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沦为战火焦土……
这样的事情,他们太懂了。
这样的描述,实在是不能不让他们联想起前朝。
隋文帝杨坚躬行俭朴,力倡文教,轻徭薄赋,一生鞠躬尽瘁,造就“开皇之治”的安平盛世,但是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大兴民役、横征暴敛,无数平民百姓无辜身死,民怨四起,短短十多年就把一个太平盛世蹂.躏的民不聊生,各地军阀纷纷起兵,李氏就是其中之一。
这才过去多少年,此刻站在这里的臣子们大多都是经历过隋朝由盛转衰的人,甚至还有生在隋前的几个臣子。他们不敢想象,就在不久之后的未来,又一次如同隋末的大祸要降临在中原。
房玄龄和唐俭对视一眼,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相同的沉重。
李世民捂住心口。
众人急切地想要知道李隆基、安史之乱等导致大唐衰弱下去的具体内容,但是光屏却宕开一笔,说起了一个他们都感到茫然的名字。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是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曾祖父杜依艺,祖父杜审言。】
“谁知道这几个名字?”李世民扬声问道。
太极宫中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礼部尚书王珪从容出列,在脑中整理了一下各人关系,道:“臣的内子,是西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十一世孙女,臣的内弟名为杜依艺,曾任监察御史。他们的家系向上追溯,也是杜周之后,可能正是光屏所述之人。”
说到“光屏”时,王珪向房玄龄拱拱手。显然,他刚刚也听到了房玄龄对这个东西的称呼解释。
李世民问王珪:“你的内弟可有子名为杜审言?”
王珪摇头:“他尚未娶妻。”
【杜甫少年时家庭优越,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他四处交友、出游,没有生活方面的烦恼和困苦。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李隆基开始陷入昏庸,奸臣当道。杜甫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生活也渐渐贫困下来。
安史之乱后,战乱流离,杜甫穷困潦倒,在蜀中、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云安,夔州等地漂泊,最终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艘小舟中孤独地病逝。】
毕竟与自己有着姻亲关系,王珪对杜甫的一生看得很仔细。到这里他也不禁感慨:“怪不得这光屏要说他。”
看到旁边有人投来不解的眼神,王珪苦笑道:“这人的命运也和大唐的命运太过同步了一点。”
【在“开元盛世”时,唐朝国力强盛,杜甫也是悠游四方的公子哥儿;在“安史之乱”时,唐朝国力骤减,杜甫也在贫病交加中蹇促。可以说杜甫的一生横跨了唐朝的由盛转衰,而当时的社会也被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写成诗篇。
——他跌宕的一生与大唐的兴衰息息相关。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关键时期,他的诗沉郁顿挫,深切的描述了战乱中的社会和世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时代巨变,表达了他高尚的人格情操,被誉为“诗史”,杜甫也被称为“诗圣”。
这次,就从杜甫那些淋漓尽致地描绘着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诗出发,追寻“诗圣”的一生,看看令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痛影响。】
光屏上的画面幻化成一行大字。
【从杜甫的一生看唐朝的由盛转衰】
本来想写明朝,但是找不到切入点……先写安史之乱吧。
第42章
杜甫家世
【公元712年,也就是唐睿宗太极元年的正月初一,杜甫出生了。
同年,唐睿宗李旦禅位太子,李隆基登上了皇位,史称“唐玄宗”。次年,改元“开元”。
杜甫的父亲名为杜闲,是修文馆直学士杜审言的幼子,官至朝议大夫、兖州司马,而杜甫是杜闲的长子。
杜家远祖为汉武帝时期酷吏杜周,其十三世祖是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截至唐朝为止,甚至再往后几百年,杜预都是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自杜预以降,“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的杜氏家族绵延几百年,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家族底蕴,家族声望极高。
杜甫的母亲姓崔,出自当时盛极一时的清河崔氏,这又是一个名门世家。
当时的李唐皇室贵族常与清河崔氏结成婚姻,自母系向上追溯,杜甫外祖母是唐太宗曾孙女,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纪王李慎次子义阳王李琮的女儿。杜甫曾外祖母又是唐高祖李渊第十八子舒王李元名的女儿。也就是说,杜甫母系有着双重的李唐皇族血脉。
杜甫的身上,流着李唐皇室的血。】
李世民“霍”了一声,暗中心想:这样七拐八拐的关系,也太过曲折了,也值得光屏拿出来说吗?
毕竟王朝传了这么多代,皇族已经是一个过于庞大的家族,更别提那些外嫁的女子的后代了。
而且……相较于这些世家名门,李唐皇室的声望实在是不够看。要不然怎么会常与清河崔氏通婚往来呢?
李世民隐约间觉得,看似公正冷漠的光凭实际上字里行间也有着自己的偏爱。
比如说相较于唐玄宗,它更偏爱杜甫;比如说相较于名门世家,它更偏爱李唐皇室。
这种事不好为外人所道,他只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