟑螂吧?
  况且……
  要是女生宿舍该咋办?
  抱着这股有些微妙的心情,徐云将纸片收好,继续点开了第六个光球。
  啵~
  见到光球演化物的瞬间,他的眉头立时微微一挑:
  第六个光球化成的依旧是一张小纸片,但这张的纸片他有些熟悉:
  当初刻有第五代吡虫啉配方的纸片,就是这种材质与规格。
  果不其然。
  当纸片落入手上后。
  徐云将其摊平于掌心,只见其上赫然写着一行字:
  【dna存储技术: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科技,但同样需要花费亿点点精力研究,准备好了吗少年?】
  【评价:不要什么都往dna里去刻啊魂淡,枫花恋的退隐前绝版视频除外。】
  “好家伙,dna存储技术?”
  作为一名生物汪,徐云这辈子对于生物的尖端科技还是比较了解的。
  在目前的生物学尖端领域中。
  dna存储技术一直都是个传播度不高、但公认很有前景的项目。
  这种技术的理论基础很简单:
  首先。
  目前的电脑数据,都是用0和1来保存的,也就是二进制。
  而生物老师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dna的每一位都只有四种可能:
  agct。
  如果把碱基进行赋值,比如a+t=0,g+c=1,那么就能把化学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
  因此一个dna,就能看成一个二进制的数据存储材料。
  至于为什么要用dna作为数据存储材料呢?
  原因同样很简单。
  现在地球每一天所产生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5000年人类文明进化史的信息总和(source: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这也是大数据时代这个词的由来。
  按目前趋势估计。
  仅明年一年之内,就将产生48zb(1zb=10^12 gb)的数据量。
  等到2040年。
  全球最少需要一百万吨的硅基芯片,才能存储当年产生的数据。
  所以,有人就瞄上了dna。
  从技术上来说。
  除了二进制效果外,dna能够从头开始进行人工合成,通过固相合成仪即可实现。
  另外,dna还能通过pcr技术在实验室中进行大量扩增。
  这就保证了能够方便合成大量具有想要序列的dna。
  至于dna用于信息存储的优势嘛……
  自然是存储密度大、能耗低、存储周期长等了。
  比如dna存储密度可达到10^19bit/cm3,也就是说理论上仅需要一公斤dna,就可存储目前的全球信息总量。
  在2012年的时候。
  宾大的church等人利用dna合成技术存储了一本书,包括53426单词、11个图片和1个javascript程序,共5.27mb。
  随后,他们又将一张动态gif信息存储入dna中,并可导入大肠杆菌中进行自我复制。
  到了去年,也就是2021年。
  本土东南大学团队成功将校训「止于至善」四个汉字存入了一段dna序列中,这事儿还登上了science advances。(doi:10.1126/sciadv.abk0100)
  但另一方面。
  这个技术虽然比较有前景,但局限性也很大。
  首先就是成本。
  一般来说。
  dna的碱基agct要0.5-1美元一个,也就是3-6华夏币。
  由于“耗材”太贵,无论是实验还是民用普及都有些难度。
  其次则是读取的问题。
  目前储存一部电影,平均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比起电脑硬件周期要长上许多。
  当下整个技术最前端的是耶鲁大学erlich带领的团队,不久前他们编码了一个叫做movie 1的操作系统。
  这个系统不但能顺利运行起来,甚至还能玩玩扫雷。
  总而言之。
  这不是一项凭空出现的技术,具备一定的成品基础和可能性,接受度上相对没那么困难。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
  就像当初第五代吡虫啉配方外还有第四代这个门槛一样。
  光环给出的这个dna存储技术,恐怕依旧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研发才有可能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