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汉世祖 > 汉世祖 第671节
  第348章 文武并举
  “爹!”太子刘旸入殿,躬身行礼。
  刘皇帝似乎是越来越喜欢躺平了,斜躺在舒适的软椅上,美貌的宫娥用她柔软的小手给他按摩着腿,手中则拿着一卷《开宝总类》阅读着。
  闻声,放下书卷,视线转移到刘旸身上,脸上露出一点温和的笑容,探手指道:“坐!”
  “是!”
  刘旸此来,未着常服,而是一身军装打扮,金盔亮甲玄袍的衬托下,显得英气勃勃的。当然,刘旸表现出的,更多是种尊贵与威严的气质。他此番,是受命检阅京城禁军恢复工作,方下部队,阅军而还。
  “退下吧!”刘皇帝朝着宫娥摆摆手,翘起二郎腿,问刘旸道:“禁军情况如何了?”
  闻问,刘旸恭顺谦和依旧,应道:“一切都已恢复正轨,外兵陆续奉调入京充值,各军缺额已然补足,在各军将领的安排下,日常训练,从容有序展开。军心稳定,士气高昂,大部分出征归来的将士,也已从北伐的疲态中恢复过来……”
  “这么长时间了,再恢复不过来,我可就要向有司将吏问责了!”刘皇帝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话让刘旸表情不由一滞,陪着点笑,道:“据儿观察,将吏们还是很尽责的,未尝懈怠,尤其新入调禁军的边将们,带兵经验丰富,治兵有方,值得勉励嘉奖!”
  经过这又一番的整顿,大汉禁军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人员的更替上,自上而下,近半数的高级将领,被外放地方,随之以各地杰出将才入替,辽东屯有上万禁军以作磨砺,北伐伤亡马步军,也自南北选拔精锐充补,同时,一大批资历浅薄的有功军官,也得以提拔,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就这样,禁军的又一次更新换代,也就完成了。意义或许不像早年那么重大,毕竟时至如今,朝廷对于军队的掌控还是很牢固的,只不过,是继续加深影响与控制的一种举措了,当然,军队也不当一潭死水,需要流动的活力。
  “军中生面孔,应该比较多了吧!”刘皇帝以一种感慨的语气说道。
  刘旸有些难以体会到刘皇帝的心绪,闻叹,只能说道:“这也说明,大汉军中人才井喷,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崛起,为国家效力,为大汉尽忠!大汉军队,仍旧是第一等的强军,威震四海,睥睨八方……”
  “好了!好了!”刘皇帝连连摆手,冲刘旸笑道:“这些话,你倒是说得越来也顺畅了!”
  刘旸表情一尬,讪讪一笑:“儿只是有感而发!”
  “你我父子之间,就不需这等客套恭维了!”刘皇帝摇摇头,沉吟一会儿,说道:“我也许久,没有到军中走一趟了!”
  “您若是降尊巡阅,定能激烈将心士气!”刘旸听出刘皇帝语气中的意动,当即表示道。
  “不知觉间,三月已然过半!”刘皇帝兴趣勃发,坐了起来,说道:“我要去行猎!传诏,自驻京诸军中,挑拣精良,随驾狩猎,比武论议,我也亲眼看看,他们整训的成果!”
  “是!”刘旸应道:“爹想行狩何处?”
  “也不需走远了!就到北郊,邙山脚下即可!”刘皇帝道,啧啧嘴:“如论行狩之地,还得属北方草场,旷野深林,驰骋纵横啊!”
  狩猎只是一种方式,一种亲近将士,展现君威的办法。说起来,连刘皇帝自己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军队建设工作,始终是他的工作重心,对军队的控制永远放在第一位,将士的忠诚始终关注。
  当初的刘皇帝,对于军队,尤其是作为大汉核心军事力量的禁军,上至将帅,下至虞侯、军使,就没有一个他不认识的,时常交流,大部分的营将,都有印象,有些人还能叫出名字。
  而如今,三衙各军都以下,能被刘皇帝记住的,已经算是凤毛麟角了……这大概就是,过去与现在最明显的区别了。
  稍作思忖,刘皇帝问刘旸:“这些年,不乏官员将吏上表,请开武举,以简拔军事人才,我一直没有同意,因为我一直认为,将校是打出来的,需要战场的磨砺,不是比比武略,试使勇力就行的。”
  “您是打算重开武举?”闻弦歌而知雅意,刘旸当即发问。
  刘皇帝颔首:“过去,天下纷乱,战事频繁,大汉也不缺战争,军中也确实磨炼出了一大批杰出将校,但如今,天下日益向安,连北方辽国都被大汉打垮。
  今后,我不敢说万事太平,但国家局势整体还是趋于安定的,在和平时代,如何培大汉的军事人才将领,就需要多费神思考了!
  或许是我过去太固执了吧,这思想,确实需要改变,至少当与大汉将士武人一个上升的通道,武举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此前建立奉宸营,挑拣年轻精英,也是为军队培养军官,只可惜始终未成定制,或许也该给这些人,一个博取功名的机会!”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旸想了想,方才说道:“大汉既有文举,也当有武举,如此,则阴阳相济,文武并重!”
  “此事,你同政事堂、枢密院、兵部诸司大臣议一议,先拿出一个章程来!”刘皇帝吩咐道:“武事与文事不一样,不能一概而同,要立足长远,可以持续,朕不希望,将来流于形式。
  朕要挑选的,是真正的军事人才,不只是拿出一套考核选拔制度,还要考虑到选拔成功之后,如何管理,如何培养,这才是最重要的!
  文举进士,观政学习制度,施行多年,已然成熟,可以效仿!”
  刘旸闻言,默默将刘皇帝关于武举事宜的思想精神铭记于心之后,方才揖手应道:“遵命!”
  看着自己的太子,刘皇帝态度别提有多亲切了,要说刘旸,最让他感到满意的,也无外乎这种沉稳的性格,虽说略显迟缓,但并不迂腐,不急不躁,凡事能够稳得住,这一点也是很可贵的品质。
  “还有,会考之事,我仔细想了想,还是不能耽误了!”刘皇帝又道:“北伐之事,固然影响到方方面面,尤其是中原北方诸道,但这不是耽误科考的理由,为国举才,也不能随意搁置!”
  因为去岁北伐之事,朝廷主要精力都放在战争相关事宜上,这就导致了北方正常的科举被耽搁,按照三年一会考的制度,今年春本该是八方士子会京华,同场竞考,结果因为准备不足,中枢做下决议,延期一年,将会考挪至开宝十年。
  “爹若是想再启会考,只恐事起仓促,难以妥善!再者,中枢已然做下决议,您此前也准允了,改弦更张,是否先同政事堂诸卿商议一番?”刘旸又考虑了下,方才应道。
  见他这副谨慎的模样,刘皇帝笑了笑,说道:“朝廷科考,除了常举,还有恩科制举,常举赶不上,那便开恩科,降诏制举,待到秋时吧,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朝廷已然缓过来了,也足够中枢、地方充分准备了吧!
  早些年的时候,朝廷科考选才,可多是通过开恩科进行的,就是王溥这个宰相,也是通过此法入仕的!”
  刘旸这才恍然,恭声道:“爹施此隆恩,天下才士,当喜笑颜开,感恩戴德了……”
  第349章 边情
  “陛下,曹枢密求见!”内侍的奏报,打断了刘皇帝与太子的谈话。
  “莫非有什么军情变化?”刘旸目光也投向外边,疑问道。一般而言,需要曹彬这个枢密副使亲自觐见面呈,都不是小事。
  “宣!”刘皇帝脸上倒是没什么波澜,只稍微抬了下手。
  很快,曹彬如殿,趋步向前,躬身行礼,沉稳依旧,一举一动,一板一眼,情绪似乎永远也不会有变化一般。
  看着曹彬,刘皇帝也不多废话,直接问道:“何事发生,劳曹卿亲至?”
  曹彬从容答来:“启禀陛下,西域战报!”
  “哦!”刘皇帝一下子坐了起来,同刘旸对视一眼,道:“讲!”
  曹彬:“郭进上奏,西域王师,已大破敌军,轮台、北廷二地,遍插汉旗,契丹残寇四千余人,悉数败亡,辽安平王耶律敌烈为我军生俘!”
  “很好!”闻报,刘皇帝顿时眉开眼笑的,很快收敛,仍不忘关心地问道:“杨业他们与远征军呢?”
  “杨、王二帅,带领远征将士,南渡沙漠,袭得北廷,其后西进,同郭进军会师与轮台!两千将士,都已得到妥善照顾,杨业等将校安好,唯有王老将军,难负其累,病情有所反复!”曹彬道。
  “不容易啊!”刘皇帝轻叹道,不过,得知此报,心情还是很不错的,当即指示道:“西北将士,痛击敌寇,开疆扩土,功勋卓著,该当予以嘉奖,由枢密拟制,通报天下,以勉其功。一应有功之臣,录好名单上报,兵部予以犒赏!”
  “是!”曹彬平静地应道。
  微起的情绪迅速平复下来,刘皇帝看着曹彬那仍旧沉静的面庞,不由玩笑道:“明明是捷报喜讯,曹卿如此表情,这般反应,若不开言,朕还以为是收到什么恶讯了!”
  曹彬闻言微讷,注意到刘皇帝那带着笑意的眼神,反应过来,脸上终于有点波澜,揖手道:“得此捷报,臣心中同样欣喜!”
  “好了,不取笑你了!”刘皇帝摆摆手,继续道:“西北将士远征作战,颇为不易,让郭进挑选五百将士来京觐见!
  另外,远征将士,轻骑出漠北,出生入死,历尽辛苦,坎坷归来,更需安抚,全部召进京来,朕要亲自慰劳他们!
  王彦升、杨业、郭进、王审琦等将帅,都是劳苦功高,着全部还京!刘昉、刘旻兄弟俩也一样,枢密院拟制,尽快发传!”
  “是!”曹彬当即应道。
  “此报一来,西域战事,也暂时有个了解了,善后事宜,军事布防,枢密院这边要着手进行了,紧接着展开布置!”刘皇帝又对曹彬交待道:“朕就一个意思,在接下来短时间内,西北务求安稳,如非必要,不启战端,以安治为先。
  西域偏远,遥遥数千里,取之易,守之则更需费心了,军事戍防,需考虑朝廷承受能力,在维持治安与防御的前提下,尽量减轻负担,留兵多少,枢密院这边要好好筹划一番!”
  “遵命!”曹彬应道。
  “东归的将士,派人去迎一迎,以示朕与朝廷对他们的关心!”刘皇帝又对刘旸吩咐道。
  “是!”刘旸嘴带笑意。
  “关于对伊、高广大地区的治理问题,朝廷也当拿出一套方案来!过去近十年,西域地区在辽国手中,是一片泥潭,挣扎不已,如今,大汉据之,纵得天时人和,也当引以为戒!朕不希望,西域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局面,如何归化其民,致其治安,要好生思谋一番,考虑周全!”刘皇帝看着刘旸:“此事,你也盯着,多听听西北熟悉当地风俗民情官吏的意见!”
  “是!”刘旸表情一肃,郑重了几分。
  “西域事暂了,也算稍解朝廷一瘙痒处!”刘皇帝又躺了下来,以一个放松的姿态,轻声道:“接下来,大汉可以专注国力恢复,集中精力,对付辽国了!”
  轻描淡写间,刘皇帝语气却显得分外凌厉,哪怕在开宝北伐中,辽国已经被打击得凄惨无比,刘皇帝仍旧没有善罢甘休的意思,这一点始终没有改变过。
  至少,如今辽主仍称皇帝,仍旧立足于上京,漠北虽然动乱不已,但契丹仍是草原上最强大的势力,辽主也仍是漠北共主。不将契丹势力打回原形,刘皇帝是不会收手的。
  “北方情况如何了?可有新的斩获?”刘皇帝问曹彬。
  闻问,曹彬缓缓道来:“这数月间,辽国属地,纷乱不休,漠北诸族叛乱,此起彼伏,据探,过去的一个冬季,辽国部族,遭遇雪灾,人畜损失惨重,辽国维系统治,分外艰难。
  开春以来,董遵诲、田仁朗分别自燕山、山阳北上袭扰,虽然斩获不算丰厚,但已加剧辽国动乱。
  尤其是董遵诲,一度饮马潢水,胁辽上京,只是辽国在临潢府一带,留有重兵驻防,不敢贸进。但只要保持袭扰,不与其安宁,可致其疲弊。
  山阳亦有军报,两个多月以来,已有上万的漠北部族,南逃归附大汉。辽国也处于青黄不接之际,饥荒横行……”
  刘皇帝对辽国的情况,还是很关注,再听曹彬所述,并不觉得意外,在他与文武重臣们的料想中,这属于正常,若是辽国能够迅速安定下来,度过难关,那可就是开挂了。
  甚至,刘皇帝的嘴角还忍不住洋溢起一道笑容,敌人受困遭难,他正可幸灾乐祸。
  “辽东呢?”刘皇帝又问。
  曹彬道:“马仁瑀因兵两万,驻扎通州,始终保持对辽军残部的威慑!综各类报告,目前,辽国已经基本尽失东北,渤海旧地全反,辽国所设官员、将领,尽数被逐杀,室韦、女真诸部,各据地方,举旗独立。
  辽国如今,仅余耶律斜轸,率领残部,坚守着黄龙府及其周边地区,苦苦支持,兵微将寡,粮草短缺,处境日益艰难,已然式微。
  只可惜,东北部族,人心不齐,各怀鬼胎,各据城池山林,矛盾重重,纷乱不休,无法合力。想要解决黄龙府的辽军,最终还得靠大汉军队。
  马仁瑀早有奏报,将择机提兵北上,将这股残寇,彻底消灭,以卫辽东!”
  “好!”刘皇帝没有多话,干巴巴一个字,已尽显其意志!
  第350章 隐退陈情
  旭日高升,春光无限,丝丝缕缕的光辉笼罩在垂拱殿上,给其添上几分神圣与高贵。就如其殿名,刘皇帝如今,是真正的坐北朝南,稳居龙廷,垂拱而治,近来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垂拱殿,连后宫都很少去,这让不少渴望帝幸的妃嫔们,都只能望眼欲穿。
  “未有多少时日,怎么如此苍老了?”略带惊讶的声音响在殿中,刘皇帝有些动容地,看着跪伏在殿中的李崇矩。
  这是时隔近一月,李崇矩再度进宫面圣请安,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府中养病。然而,就这短短一个月的功夫,李崇矩整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脸病容,憔悴无比,白霜染鬓,身形消瘦,精气神仿佛被病魔抽空了一般,跪在那里,都显得十分艰难,整个人都萦绕在一种凄凉的氛围之中。
  毕竟是跟随自己二十多年的心腹重臣了,见他如今这副模样,也不由得心中一酸,道:“朕不是派御医给你诊断过吗?病症为何没有缓解,莫非是御医不尽力?”
  刘皇帝的语气中带有丝丝愠怒,似有诿过御医的意思,李崇矩还是个比较厚道的人,当即伏地道:“多谢陛下关怀!不怪御医,已然尽心了!臣的身体,自己清楚,过去二十余载,未尝染疾,然病来山倒,亦无可奈何……”
  “什么无可奈何!有病就治,需药便吃!”刘皇帝摆摆手,看着李崇矩这衰弱的模样,心中此前积压的一些不满仿佛也跟着消散了,重叹道:“你病若此,当早让朕知晓啊!”
  李崇矩再拜:“臣此前,病态骇人,贸然见驾,未免惊扰圣体,今有所缓解,当进宫谢恩!”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