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大明王冠 > 第1765章
  已经入秋了,没必要午睡。
  也没时间。
  饭还没吃完,顺天皇宫里就来了内侍,说陛下宣召镇西公入宫觐见,在去顺天皇宫的路上,那内侍又含蓄的提醒镇西公,太孙殿下也在。
  意思就是告诉黄昏,陛下宣召主要是因为太孙殿下的差事。
  至于什么差事,那内侍不得而知。
  福建宁德的事情,本来极其隐秘,就现在,知晓真相的也就朱棣朱瞻基朱高炽,加上黄昏胡濙和王景弘以及郑和,甚至连朱棣身边的内侍康宁都不知道。
  倒是福建那边的地方官,或多或少猜到了。
  可猜到了也只能烂在肚子里,哪怕是晚上睡觉了,也不敢给自己婆娘说一点点关于此事的风言风语,深恐被锦衣卫和东厂抓住把柄。
  顺天皇宫已经基本完工,布局和应天皇宫一模一样。
  走在这庞大的宫殿群中,黄昏很有些感触,也不知道朱棣现在有没有后悔,浪费了这么多的物力人力来修顺天的皇宫,结果发现,嘿,貌似迁都的意义不大了。
  唯一的意义,就是满足朱棣个人的利益。
  朱棣确实更喜欢北方的气候。
  但朱老板应该心知肚明,他已经六十出头了,还能活多少年,现在开始迁都的话,搞不好还没完全迁过来,他就已经驾崩了。
  所以现在有点尴尬。
  政治中心在北移,但应天负责迁都官员们却不太上心,导致各种事情都停滞不前,这种局面朱棣心知肚明,也没责怪那些负责官员。
  能迁就迁,不能迁就算了。
  如果以后太子朱高炽愿意迁最好,不愿意迁也不影响,反正都没了天子守国门的意义,这是朱棣第一次对应天的太子妥协。
  应天官员在迁都一事上的不作为,当然是太子的意思。
  朱棣迁都,考虑的比较多,一方面是不适应南方气候,另一方面是天子守国门,还有一个原因,是让江南士族远离政治中心。
  前两个原因,第二个不成立,第一个对朱高炽不是问题。
  第三个原因,也不成立了。
  朱高炽这些年利用他个人的能力和人格魅力,加上利益结合,已经得到了大多江南士族的支持——太子党中不少江南士族出身。
  所以朱高炽现在肯定不想迁都了。
  朱棣终究是老了。
  所以生平第一次对这个他一直不太喜欢的大儿子妥协,但不管怎样,朱棣在的地方,就是大明的政治中心。
  黄昏对这事没有明显的态度。
  迁都一事,可迁可不迁,反正顺天皇宫已经修好了,迁了不浪费,不迁的话,可以作为大明君王北巡的行在。
  来到乾清殿,行礼。
  朱棣朱瞻基两爷孙正在饭后喝茶,两人言笑晏晏,不明真相的还以为这是普通人家的两爷孙——天子和太孙这么和谐的画面,历史上真不多见。
  哪怕是乾隆和康熙,也没这么的融洽。
  朱棣挥手,示意免礼,对康宁道:“给镇西公赐座,赐茶。”
  态度温和得让黄昏以为自己是姚广孝。
  待黄昏坐下,朱棣从软塌上的桌面上拿起一封卷轴,“看看吧,这是应天工部前些日子送过来的我大明全境堪舆图。”
  黄昏又急忙起身,从康宁手中接过。
  缓缓打开。
  这是一副极其详细的大明地图,详细的不仅有本土,还有中南半岛和漠北以及亦力把里,包括朝鲜那边,都极其详细。
  倒是金帐汗国的疆域还不够详细。
  没办法,那边现在还没有彻底安稳,没有环境让人去测绘堪舆图。
  别看这只是一副地图,它的成型不知道付出了多少鲜血,是数千甚至上万人在全国各地奔走绘制出来的劳动成果。
  黄昏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就是现在的大明啊!”
  南起曾经的满剌加。
  北至漠北最边境。
  整个亚洲,除了印度那一块和俄罗斯部分区域,以及西洋和南洋等地方,基本上都已是大明疆域,简而言之,大明的疆域几乎已经占据了七成以上的亚洲面积。
  毫无疑问,只要大明继续外扩,完全可以做到一洲即一国。
  而且现在的大明远非元朝可以比拟。
  元朝是打而不治。
  大明不仅打了,还在占领区域设立布政司,加大对该地区的掌控力度,同时进行文化同化,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
  这恐怕会是古往今来最为强大的封建帝国了。
  再不会有超越它的存在。
  看着手中的地图,黄昏热血沸腾,万般感触,“终于远迈汉唐了啊!”
  第1399章 野心不灭!
  朱棣斜躺在榻上,脚上搭着一块从西域那边进贡来的奢侈毯子,一直在看黄昏,此刻听到这句话,也有些动容,微微坐直,“是啊,终于远迈汉唐了。”
  他有些欣慰。
  因为在刚才那一瞬间,他看见黄昏的眼眸里晶莹闪动,在说出远迈汉唐的那句话时,朱棣发现黄昏真情流露,竟然热泪盈眶!
  朱棣能感受到黄昏这份感情的真挚。
  朱棣其实能理解。
  须知这一份远迈汉唐的盛世,里面无数浓墨重彩的笔画,都是黄昏亲自落的墨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明的今天,是黄昏和朱棣一起联手打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