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北宋大法官 > 北宋大法官 第1026节
  赵顼脑海里面又想起曹太后的话,不禁瞧了眼富弼,暗示他,那就改吧。
  富弼对此很为难,他不想跟曾公亮发生冲突,但是他又觉得,交点税又怎么样,为了这点点问题,就跑去修法,那这个太不尊重立法会了。
  关键,邢工说得很对,一个赏赐,会影响到方方面面,修得话,就一定要非常谨慎,否则的话,大家都会利用这一点来逃税。
  曾公亮瞄了眼富弼,觉得自己有些过分,关键他的抱怨并没有引发司马光他们的共情,单单为了他个人去修法,传出去不太好听,赶忙道:“陛下,臣只是不明白此中原因,并非是要修改律法,还请陛下恕罪。”
  赵顼也了解曾公亮,比较好这一口,于是道:“难道卿深明大义,这样吧,朕今年多赏赐你们这些股肱之臣。”
  曾公亮赶忙道:“老臣愧不敢受。”
  “这是应该的。”
  赵顼笑着点点头,“此事就这么定了。”
  说罢,他就将邢工使退。
  这邢工一走,文彦博突然站出来,道:“陛下,我们御史台收到消息,有一支从江西来的商团,在途径徐州时,被徐州被发运司给扣押了。”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是面露诧异之色。
  赵顼好奇道:“为何?”
  文彦博道:“因为这支商团是有东南六路的百姓乔装打扮的,其真实目的是要上京城告状。”
  赵顼又问道:“告什么状?”
  文彦博瞟了一眼王安石,道:“就是状告发运司、提举常平司,利用均输法、青苗法在东南六路盘剥百姓,聚敛财富,以至于东南六路民不聊生。”
  王安石听罢,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立刻站出来道:“这都已经民不聊生了,朝廷却没有受到一点消息,难道你们御史台的御史都在游山玩水吗?”
  文彦博道:“这我也不大清楚,但我想这么多百姓要上京告状,定不是空穴来风,何不让他们来京,且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安石道:“陛下,一群百姓怎么能够做到乔装打扮,经过重重阻碍,直到徐州才被人发现,这显然是有人怂恿百姓作祟,意图诬蔑新法。”
  司马光道:“这是黑是白,一审便知,王学士何故这般激动。”
  王安石愤怒道:“我激动乃是因为有人总是想尽办法诬蔑新政,阻碍新政,没完没了,干脆我们制置二府条例司今后住到皇庭算了,什么事都不干了。”
  赵顼见王安石真的动怒了,赶忙道:“二位都说有道理,是黑是白,一审便知,但也不能养成,动不动就上京告状的风气,这样吧,先将那些人遣返回去,到时朕再派人前去审查。”
  文彦博岂不知皇帝的小心思,将人遣返回去,你还会不会派人去调查,立刻道:“陛下,他们已经到达徐州,距离京城也不过十天的路程,而东南六路事关我朝财政命脉,这么多人上京告状,定非小事,陛下该慎重应对啊!”
  司马光道:“倘若地方官府能够为他们伸冤,他们也犯不着来京城。”
  赵顼正欲还说什么,王安石突然道:“陛下,既然文公和司马学士都这么说了,臣也支持让他们上京,这公道自在人心,臣无惧也。”
  赵顼不禁惊诧地瞧了眼王安石,你到底想干什么?
  王安石认为要么别审,将那些人好好惩罚一番,要审就在京城审,要放到扬州审,派去的人,肯定会有司马光他们的人,这可真是太危险了,京城好歹有张斐在。
  赵顼也反应过来,于是点头道:“好罢!下令让徐州放人。”
  文彦博立刻拱手道:“老臣遵命。”
  会议结束后,王安石怒哼一声,然后气冲冲地离开了。
  富弼他们都感到很懵逼,相比起前面几桩答案,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件,你至于甩脸色给我们看吗?
  出得皇城,王安石是直奔张家。
  目前张家是喜事一桩接一桩,前日那穆珍又为许家生下长孙,不到半月,家里就添了三丁。
  许遵乐得做梦都笑醒,而且他也效仿张斐,选择休假,完全没有心情工作,在家享受天伦之乐。
  当王安石来到张家时,还遇到不少人上门道贺,顿时令他有些尴尬。
  张斐见他神情不对,赶紧将他请到书房去。
  来到书房,王安石顿时破口大骂道:“这些小人,就会暗中使绊子,我饶不了他们。”
  张斐问道:“王学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王安石立刻将告状一事,跟他们大致说了一遍。
  张斐听罢,不禁也皱了下眉头,“王学士,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大问题。”
  “若出了大事,我会不知道?”
  王安石道:“这新政在执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只是有人要借题发挥。”
  张斐不太信道:“若只是小问题,王学士至于这般生气吗?”
  “你不懂。”
  王安石道:“他们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张斐一头雾水道:“我我还真不懂。”
  王安石道:“今天政事堂要进行职位轮换,我已经打算推荐发运使薛向担任三司使,而他们在这节骨眼上给我闹这一出,摆明就是要阻止薛向出任三司使。”
  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大危机
  “阻止薛向?”
  张斐有些懵,他对于这方面,还真不是很了解,但是他认为,东南出问题,也不是什么意外,要不出问题才是奇迹,于是道:“王学士,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误会。新政肯定是要经过调整的,因为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可能说一点纰漏都不出,有人告状,也是正常现象。”
  他说得比较委婉,其实就是暗示王安石,人家不一定是针对薛向,肯定是真有问题。
  “此事绝不会有错的。”
  王安石非常自信道:“寻常百姓,不可能悄无声息地从江南西路抵达徐州,这里面一定有不少人在暗中支持,他们的目的,也一定是要对付薛向。
  当初我举荐薛向出任发运使,就遭到很多人阻止,他们怎么可能允许薛向出任三司使。”
  这方面的事,张斐还真不是很懂。
  但其实这一回宰相职位变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朝廷格局,已经渐渐形成,而变法的趋势,也渐渐变得清晰,各方势力暗中筹备着。
  然而,三司使一职,对于各方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王安石是志在必得。
  在他看来,司法大权几乎是被保守派控制着,他是在里面只有张斐这一根独苗,而且还是半卧底那种,那么财政大权他是志在必得。
  最初吕公著能够担任三司使,也是他举荐上去的,可哪里知道吕公著从开封府上位之后,就直接偏向保守派。
  王安石对此是非常不爽。
  除此之外,还有陈升之,也是如此,在枢密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枢密院今年轮换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保守派而言,制置二府条例司已经控制住司农寺和太府寺两大财政机构,如果再掌控三司的话,几乎所有财政大权,都在被他控制着,关键薛向的人品,是儒家大臣都不喜欢的,他们都将薛向视作那种典型的真小人,让薛向出任三司使,更是所有保守派都不想见到的。
  张斐也懒得去问明白,这种事,也很难问得明白,因为主观意愿太过强烈,直接问道:“不知王学士希望我怎么做?”
  王安石道:“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薛向,且不能影响薛向在明年出任三司使。”
  言下之意,在此案中,必须要给薛向一个非常正面的结果。
  张斐讪讪道:“王学士,这这恐怕是有些难度,如果薛向杀人放火的话,那,那我也保不住他啊!”
  王安石道:“这你且放心,薛向个人是绝无任何问题的,只是有人恶意造谣诬蔑他,他们肯定是拿执行方面的一些问题,来攻击薛向,攻击新政。
  正如你所言,任何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肯定会出一些问题,只要加以改正就行,但那些人期望借题发挥,攻击政敌。”
  张斐稍稍点头,“具体怎么做,还得等我先了解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能够下最终决断。但如果只是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那我一定会保住薛向,同时维护好新政,绝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王安石稍显诧异地瞧了眼张斐,似乎没有想到张斐会答应的如此果断,但旋即又面露微笑,“我果然没有信错你,之前官家还想打发会原地审理,但我心想,还不如放在京城,让你来审。”
  “多谢王学士信任。”张斐拱手一礼,又是信誓旦旦道:“也请王学士放心,对于新政,从始至终,我都是非常支持的,我也相信唯有贯彻好王学士的新政,才能够使得国家变得强盛,他们针对新政的诡计是不会得逞的。”
  王安石非常满意地点点头。
  确实。
  从头到尾,张斐都在支持新法,虽说有时候会劝说王安石小修小改,但总体来说,张斐都在捍卫着新法,未有让保守派的人得逞,即便是小修小改,也没有脱离王安石的目的,就是充实国库,财政还是往好的方面在走。
  在得到张斐保证后,王安石是心满意足地离开。
  那边许遵在应酬完前来道谢的宾客后,就赶了过来,询问是怎么回事,王安石突然上门,这肯定是出了什么事。
  张斐将此事如实告知。
  许遵听罢,抚须道:“虽然老夫也是非常支持新政的,但你答应的未免太过着急,那边的事,那边的人,你尚不清楚,万一其中有不为人知的原因,你到时如何护着王介甫?”
  目前什么都不清楚,你就给人保证,显得有些不成熟,这也令许遵感到有些疑惑,张斐在抉择方面,还是比较老练,不大可能会放这种低级错误。
  张斐解释道:“因为我没得选,我必须要保住新政,现在说的话,反而能够更赢得王学士的信任,到时在审理的时候,若遇到一些问题,也更能够说服王学士接受我的条件,去完善新法条例。”
  许遵好奇道:“你为何没得选?”
  张斐道:“如果没有新政,谁还会稀罕公检法,包括司马学士身边的刘侍郎、齐庭长,等等,他们内心其实并不支持公检法,只是无奈为之。”
  许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公检法在朝中,只是赢得部分官员内心的认同,许多官员,还是打算利用公检法来对付王安石。
  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他们无法掌控公检法,简单来说,上得皇庭,就不是他们说了算,这令他们始终心有疑虑,并非是真心实意地去认同公检法。
  “那如果其中真有违法的行为,你打算如何应对?”
  许遵深表担忧地问道。
  张斐道:“我知道岳父大人在担心什么,但是我绝不会违反规则的,我会以合法的程序,来追求我想要的结果,绝不会贻人口实。”
  许遵稍稍点头,“你有打算就好。”
  其实这不是打算,而是没有办法,张斐必须要维持朝中的均势,不然的话,公检法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真别看目前公检法好像推广的非常迅速,但那只是空中楼阁,从乡绅的态度就不难看出,社会的基础,还是乡绅,社会结构和治理体系,也并未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所以,没得选。
  而此事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也是在意料之外。
  因为均输法主要是在东南六路执行,完全就是薛向一人说了算,吏治的问题,定会暴露无遗,在执行的过程,缺乏监督,肯定会出问题的,苏轼、苏辙,范纯仁,曾都反对过,也因此被贬。
  故此是在情理之中。
  但是,这竟然文彦博先提出来的,而事先张斐一点风声都没有收到。
  这真是离谱。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