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横刀十六国 > 横刀十六国 第394节
  第五百一十九章 威逼
  让他们这么搞下去,李跃感觉自己就是打工。
  梁国发展的红利全被他们吃干抹净了,还不用缴税徭役……
  哪天没伺候好,说不定人家就揭竿而起,里应外合,恭迎大秦天王了……
  苻坚在关中一面大兴儒教,一面支持沙门,背后都是有政治目的的。
  难怪历史上会发生三武一宗灭佛之事,李跃记得历史上北周的僧侣一度高达三百余万。
  朝廷登记在册的人口才多少?
  这么发展下去,你猜他们会老老实实低着头颂扬佛法么?
  有钱、有人、有地,要么渗透帝国高层,打造出一个佛国,要么一脚踢开不配合的李跃,换一个听话的……
  这还是只是邺城的几个佛寺,如果清查全国佛寺,数目不可想象,一个庞然大物跃然而出。
  “校事府的计吏初步估测沙门荫蔽人口,当在八十万上下,这几年大梁日渐繁荣,僧众越来越多。”杨略一如既往的以冷漠口吻汇报一切。
  “一个士族充其量也才三四万人,大梁所有士族豪强加在一起,未必能比得上他们。”李跃有种如芒在背之感。
  士族豪强好歹还种种地,搞搞学问,从事各种生产,族中子弟参军为国征战。
  沙门……一门心思躲在后面发财。
  当初王猛禁商,如今看来便宜了这帮人。
  而士族豪强并不团结,自己还内斗,遇上什么事,大多各扫门前雪。
  但沙门就不一样,通过佛法可以迅速联合起来。
  “还是跟以前一样,校事打入内部,潜伏下来,收集各种罪证,国中刚刚经历叛乱,先缓一缓。”李跃放下文册,负手踱步。
  这些寺院深入地方,盘根错节,有百姓基础,几句话就能鼓动愚父愚妇们揭竿而起。
  不是怕他们,而是投鼠忌器,马上就是春耕。
  什么事都要讲究个节奏和策略,不能蛮干。
  沙门的存在有其一定的价值,其中确有不少高僧,再则北国厮杀连年,客观上救了不少人。
  而沙门无论如何壮大,想要跟皇帝抗争,还是嫩了点。
  它们也没壮大到这种程度。
  管理起来难度也不大,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沙门既然出现在皇权的对立面,就注定了被收拾的命运。
  李跃下了两道密诏,一份送给王猛,一份送给崔瑾,一是通通气,确立下一个要清理的对象,而是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等到一个合适的契机动手。
  回信很快就收到了。
  王猛主张设置僧官,如汉魏一般严加管理即可。
  汉朝时,沙门就已经出现,洛阳的白马寺便是东汉朝廷官办的佛寺,也没见他们怎么膨胀壮大。
  崔瑾的回信就有意思了,沙门经过羯赵的扶植,根深蒂固,轻易打压,必会引起反弹,建议扶植儒家或者道门,与其分庭抗礼,挫其气,抑其势。
  汉魏玄学之风大起、阴阳谶纬之术大行其道,儒家反而陷入低谷,北地沙门大兴,南方道门横行。
  不过比起沙门的要钱要权,道门直接要你命,战斗力极强。
  李跃没忘记汉朝便是被道门掀翻的,它们同样不是隋唐之后整天想着修仙问道的高人,而是一言不合提着刀就干的猛人。
  汉末张鲁的五斗米教凭借汉中压得蜀中张焉父子喘不过气来。
  意见不太统一,实际未到,李跃只能先搁置下来,从长计议。
  这段时日忙着内部,一抬头,辽东和蜀中的战事早就告一段落。
  慕容恪在辽东大破高句丽,蚕食了不少领土。
  不过高句丽的抵抗也异常顽强,慕容恪想在短期内吞掉他们根本不可能,高句丽向邺城派来使者请求册封。
  李跃没答应,一旦册封之后,高句丽就是属国,就有义务出兵保护他们。
  两国在辽东狗咬狗互相伤害才最符合梁国的利益,没必要提前介入。
  让李跃侧目的是,苻坚攻打蜀中一开始还势如破竹,攻下剑阁、绵竹等要塞,推入蜀中大地,但老将周抚稳如老狗,坚壁清野,就缩在成都城中,固守不出。
  苻雅、姚苌、杨安猛攻月余,粮草不济,只能退兵。
  周家是江东将门,累世为将,周抚随其父周访参与讨平王敦、苏峻之乱,剿灭江东各地不服从晋室的势力,劳苦功高,受王导重用。
  周抚随桓温征伐蜀之后,官至镇西将军、益州刺史、建成公,镇守蜀郡十年来威名远播,地方安定。
  当初司马勋有夺蜀之意,但慑于周抚的威名而不敢动。
  苻坚在他身上栽个跟头也在情理之中。
  没有粮食,秦军想打也打不成,只能退回汉中。
  这一战暴露出氐秦国力不济的弱点。
  不过苻坚不是轻易放弃之人,在关中、汉中、陇右大力屯垦,准备秋收之后,再来一次……
  蜀中就像一个无底洞一般,消耗着氐秦的国力。
  李跃求之不得,为了刺激苻坚再接再厉,特意下了一道诏令,“苦口婆心”的劝他罢手,蜀中沃野千里,钱粮广盛,人口众多,不是你苻家能染指的。
  苻坚以吞并蜀中为国策,既然是国策,肯定不会轻易掉头。
  否则前期的投入全部白费了。
  苻坚兵败也让李跃意识到江东还是有些实力的,进攻不足,防守绰绰有余。
  江东士族们不想北上,但一旦北国南侵,他们也会玩命抵抗。
  大梁的国策一如既往偃甲息兵,夯实国力,积累钱粮。
  厚积到一定程度,自己就会喷发。
  眼看春耕就要到了,江东迟迟不肯交人,李跃逐渐烦躁起来,“敬酒不吃吃罚酒!”
  让江东交人,意义深远。
  桓温肯定也意识到这一点,争的就是人心,而人心就是正统。
  “陛下可令王景略陈兵汉江,袁真邓遐驱兵濡须,威慑江东!”常炜拱手道。
  “倘若桓温还不交人,又当如何?”
  这么长时间,已经来来回回交锋数次。
  “如若不交,那便强攻荆襄!”常炜一反常态的支持大战。
  以他的水平,自然能看清水下面争的是什么。
  交出范温,等于斩断了关东士族豪强最后的念想。
  想要威慑别人,就必须拿出要打的气势来,桓温不是傻子,江东士族也非蠢材。
  “传令,除骁骑军以外,其他诸军邺城集结!”李跃然其言,先把声势弄起来。
  第五百二十章 偏安
  “梁国应是虚张声势而已。”谢安看完了案牍上一堆竹简之后,有了评断。
  “狄梁向来贪得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我军加固防守,凭水军之利,应当可以挡住北军进犯。不如借此机会,诱出袁真水军,于濡须水聚而歼之,去国家一害。交出范温,朝廷颜面何存?此举大伤远人之意,自此之后,人心尽失,北地非复国家所有!”王坦之拱手道。
  “如今朝廷还有心力管北方吗?桓温步步紧逼,只怕下一步就要行废立之事。”司马昱满脸愁容。
  董卓为了立威,废了少帝,汉司马师为了篡权,废掉了曹芳。
  权臣的路数都是一脉相承。
  建康朝堂上,王与马的权力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谢安受到司马昱的大力提拔,参决国事,不过相对应的王坦之也收到了重用,升为散骑常侍。
  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
  前者说的是郗超,后者则是王坦之。
  司马家大力笼络王谢两家,也是为了司马家的江山,如果这两家都站到了桓温那边,江东就要变天了。
  所以摆在司马昱头顶上的难题不是范温,而是桓温。
  “此事原本就是大司马决断,此次梁国出兵,必取荆襄,就让大司马与梁军斗一斗!”司马昱不慌不忙的摇了摇麈尾。
  靠江东是奈何不了桓温了,但如果梁军与荆襄军斗个两败俱伤,司马家的机会就来了。
  范温逃奔建康已经三个多月,司马昱一直有意无意的避开此事,为的就是让桓温承受压力。
  谢安道:“梁主励精图治,中原已不可取,今后天下格局,十年内三足鼎立,二十年内南北分治。”
  这句话无疑决定了范温的生死。
  北方该南下的都南下了,剩下的人摇身一变,成为梁人。
  三足鼎立是最好的格局,南北分治也可接受,江东还可偏安二三十年,至于以后,天下事究竟如何,谁又能定论?
  谢安跟很多江东士族一样,心中早已放弃了北方。
  “二十年足矣。”司马昱无可奈何道。
  江东这艘破船还能支撑二十年,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幸亏桓温北伐失败,如果成功,江东还有谁能阻挡他?司马家早就被扯下来了……
  此时此刻,襄阳城墙上,桓温正眺望江北,忧心忡忡。
  汉水北岸,越来越多的梁军在集结在上流,数万民夫在打造渡江之用的竹筏走舸,木屑都顺着汉水流到襄阳城岸边。
  汉水不是长江,达不到天堑的地步。
  从新城郡抱着羊皮筏子不消半日就能冲到襄阳城下。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