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灵异玄幻 > 大叛贼 > 第七百一十一章 当皇帝的苦
  人心散了,这队伍就不好带了。
  眼下的清廷就是如此,建兴皇帝根本没有预料到他之前愤怒之下的举动会引来如此强烈的后果。
  可是,事情已经做下,再后悔已来不及。建兴皇帝虽然嘴上不说,但对于眼下人心涣散的结果内心焦虑不已,这也是他刚才按捺不住的原因。
  现在,建兴皇帝对耿额极为不满,他认为如果不是当日耿额挑唆自己,按照马齐的意思只诛杀岳钟琪三族的话,这件事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要怪就怪耿额当日不依不饶,这才挑起了他的心火,在极不理智的情况下做了这个决定。
  假如不是用人之时,又或者担心处罚耿额引来满人的不满话,说不定建兴皇帝就把一腔怒火直接出在耿额身上了。可就算这样,耿额虽然依旧是上书房大臣,但这些日子他却已经不再受建兴皇帝重视,其手中的权利大大减弱。
  至于张廷玉,虽然名义上还是上书房首席大臣,可因为他汉臣的身份,建兴皇帝同样对他起了防备之心。
  现在,满朝汉员全都人心惶惶,张廷玉能力虽强,但同样也是汉臣,谁又能保证他经历此事没有什么想法呢?况且当初张廷玉同耿额为了岳钟琪一案两人在御前争论不休,双方差一点儿还打了起来。
  所以,在建兴皇帝看来,唯一可靠而又忠心的也就是马齐了。
  马齐这人地位高资格老,上书房大臣中他的资历远超其他人,早在索额图和明珠权倾天下之时马齐就已经进了上书房当差,后来前面两位权相陆续事发,被康熙先后整死,马齐顺理成章就成了上书房首席大臣,但他这个位置并没坐了多久,因为前太子之事再加上举荐当初的八阿哥当太子惹得康熙极为不快,被一脚踢出了上书房回家闭门思过。
  因为马齐这人原本就没什么野心,对于大清更是忠心耿耿,之后康熙看在他勤勉的份上又把他给招了回来,不过首席之位却没有了,列在张廷玉之后成了次席,但马齐却没丝毫怨言,依旧老老实实地做事。
  等到后来,建兴皇帝联合满清王公贵族逼宫,最终成为太子,再借北京之变把权利由从康熙的手中夺去,此时张廷玉因为和康熙的关系过于密切被暂时软禁,马齐就又成了首席。
  再后来,建兴皇帝亲顾茅庐,说服了张廷玉,使其回到了上书房,这时候暂待首席的马齐就又成了次席,但他依旧和当初一样没有半点怨言,依旧如初。
  对此,建兴皇帝曾在私下称赞过马齐,说马齐此人心如赤子,对大清忠心不二,是位难得的良臣。而事实同样也是如此,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齐虽在政事上不如张廷玉多谋善断,其人也不如耿额揣摩皇帝的心思善于钻营,更没有鄂尔泰的勇猛善战的用兵之能,可马齐恰恰有别人没有的长处,那就是对于皇帝和大清的一片忠心耿耿。
  建兴皇帝早就醒悟过来了,在他内心深处异常悔恨当时没有听马齐的话,从而铸成了如此大错。所以他才会感叹,说马齐是一个好奴才,要知道能得到皇帝如此称赞那是极为罕见的,如果是平日的话,马齐定然会高兴不已,但如今面对这样的局面,马齐和建兴皇帝同样忧虑不已。
  “皇上,奴才以为不必如此,其实这些奏折暂时留中不发即可,至于其他的,容奴才想想办法,或找人劝说一二,或许也就过去了……。”马齐安慰着说道。
  建兴皇帝迟疑了下,马齐这话说的委婉,但实际上是等于代替他给奴才们认错。要不然,马齐又拿什么去劝说?作为皇帝,建兴皇帝的面子可谓比天还大,再加上原本满人的皇帝就是极好面子的,这种事他如何能做得?
  摇摇头,建兴皇帝咬牙切齿道:“这些狗奴才!朕就不信了,没了这些人朕的大清就不成了?岳钟琪判国投敌,本就罪该万死!而这些狗奴才食我大清俸禄却不为我大清孝忠,同样也该死!”
  “皇上圣明,其实奴才同样也是如此觉得,可有道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霹雳手段放显菩萨心肠。有些奴才鼠目寸光,不明白皇上真正的心思,也不懂得皇上的恩典,这固然是他们的问题,但如今用人之时,奴才以为皇上也需让他们有一个醒悟的机会,奴才觉得只要这些人彻底明白了皇上的苦心,一定会感恩零涕为我大清孝忠的。”
  经历了几起几落,马齐再傻也早就学会了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了,当即婉转地劝道。
  其实,建兴皇帝也正是要找一个坡下,明着认软他是肯定不会的,但只要有适当的理由当皇帝适当安抚一下臣子又如何呢?当即沉思片刻,缓缓点了点头。
  “这些奏折你等会取走,此事如何处置朕就交于你了,朕希望不再看见有类似的奏折再送上来。”建兴皇帝一指那些奏折幽幽说道。
  马齐当即点头称是,心里松了口气。但这件事要真正按下去他也知道并不容易,何况他作为一个满人要劝说朝中汉臣,面子再大也是不行的,当下马齐琢磨了几个人,这些人不仅是汉臣,更是大清的忠臣,在朝野威望甚高,只要说服了他们再让他们去安抚其他人,恐怕这事就好多了。
  “你来找朕所为何事?”建兴皇帝的怒气渐消,这时他才想起来问马齐的来意。
  马齐来找建兴皇帝自然是有事的,不过对于汉臣之事刚才已经借着讲了,至于另外一件事同样不是什么好事。
  迟疑了下,马齐开口道:“皇上,今年西北大旱,陕甘总督殷泰多次上奏,多地几月滴雨未下,这些日子朝廷虽有救济,可杯水车薪却实难解决问题,如再这样下去,奴才觉得恐怕不到秋收之时就要出大事……。”
  建兴皇帝一听头就大了,脑门子嗡嗡直响。西北干旱,此事他早就知道,可是他如今又有什么办法?该救济的已经救济,至于朝四川移民的工作也早就做了,但依旧各地的告灾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飞来,闹得他如今一见奏折就下意识地心慌,这个皇帝做的真是苦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