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问鼎十国 > 第785章
  萧绰看着萧胡辇说道:“大姊一定要将二姊救出来,燕燕还小,还要照顾爷爷,不能跟大姊一起去了。”
  萧胡辇娇躯微震,眼泪水差一点就受不住留下来了。
  自耶律敌烈南下以后,萧胡辇便知自己即将北上漠南。
  但如何跟萧绰说,萧胡辇一直开不了口。
  历史上她们姐妹的关系并不好,但现在她们两人给擒到汴京,相依为命,关系远非寻常亲姐妹可比的。
  萧胡辇清楚必须留下萧绰才能得到罗幼度最大的支持。
  却不想萧绰竟主动要求留了下来。
  萧胡辇深知自己这个妹妹早慧,如此提议想必也清楚自己的身份将会转为人质。
  便在这时,罗幼度的圣旨传到了他们耳中。
  四人匆匆来到前院接旨。
  胡伯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缓缓而出。
  传令官顾不得念圣旨,上前搀扶胡伯,说道:“胡老慢些,陛下早有旨意,您老上了年纪,不必相迎。”
  照顾好胡伯,传令官方才念出了旨意:册封萧胡辇为左领军将军,统御萧氏所部。萧氏所部,安置于新州张垣县。
  契丹在夺取燕云十六州以后,对于云九州重新规划。
  罗幼度自然改为旧制,新州张垣县也就是传说中的张家口。
  这里位于三方交界之处,北通漠北契丹与蒙古草原,东边就是东契丹的中京,西北是大同云中,东南则是幽州府。
  罗幼度安排萧胡辇在此处打着萧家的旗帜,用意明显。
  萧胡辇一扫心中女儿情绪,高声领命。
  萧术鲁列、萧挞凛适时告辞了。
  萧胡辇看着不远处的胡伯,恭恭敬敬地给他磕了三个响头,说道:“胡辇以后无法照顾胡伯,望胡伯健康长寿。”
  胡伯脸上带着几分不舍,叹道:“你这是何苦呢,报仇之事,交给陛下便好了。我知你对陛下有意,老夫在陛下面前还有些薄面,给你说成这门亲事,倒也不难。”
  萧胡辇脸上飘起了两朵红云,略有犹豫,但很坚定了信念说道:“胡辇北上并非全为报仇,也想试一试心中抱负,望胡伯成全。”
  胡伯摇头叹息,“也罢,也罢!”
  他说着缓缓地转身向内堂走去了。
  “姊姊!”
  萧绰拉了拉萧胡辇的衣角。
  尽管想得开,还是难免不舍。
  萧胡辇抱着自己的妹妹,轻声道:“对不起!”
  萧绰笑道:“有什么对不起的,姊姊,父亲的仇,是你的,也是燕燕的,也就是燕燕小,没本事,不然也许轮不到姊姊北上呢!”
  萧胡辇囔囔道:“燕燕真乖,以后你一人在汴京,可要小心谨慎。”
  萧绰反而安慰起了萧胡辇来,轻声说道:“姊姊莫要操心了,燕燕会一如以往地将胡爷爷哄得开开心心,有胡爷爷在,别说是汴京,就算是整个中原,也没人动得了我。再说了,燕燕现在可以常常进宫,跟皇后、德妃、贤妃都有关系,她们都很喜欢燕燕。还有柴克宏爷爷,窦禹钧爷爷,燕燕的靠山可多了,没事的。”
  萧胡辇看着萧绰掰着手指,数着自己的靠山,跟自己姐姐说着自己的人脉关系网……
  她见萧胡辇有些惊愕,继续道:“燕燕最近见陛下的机会也多了,也有机会让他成为靠山……”
  第一百六十五章 可愿入宫?
  萧胡辇看着人小鬼大的萧绰,想到自己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在汴京立足,不正是因为她讨得了胡伯的欢心?
  可听到最后,她有巴结罗幼度为靠山的意思,脸色微变,说道:“与皇后、德妃、贤妃等人维系关系即可,陛下此人阴险狡诈,跟他打交道,什么时候让他卖了都不清楚。”
  萧绰听萧胡辇这么说,也不与她争,很痛快地应诺下来,心底却大不以为然。
  萧绰早慧,有着七窍玲珑心,待人对事早早的有自己的主见,并非如寻常少年少女一样,带着几分盲目地听从长辈或父母的话。
  萧绰在学堂里是妥妥的学霸,深受启蒙恩师的喜欢,能够自由出入恩师杨氏的办公署。
  朝廷报纸风靡天下,文化人多有看报的习惯。了解国家大事,还能欣赏诗人、学者的佳作。
  杨氏亦不例外,萧绰每日将同学的作业搬到办公署后,会顺手打扫整理,然后看报。
  萧绰一开始还不太看得懂,杨氏也愿意给肯学聪慧的孩子开小灶。
  日复一日,萧绰已经具备独自看报的能力了。
  萧绰与杨氏不同,杨氏对于时政,只是过一眼,了解就好,主要研究的是上报的文章、诗句。
  而年纪小小的萧绰却独爱时政,喜欢看报纸上的家国大事。就跟她号令同学一样,尽管觉得身旁同学幼稚,却暗暗享受着领导他们的感觉。
  报纸上的罗幼度肯定是光鲜亮丽的,萧绰看多了他的光辉事迹,难免受到一定的影响。
  萧胡辇也不知萧绰听不听得进去,见她答应的利索,也不好再言。
  第二日中午,萧胡辇进宫谢恩,顺道辞别。
  罗幼度在文德殿接见了她。
  萧胡辇一身白色武士服,将凹凸有致的身段彰显得淋漓尽致。
  罗幼度看着萧胡辇说道:“为何不等过了上元节再走?”
  萧胡辇道:“昨日我与萧术鲁列针对契丹与我萧家内部情况有过细谈。家父一脉在东契丹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如他这般想要另谋生路的大有人在。只是耶律敌烈跟耶律罨撒葛都非可以托付的明主,都不愿将未来交给他们。现在不一样了,耶律敌烈献云九州得到重用礼遇,给契丹诸部开了先河,指出了一条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