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118节
  研究院的研究员们,都是未来成为大富豪的潜力股!
  想到如此,大家都开始对那中选了的十人道喜。
  “好家伙,没想到你那异想天开的玩意儿,居然能被王上看中,这次你可得请师兄妹们吃饭,安抚一下大家受伤的心灵。”
  “请请请,吃吃吃,我也没想到,王上居然能看中我的试卷哈哈。”
  中榜的人相亲相爱,乐成一团,落榜的人却开始沮丧发疯。
  “凭什么我没中呀?主榜没上就算了,连副榜也没我的名字。我差哪儿了呀?难道我做的东西是没有未来的吗?呜呜呜~”
  “我那个鉴天镜要是做出来,能卜天意,鉴吉凶,凭什么比不上那个木鹊!”
  “别嚎了!别嚎了!大哥你好歹去参考了,下次考试能有点经验,像我们连试都没去试的,岂不是更可惨?”
  “有个什么经验,看再多的书也没用,研究院的考核又不看那些。”
  一群人正对着告示栏大声的议论着,忽然就有人提醒道:“快到正午了,菜市那边,今日有刽子手行刑,斩的好像就是四国的间谍。”
  按照姜国的律法,间谍或者通敌卖国的人,都是杀头大罪。
  那群间谍在牢里关了三天,吃了顿饱饭,就被压上了断头台。
  杀个人而已,大家见多了,原本是不甚在意的。
  可这次的间谍,却引起诸位学子的公愤,骂骂咧咧的说道:“这群间谍坏的很!!怎么就直接砍头了。就该让他们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要不是这个混蛋,我也不会错失了研究院考核的机会。”
  就算八月还有一场考试,但他们早就失去了先机。
  前阵子别的学子都在家闭关看书,就他们在外面陪那群间谍吃喝玩乐,想想都让人怄得慌。
  尤其是当初大家一起骂郑王少智,姜王多愚……现在回过神来,只觉得脸红,偏偏当时他们还觉得举世皆浊,唯我独清。
  “我得亲自去看到他们人头落地,才能解我心中恶气。”
  “好巧,我也是这么想的!一起。”
  这群曾经被间谍忽悠了的学子,联合在一起,气势汹汹的去看那群间谍人头落地的笑话。
  此时还没有到正午,间谍们都穿着囚服跪在台上,刽子手持刀站在一旁,等待行刑。
  台下原本就有一群围观看热闹的百姓,这群学生来了之后,很快就挤开旁人,围到了前面。
  看着那几个间谍蓬头垢面的狼狈模样,这群学子心中甚是解气,大声的嘲笑道:“活该!你们当初来姜国的时候,可有想到今天?”
  想过,怎么没想过?他们愿意做间谍,本就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哪怕现在都快被砍头了,也没有大哭大闹。
  而且他们这都要死了,也不知道这群学子在闹个什么劲。
  间谍们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了那群学生一眼,然后就低头看地,根本就没人搭话。
  被无声的嘲讽了,这群学子更不甘心了,骂骂咧咧的说道:“像你们这般做尽恶事,坏人前程的人。活该被砍头,无人收尸,死后也会被大家诅咒,灵魂得不到安息……”
  “过了吧。话虽是我们说的,但信不信是你们的事。你自己傻,跟我有什么干系?就你这样的,就算去考也考不过吧。”一位间谍忍不住开口。
  听着这群间谍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刽子手就静静地站着,懒得给他们堵嘴。
  忽然找不到借口反驳,那位学子胡搅蛮缠的说道:“重点不是考试,重点是你欺骗了我们的感情!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
  “那我道歉行不行?我不该在你骂郑王少智的时候,劝你冷静,也不生该在你骂姜王多愚的时候,含笑不语……”
  一时间,大家都没心思看这位说话的郑国间谍,都把目光看向了这群来找事的学子。
  “我不是!我没有!你别瞎说!”
  “别解释了,跟咱们去衙门走一遭吧。你们跟这群间谍私交甚密,谁知道是不是一伙的呢。”
  第129章 民之于官何位
  这群学子无所事事,就知道骂各国君王没有识人之能,错失了他们这样的良才。
  要不是顾忌着他们读书人的身份,背后又有老师同学之类的人物撑腰,蓝河卫早就想把他们一起给抓了。
  如今他们也是自己凑到蓝河卫的刀口了。
  “这群学生里面,姜国人多吗?”姜蓁问道。
  “姜国人只有几个,其余都是另外四国的文人。”
  听到这个回答,姜蓁还不算很心寒,无所谓的说道:“对这群人下手别太狠,关两个月就差不多。他们要真死了,都邑又不知道有多人会叨叨。”
  不论是士大夫还是文士,只要读过书的,都觉得自己有点评君王和国政的权利,要是觉得自己的这项权利被侵犯,他们绝对会蹦起来给姜蓁唱反调。
  就这种憨货,姜蓁怎么敢让他们来姜国做官。
  关他们两个月的时间,给个教训也就差不多了,正好可以让他们错过科举的时间。
  科举之所以叫科举,是因为它分科选拔人才。
  但姜蓁分的科目,跟后世分的科目不一样,她分的是律法,算术,基础的医疗卫生防疫知识,农业知识……这些东西在大学的课本里都有。
  参加考试的人,要么综合成绩好,要么某一科满分,这样才能获得特别的推荐,反正他们最后都要大学里学习两三个月,还有时间对他们进行慢慢改造。
  姜蓁在官报上说的是八月开考,但七月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出题,安排工匠印刷卷子,挑选去各县监考、阅卷的老师。
  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印刷试卷的工匠,从七月开始就不见外人,印刷好的试卷更是密封保存,由蓝河卫全程护送到县城。
  就算姜蓁大力推广简化字,弄出了印刷的书籍,姜国的读书人较两年前翻了好几倍,但基数太小,姜国如今的人才也没多少。
  因为姜国人少,人才也少,所以姜蓁就把科举的流程简化了一下。
  各乡的百姓先到县里或是郡城去参加县试,挑选出来的人,来都邑参加最后一场考试,选出这最后三百人。
  然后姜蓁再亲自面试这三百人,给他们定个排名。
  都邑是姜国的第一大城,周围乡里的百姓,接受教育的机会,比别处更多,这两年识字的人更是猛增,他们全都报名参考。
  他们不懂什么政治博弈,只知道跟着姜蓁混,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姜蓁想让她们考,她们就考。
  不止是姜国的百姓,在都邑游学的他国学子,也纷纷加入。
  【这群儒家的文人,在郑国把郑王坑得这么惨,到了姜国就化身成小绵羊了。】
  【别说儒家,法家的人在卫国也不知道创死了多少贵族,但他们在姜国,也就偶尔头铁,不会次次创人。】
  【只要阿蓁强大,姜国强大,各家大佬都会是阿蓁的贴心小棉袄。】
  连各家大佬都没能在姜蓁面前支棱起来,更别说那些学生们。
  都邑这场考试,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没闹一点幺蛾子。
  像郑国那般,众人弃考的情况,姜国完全不存在。
  得到姜国科举考试的最新情报,郑王忍不住又掀了一张桌子。
  “凭什么姜国紧紧是都邑的初试就有三千人?!它姜国哪来的那么多读书人。”
  “这里面有一半,都不是姜国人。”近侍小心回答。但他没敢说的是,这一半人,全是从郑国跑去姜国的。
  自从姜蓁弄出了竹纸,印刷了书籍,大批的文人就开始向姜国都邑迁移。
  郑国曾经繁盛的私学,如今已经空了八成,这群老师全都带着学生跑姜国去了。
  但这些事情,近侍不说,郑王心里也有数,因为他是亲眼看着郑国私学衰败的人。
  上次郑王科举选才,都邑就百来个人参加,而姜蓁那边却有三千人,这三千人,在郑王看来,原本有一半是该属于他的。
  想到这个,郑王忽然疑神疑鬼的说道:“你们说,姜王是不是用了邪法,吸取了我郑国的气运?”
  近侍表情凝重,“不无可能啊王上。”
  郑王‘哼’ 一声,说道:“召奉常,准备三牲,我要去祭祀祖先!”
  郑王在郑国暗戳戳的搞他的歪门邪道,姜国的科举进行得正热闹。
  虽然姜国是第一次举办这种大型考试,但有直播间提供的成熟经验,都邑的这次考试十分成功。
  为了阅卷方便,姜蓁出的题目,全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考官们等加班忙活了不到十天,都邑这边的三千份卷子,就批阅完毕。
  “按照王上的标准,有八百人可被录取。”秋月把录取人员的名单递交给姜蓁。
  姜蓁的表情不算欢喜,“光是都邑就有这么多?”
  【我开始提前替偏远小县的学生们担心了。万一没争过都邑的人怎么办。】
  【偏远小县的人才没长成,大不了就再养几年,总有能用的一天。不能因为照顾他们,就失去了公平。】
  【要是到时候录取的都是都邑的学子,说不定就会有人跳出来,建议阿蓁直接在都邑挑人,不用大费周章的去民间捞人。】
  【咱们怕这个?谁敢乱叫,直接把他拍傻!】
  等姜蓁翻开秋月递过来的名录,整个人都惊住了,“这录取的八百人里,姜国人连一百都不到?郑国独占四百人?”
  “郑国学子的实力强劲。”秋月感慨道:“这批人都出身良好,从小就被名师教导,会说话的时候,就会背诗经,能骑马的时候,就会练骑射……优势占尽。”
  因为最后要去大学深造,参考都是年轻人,稍微年纪大点的,都没好意思参加,否则那群老师出场,姜国人的录取比例还会被拉得更低。
  姜国的人才还没多到能挑剔的地步,姜蓁无奈的说道:“你就按照这个名单公布吧。”
  【郑国的文化人可真多。这波确实得感谢郑王了。】
  【姜国以前的底子太差,郑国以前的底子太好。等再过两三年,姜国才能赶超。】
  【话说郑国都邑当初参考的人才一百上下,咱们这边录取都录取了四百个,郑王知道了,他不得疯啊。】
  【希望郑王能坚强点,接受这个现实。】
  都邑的录取人数,超过了姜蓁的预期,但各郡县的信鸽带回来的消息,却让姜蓁有些失望。
  “一个县就只有小猫两三只,着实可怜。”
  【我记得一个县以后可以有20个名额,还需要靠抢的,怎么如今的战况这么惨烈。】
  【刚起步嘛,正常的。】
  【而且法家的一些观点也没错,读过书,了解过世界,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甘心留在老家,总想仗剑走天涯,来都邑看看,去四国转转。】
  【都邑参考的那一千多名姜国人,户籍信息遍布全国。】
  虽然每个县都只有几个人,但姜国有两百多个县,凑在一起,人数也不比都邑的录取人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