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明末大军阀 > 明末大军阀 第470节
  李倧顿时被吓住,急忙说道:“不可啊!我朝鲜始终视大明为父母,岂有父母扼杀子女的道理?还请天使代为周旋,我朝鲜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高弘图只是做为难状,李倧苦苦哀求了好一会,金自点带着不少大臣也从旁说好话,高弘图才勉强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看王上的诚意了,本官也好向阁老回复!”
  “小王自然是有诚意的,就不知道这诚意要做到什么程度?”
  一个时辰之后,高弘图和来东心满意足的走出了皇宫,经过二人的“努力”,最终朝鲜国王李倧认下了一百三十万两银子、一百六十五万石粮食的“赔款”。
  而且这些钱粮将分三批,在两个月之内囤积到义州城,届时由高弘图带着明军将士前去接收。
  “哈哈!”
  当来东率部护送高弘图踏上回程的时候,开心的大笑起来,对高弘图说道:“高大人真是不同凡响,在末将看来,此番出使,颇有当年傅介子的风范!”
  高弘图苦笑着说道:“我哪里敢于先贤相提并论?此番别看我很是镇定,可是心里却是七上八下,要是那李倧再坚持一下,我可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是大地主
  瀚海都护府,净州。
  此地名为净州,在大同府以北两百三十里,是瀚海都护府最南端的一处州城,也是一处由朝廷兴建的新城池。
  此时在净州城外,老李带着二儿子李富贵、三儿子李喜乐赶着一辆马车,沿着刚刚开辟了地基的官道,来到了城外的十里亭。
  在马车上,老李不满的说道:“咱们爷仨留在铧山东村多好,有地有房,家中也有存粮,那过的是什么神仙日子啊,村里谁不羡慕咱们家?如今为何非要来到这关外草原讨生活!”
  虽然老李满心的不情愿,但是二儿子李富贵却兴奋的说道:“爹!如今这是国朝的瀚海都护府,开垦这里,是朝廷的号召,咱们跟着朝廷的号召走,难道还能有错?”
  三儿子李喜乐也说道:“是啊,朝廷有那么多的优惠政策,按照朝廷的优惠政策,再加上瀚海都护府单独给的优惠政策,咱们爷仨能分到四百亩的土地,不管是种庄稼、种菜还是放牧,朝廷都有相关的详细扶持,还免费分配房屋院落,发放各种补助和物资,这可是咱们家一步登天、发家致富的大好机会啊!”
  “就是啊爹,咱们这是出来贫富贵,只要在净州城站住了脚,到时候咱们李家便有了一番家业,在山东济南府还有老家在,这一南一北都是家业,想想就幸福!”
  老李口才不行,此时已经被两个儿子说的无言以对,心中也泛起了一丝憧憬:也许此番真的能争下一番家业!
  “唉!”
  可是老李随后还是说道:“这净州就算再好,那也是关外草原……”
  随后老李指着远处还在修建的城池,说道:“你们看,现在连城池还没修建好,就算有万贯家财又如何,这里也是关外之地!”
  “什么关内关外的?”
  二儿子李富贵说道:“爹你也不想一想,当年的北京城不也是成祖时候才扩建的?如今如何,北京城可是天下第一大城!这净州也是一样,别看现在还没建好,可是有国朝的扶持,有像咱们一样的大批百姓前来,净州早晚也会繁盛起来。”
  三儿子李喜乐说道:“是啊,到时候咱们李家就不再是村野乡夫,而是城里家族,也算是咱们爷仨为了后世子孙拼一把!”
  老李见两个儿子如此说,也终于下定决心,说道:“也好,反正也到这里了,咱们爷仨就抱成一团,一条路走到黑吧!”
  “哈哈。”
  随后老李爷仨乘着马车,带着家当,从正在修建之中的净州南城门进入城中。
  只见此时的净州城到处都是工地,大批的工匠和民夫在忙碌着,一队又一队的商贾将各种物资运来,不但丰富了城中的货物,也为各处工地带来了充足的物资材料。
  可以预想的是,净州城肯定会以非常快的速度拔地而起,在不远的将来必定能成为关外的一座繁华城池。
  “真是想不到,这净州城内也有这么多的东西,有这么多的人呢。”
  李富贵坐在马车上四处观望着,兴奋的说着。
  李喜乐笑着说道:“咱们途径大同府城的时候,不是已经听说了吗?阁老从朝鲜拿到了大批的钱粮赔偿,朝廷得以腾出了大批的钱粮,对瀚海都护府这边的投入也更多了,所以才会有这番盛况!”
  “朝鲜?”
  对于老李父子三人来说,朝鲜国的事情太遥远了,甚至堪比天外飞仙,眼下的事情才是最实际的。
  “朝廷给咱们家分的宅院在哪里?”
  二儿子李富贵拿出一份公文样式的硬纸皮折子,打开之后看了一下,说道:“在北三区第二街六号。”
  “北三区?第二街?”
  净州城这样的划分很是奇特,至少在大明关内的城池中,什么区啊,什么第几街啊之类的划分是没有过的。
  于是老李父子三人停下马车,开始向来来往往的行人问路,三人忙碌了好一阵,才问到了大致的方向,然后便赶着马车向城北赶去,直到下午时分,才找到了一处宅院。
  老李和两个儿子下了马车,只见当面的宅院很大,虽然院门上着锁,可是看院墙的长短,也能推测出这处院子的大小。
  “爹啊,这院子可比咱们在铧山东村的老家院子大了不少!”
  三儿子李喜乐说道:“何止是不少啊,我看至少大了一倍还多!”
  老李也是重重的点头,正要说什么,就看一个身穿皂服的男子大步走来,笑着说道:“三位可是迁徙过来的百姓?可有出发地发给的公函?”
  老李顿时反应过来,此人一定是这净州城内的胥吏,自家爷仨可惹不起,急忙点头说道:“正是,我父子三人是从山东济南府铧山东村迁过来的,这是公函。”
  老李将公函双手递给了那胥吏,只见那胥吏接过来核查了一番,便笑着说道:“呵呵,原来是山东的,那可是阁老的兴盛之地啊,比这里繁华多了。三位能迁徙过来,那可是相应朝廷号召,在下真是佩服!”
  老李父子三人急忙回礼。
  接着,那胥吏说道:“在下是这北三区第二街的管事,今后三位有事,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都可以找我,就叫我老陈就行,今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说着,老陈就拿出了一大串钥匙,然后仔细找了起来,从里面拿出了几把钥匙递给了老李,说道:“这处宅院就是朝廷分配给诸位的宅院:正房四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倒座房两间、门房两间,今后就是诸位在净州城的家了。”
  老李激动的接过钥匙,虽然净州不及济南府城繁华,可是老李父子三人也没居住在济南府城内,说白了就是在村子里居住的。
  可是如今朝廷却在城中给自己分了有大大小小十四间房子的宅院,老李当然激动了,这可是父子三人多少年都积攒不下来的家底,这还不算在净州城外的四百亩土地!
  果然,随后老陈就说道:“今日老李你们父子先收拾一下,也好好休息休息,毕竟从山东济南府赶来,这一、两千里的路程,也着实够辛苦的。后天一早,你们在家里等我,到时候我叫上邻近的几户人家,咱们一起出城看地,到时候我带上府衙的上官,直接在地里给你们办好地契。”
  “好!”
  听了老陈的话,老李和两个儿子彻底放下了心,有了房子、有了土地,父子三人就能活下去,而且还能活得很好,心中自然就无比踏实。
  只是李喜乐有些担忧的说道:“只是这四百亩土地,咱们爷仨如何打理啊?”
  老陈则大笑起来,说道;“等办理好地契之后,你们可以到南城第四街去看看,那边有个集市,有朝廷出售的满清汉军旗奴隶,也有来讨生活的草原各部胡人,加强的话都很优惠,朝廷也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到时候你们可以雇佣一些胡人帮工,或者是买下一些汉军旗奴隶。”
  老李闻言顿时摆了摆手,在老李的认识里,不管是汉军旗奴隶,还是胡人帮工,都是桀骜不驯、争强斗狠之辈,岂能安安分分的帮着自家打理土地?李富贵和李喜乐也是迟疑了起来。
  老陈见状顿时笑了起来,说道:“你们都不要多想,那些汉军旗奴隶都已经被官军砍掉了双手大拇指,说白了都是废人,闹不了事的。而且他们身为奴隶,都是有期限的,只要踏实干活,终有一日能够恢复自由身,所以只要你们不去虐待那些汉军旗奴隶,他们是不会闹事的。”
  “至于那些胡人,则更不会闹事了,保管比汉人帮工都听话。”
  老李诧异的问道:“这是为何?”
  “为何?身份呗!”
  老陈解释道:“朝廷有规定:草原各部都要按照朝廷划定的州县范围进行拆分,而各部的部众,则要学习汉话、学写汉字、学习汉礼,并且要学习一门手艺,在汉人家中,或者汉人工坊劳作至少三年以上,获得雇主的签字认可,通过了朝廷的核查许可,便能获得汉人身份,享受大明百姓的待遇。”
  “也就是说,那些胡人只有老实干活,只有主动融入我大明,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否则便只能在草原上无路可走!”
  说到这里,老陈笑着说道:“如此,你们说那些汉军旗奴隶和胡人帮工会闹事吗?他们不会,甚至会非常的温顺!”
  这下老李和两个儿子才恍然大悟,纷纷来了精神,当即决定等土地到手之后,便要到南城去看一看,以自家的积蓄,还真的可以雇佣几个帮手回来。
  “那耕牛等东西呢?朝廷也是会发放的吧?”
  李喜乐趁着老陈高兴,又问道。
  老陈说道:“这是自然,看来你们父子三人是想开荒种地了?”
  老李父子三人纷纷点头。
  老陈说道:“那你们在拿到地契之后,便到城中府衙的国土曹报备一下,然后便会有府衙的人按照朝廷的规定,给你们家发放所有的物资,包括耕牛、种子、口粮等。然后还会将你们家的土地纳入官府的水利兴修计划,到时候土地灌溉的事情也不用你们操心了。”
  “还有这等好事!”
  这下老李父子三人都放下心来,这几乎就相当于朝廷给迁徙到瀚海都护府的百姓撒钱了!
  老陈说道:“当然!只不过你们也要知道,朝廷如此厚待百姓,也是承担了巨额的钱粮开支,所以此前新政中规定的,新开垦土地免税五年的优待就没有了,诸位明年正式开荒,后年就要照常缴纳赋税了。”
  老李父子三人纷纷点头,这也是合理的,总不能什么好事都让自己遇到吧?朝廷投入了这么多的钱粮,总要回本的,不然朝廷垮了,苦的不还是天下百姓吗?
  当日,老李父子三人送走了老陈,打扫着新家宅院,充满了干劲。晚上父子三人上街买了一些吃食,还打了一斤烧酒,在新家里喝了起来,一时间欢声笑语从宅院里飘散出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第六百七十五章 春节里的暗潮
  随着高弘图出使朝鲜大获成功,刘衍部四十多万将士陆续收到了朝鲜国提供的大批钱粮,凭借这批钱粮,刘衍完全可以率部在鸭绿江边驻扎到开春之时。
  国防军各部将士冒着严寒,在鸭绿江边各处堡垒周边进行训练,日日不停,而北洋舰队的将士也在寒冷的冬日海面上进行各种科目的训练,声势浩大,让朝鲜国上下始终胆战心惊,甚至主动又给刘衍部多送了一些钱粮,希望能够让刘衍尽早的率军撤走。
  转眼就来到了崇祯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647年。
  春节刚刚过去,眼看就要到正月十五了,刘衍与四十多万将士就在鸭绿江边渡过了这个寒冷刺骨的春节。
  眼下军中的节日气息已经消散,刘衍便召集各国防军总兵官议事,命众人派出大批夜不收进入朝鲜国境内,开始对朝鲜各处进行全方位的探查,为天气暖和之后的全面进攻打下基础。
  在平安道宁边大都护府城以东,一队十几人的明军夜不收身穿朝鲜百姓的衣服,正在清川江边休息。
  “来老大去了骑兵部,咱们换了一个新千总,据说也是原先来老大的部下?”
  一个年轻的夜不收说完拿起水囊喝了一口,只觉得水囊里的水都是冰牙的,不由得皱起眉头。
  另一个领头的夜不收队长点头说道:“是原先来老大手下的一个百总,也是一个好样的。”
  “咱们什么时候能升迁到百总、千总啊?”
  夜不收队长瞪了那年轻部下一眼,说道:“年轻人要脚踏实地,先把这次探查的事情做好再说吧。”
  “嘿嘿。”
  年轻夜不收嘿嘿的笑了笑,随后便说道:“队长,这宁边城周围咱们也转悠好几天了,朝鲜兵也就是三千多一些,而且都是杂兵,没有什么战斗力,我看这朝鲜国也不过如此,只要阁老一声令下,咱们就能直接冲过来灭之,为何还要如此谨慎?”
  “你不要光看表面情况,朝鲜国虽然看上去疲弱,但是也有几千万的人口,真要将朝鲜国王逼急了,纠集起数十万、上百万兵丁还是可以的。俗话说蚁多咬死象,虽然朝鲜兵战力不行,但架不住人多啊,一旦我军陷入泥潭,朝廷的财力可就供应不上了。”
  年轻夜不收和其余人等都听得频频点头,这些事情对于众人来说还很远,不过却让众人明白,眼下的国战并不能只看战场上的强弱,还要考虑许多其他的因素。
  说着,夜不收队长看了看天色,便说道:“时间还早,咱们去前方的村子看看。”
  几人便收拾好东西,纷纷上马向北面的村子赶去。
  到了村子附近,众人将战马留在村外几里处,留下两名夜不收看管战马,然后队长带着剩下的几人进入村子里打探消息。
  这夜不收队长和另外一个外号叫葫芦的夜不收都精通朝鲜话,所以打探消息的事情主要是二人负责了。
  可是当中国人刚刚进入村子的时候,就看到前方的打谷场聚集了许多村人,甚至还有人数不少的朝鲜兵丁在!
  “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