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怀好意的话,后果还更加的严重些。
不过这里的队员基本上都是陈姓人家,基本上都上都是出自一个宗族,也就没人拿这说事。
因此他们三个知青这样做,也就没人多嘴。
虽然有两根玉米杆垫肚子,但回到住处,腹中的饥饿却还是非常的强烈。
好在早上煮饭的时候,是准备了中午的份的,只需要再弄个菜就可以开饭。
这样的天气早上煮的饭也不需要热,三人直接到小菜园中采摘了些蔬菜,十分迅速的弄好。
从回来到开饭用了不到十分钟。
吃完饭收拾一番,三人抓紧时间休息了一会儿,不久后又听到队员们喊上工的声音。
下午的太阳比较大,出门的时候,两位知青提醒况叶准备一杯水,以免到时候难受。
跟着简修文两人,况叶用空置的玻璃瓶装满了一瓶淡盐水,这是中午现烧的开水放凉些后,兑的从泡菜坛中舀出来的盐水制成的。
还是那块玉米地,三人下午的动作反而要快了些。
主要是况叶逐渐熟练起来,有时候还能帮着砍些秸秆。
在五点多的时候,这块地的秸秆被清理干净,如今打成捆的秸秆被整齐的倚在土边的斜坡上。
这些秸秆还要晾晒一段时间,才会被队员们运回去,到时候一部分用来喂牲畜,一部被分给队员们当柴火。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此时正坐在土边,喝着最后淡盐水,同时也等待记分员的到来。
他们也没等多久,一天的忙碌下来,简、刘两人各自有八个公分,而况叶是六个公分。
对于公分怎么算,况叶不是很清楚,后边听两人解释,一个劳壮力满打满算,一天最多也十个公分,他今天的已经不算少。
算完公分三人也就收工,不过要先去还今天领到的工具。
在交还工具的时候,小队长陈繁荣让况叶先留下,待会儿和他一起去把口粮领了。
第5章
况叶并没在仓库这边等多久,陈繁荣忙完手上的事情后,就带着他离开了,他们的目的地是九大队存粮的仓库。
仓库的位置在二小队的位置,要走一段距离,不过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
等他们走到这的时候,已经有人在这等着了,其中一人是大队长陈庆国,另外一人是九大队的会计陈庆方,其年龄和大队长差不多。
陈繁荣介绍一番后,况叶礼貌的喊了声叔。
昨天晚上大队长就说今天帮忙弄口粮的事,但这一天况叶也没看到有人来找自己。
从到这后的几顿饭,他都是吃的另外两位知青的口粮,总归有些不合适。
如今小队长带自己来领口粮,心下不由的松了口气。
打开库房的大门,之后大队长几人当着况叶的面,给他称足了三个半月的口粮,加起来一百零五斤。
其中稻谷五十斤、小麦三十五斤、玉米粒二十斤。
最后还有一斤五钱的菜籽油,用他带过来的玻璃瓶洗净擦干后装着。
这些是他到年底的口粮。
之后会计陈庆方写了一个条子,让他签字并盖上手印,大队长和会计也签字后,再也拿出公章盖上,然后一式两份,队上和况叶给保存一份。
况叶的这一份表示他已经领完到年底的口粮。
队上保留的那一份,到时候作为抵扣公粮的凭证。
这个过程况叶全程配合,昨天他在县知青办的时候,了解了关于知青口粮问题如何解决,知道了口粮的标准是什么,大队长陈庆国他们也没有糊弄他。
知青下乡,城市户口将会转为农村户口,粮食关系也会随之转变,但这有一个过度的时期,这个时期知青的口粮问题如何解决,目前各地的标准不一样。
观市这边的标准是,按每人每月三十斤贸易粮、三两油,原则上由知青办划拨,最长时间可持续一年,之后知青的口粮配给就和普通的队员一样,由生产队负责。
不过考虑到知青各种不方便,这个期间知青的口粮可以由生产队发放,生产队则可以用这部分粮食抵扣同数量的公粮。
况叶来九大队的时间正好是九月十六号,到年底也还有三个半月,所以他这几个月的口粮,也就是如今这么多。
这样算下来,他一天的口粮也就一斤,油的话仅仅只有五克。这还没有算上粮食加工后的损耗,实际上他一天的口粮更少。
这个时代物资匮乏,人们的餐桌上油水稀缺,更别提肉蛋奶这些,一年到头也就过年杀猪的时候,有几口肉吃。
但每天面临的却是重体力的劳作,能量消耗十足的大,基本上每个人饭量都极大,这一斤不到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
而况叶如今十七岁的年纪,还处于十分能吃的年纪,这点口粮就跟不够看了。
扛着一小半的粮食,跟在小队中后面的况叶,一想到这,心中就不由的叹气。
以前他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以及听老一辈的讲述,这个时代有多么的困苦,一直没有真实的概念。
哪怕是有原身的记忆,却还是对农村的这方面不够了解。原身父母都是双职工,除了前几年闹饥荒那会儿,生活困苦了些,比农村的生活好了不知道哪去。
他现在的这幅身体,情况不怎么好,这一百来斤的粮食,扛着一小半,却比不上前面扛着其余大半粮食的陈繁荣,要时不时的小跑一趟才能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