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灵异玄幻 > 大叛贼 > 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卫
  李卫,朱怡成对于这个人名很是熟悉,后世关于李卫的电视剧可不少,尤其是山争哥哥当年演的李卫当官电视剧更是风靡一时,朱怡成当年也跟着追剧的父母蹭过几集。
  片中的李卫胆大心细,阴差阳错得到了雍正的重用,随后扶摇直上当了大官,留名青史。当然,电视剧的内容是戏说,和真实历史肯定不同,不过李卫这个人的确存在,而且是雍正朝的名臣那是一定的,对于这点朱怡成当年看了电视剧后曾经去度娘搜了一下这才得知。
  但时间已经过去很长了,对于李卫这人的经历朱怡成早就模糊不清,只记得他是徐州人,至于其他都想不起来了。
  仔细看此人的简历,名册上的李卫籍贯写着丰县,丰县曾经属于凤阳府,满清时期被划归徐州,现在徐州和凤阳已都落入大明手中,只是行政划分暂时未有调整。
  李卫年龄并不大,也就三十不到,家里比较殷实,李家是当地的富户。
  李家经营田地也是商人,早几年前就有人到南边做生意,李卫跟随长辈干过行商,也在家族店铺里当过一阵子二掌柜,甚至还到过南京。
  这其实在现在是件很常见的事,随着大明复国大开商贸后,跑到南方做买卖的北方生意人并不少,随着大明同满清之间的实力变化,尤其是大明占领了北京城后,来南方找寻机会的商人也就越发多了起来。
  就算是大明和满清在中原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南北商界也未中断互通,就如同李家一般,虽然当时丰县处在清军的控制区域,可李家依旧和大明方面做着买卖,不仅是南方的生意,北方同样如此,李家通过关系搭上了直隶那边的渠道,生意做的风声水起。
  当中原大战从江北最初揭开帷幕后,李家就知道满清在中原的统治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了,为了给家族找寻出路,李家通过经商积累的渠道暗中投靠了大明,随后又为明军北进和南下出了些力。
  江北收复,紧接着就是拿下凤阳,凤阳一下后徐州自然无法坚守,等山东的清军从徐州西撤后,李家作为当地的大家第一时间就联络上了明军,随后协助明军异常顺利地拿下了丰县。
  丰县光复后,李家在其中出力自然需要表彰,这时候朱怡成想起当初他曾经批复过对于中原之战各战场中为大明出过力的地方大族和商人。这些人中有些还被封了民爵,至于民爵是怎么一回事之前有过介绍,民爵不属于正式爵位,但又拥有部分正式爵位的特权,更重要的是获得民爵后,其爵拥有着可以举荐一人为官。
  当然,大明的官位可不是满清的官位那么不值钱,虽然现在大明对于官吏两种级别已取消了限制,也就是说吏员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父子相传,并且一生吏。
  朱怡成改革官制中其中之一就是打破了这条界限,取消了为吏不可为官的规定,打开了官吏之间始终存在的那条无形界限。不过,对于捐官这种操作,大明是严厉禁止的,同样也杜绝了花钱买官的路子。想当官只有三条路,第一条自然是科举,科举包括文举和武举,无论是为文官还是武官都凭自己的本事,只要中了举,就有了当官的资格。
  第二条路就是从吏员中选拔,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人才提拔机制,打破界限后,给予吏员能够成为官身的上升通道,同样可以彻底解决历史上流水的官铁打的吏这种怪圈。
  至于第三条路就是举荐了,不过这种方式相比前两者来讲有着限制,首先举荐者需要一定的地位,起码拥有民爵,其次被举荐人需要经过朝廷相关部门的审核,最后授官时往往也不会授于实职,一般都是八九品的虚职,并在相关衙门呆上一段时间,在评定其人能力之后再行安排。
  这种方式就和后世入职的试用期差不多,而且一旦评定不合格,被举荐者的官位也会相应收回,至于之前的举荐名额也随之取消,这也避免了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
  而李卫当官就是这种举荐官,李家授了民爵后,这个名额就落到了李卫头上。原本按李卫在李家的地位,李家自然是想把他培养成家族的接班人,等老爷子退下后接管李家家业的。
  可偏偏李卫这小子对于做买卖没什么兴趣,更不高兴在老家窝着,从小到大不安分的他满脑子就想着当官。家里老爷子挨不住他的磨,最终把这个名额给了李卫,由此李卫摇身一变就由李家大少成了一县主簿。
  成了主簿,按大明制度,当地人肯定是不能在当地为官的,所以李卫被调至罗源县,也不知道是他的运气好呢还是运气不好,刚刚抵达罗源县没几天,李卫还没搞明白这县有几个城门呢,福建案就事发了。
  福建案一发,由福州为中心,福建上下落马的官员不计其数,罗源县属于福州府,自然也不可避免,从县太爷到县丞,再到典吏和下面的衙役,差不多被一网打尽,转眼间整个县衙就剩下刚刚到任的李卫和下面小猫小狗两三只。
  整个县里班子几乎被一扫而空,接下来罗源县最大的官员就只有李卫了。在这种情况下,李卫躲无可躲,只能领了上命担负起了罗源县的治理和对于贪腐案的伸挖。
  对于县内情况一无所知,身边又没有得力的人手,刚刚接手的李卫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不过李卫这人虽然出身富家,为人也有些纨绔子弟的臭脾气,但他却又有着一股韧性,再加上李卫脑子活,人聪明,胆子又大,接手县衙后第一件事就是自行招募手下,以充实班底。
  从小就跟着长辈行商,李卫有着丰富的江湖经验,在罗源县他很快就打听到了当地有名的混混是谁,随后亲自前往拜访。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见面第一天就和对方称兄道弟,打得火热,随后“领头大哥”就成了李卫的小弟,至于那些平日里不务正业却没有什么大错的混混全摇身一变成了李卫的手下。
  依靠这些人,李卫用了两天时间就平息了罗源县的动荡,把因受案情形象的罗源县安抚了下来。随后,李卫一边治理县内,一边协助上官对贪腐案进行深挖和调查,这时候他所用的那些人也发挥出了作用,没用多少时间就搜集到了许多铁证,从而得到了上面的夸赞。
  接下来,李卫因为在罗源县的工作成绩突出,被直接借调至福州,到了福州后他再一次展现了天生的办案能力,为福建案立下汗马功劳。
  正是因为这些成绩,李卫才上了这份名册,不过由于他的职位太低,所以被摆在名册的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