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89节
  曜初甚至要停一停。
  母后和姨母,也会常见到这样的奏疏吗?
  见到这些朝臣们借某些事情,来‘细数礼法’‘明辩阴阳之道’的奏疏——其实这两句话,指的又何止是公主欲开幕府事!
  曜初终究继续往下看去。
  如果连看都不敢看,她又能做什么?
  奏疏上又道:“公主开幕府,实不可。平阳昭公主乃战乱旧例,如何遵之?若公主开府置官,岂非长阴而抑阳?”
  这些奏疏果不其然又以圣贤书之道结尾:“《尚书》中有道: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若是不效仿古之礼法,国家焉能长久?!
  因此违背礼法旧例,为公主置幕府,是大大的不可!
  见妹妹读过奏疏后,神情转为不快,太子便温声道:“曜初,不若我向父皇请命,再为你加一百户食邑如何——那你的食邑便到了八百户,就可以与皇子的份例等同了。”
  “但开幕府之事,实在有违礼法旧例。”
  曜初彼时望着太子问道:“大哥,礼法对你就这么重要吗?”
  太子闻言颔首郑重道:“礼法是立世的根本。”
  又教导妹妹:“圣人有言: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再有《荀子·修身》中亦云:人无礼不生,国家无礼不宁……”
  曜初没有打断兄长,她沉默地听完了太子所有指教。
  然后告退离去。
  这一日,曜初没有留在宫里。
  不知为何,她忽然有点不敢,或者说不忍见到母后。
  她不知该如何跟母后说这件事。
  于是曜初只让身边女亲卫去紫宸宫回禀了一声,就依旧出宫来,回到姨母家中。
  然而见到姨母的时候,还是没有忍住,落下泪来。
  曜初把这件事说完后,怔然半晌忽而又道:“曾祖母太穆皇后曾道‘恨我不为男’。姨母,今日我亦有此恨!”
  她伏案而哭。
  姜沃闭上了眼睛。
  她知道,曜初说起的,是大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太穆皇后,也是平阳昭公主的生母。
  不过太穆皇后是追封的,她未见大唐开国就过世了。
  太穆皇后窦氏(亦不知姓名)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外孙女,曾被舅舅周武帝宇文邕抚养于宫中。
  后来隋朝取代了周朝,太穆皇后闻之落泪,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2]
  姜沃未想到,今日从曜初口中再闻此言。
  “曜初,不要这样说。”姜沃的手按在曜初的肩上,沉而有力。
  若是曜初此时抬头,就能见到姨母眼中,再无往日幽泉般的平静,而是如烈焰升腾。
  其实东宫属臣来明里暗里指责她‘挟私报复’,想要干涉她的时候,姜沃是挺平静的,没什么愤怒之情。
  她知道太子的性格,也知道若有人在他耳边求情上谏,只怕就会这样。
  姜沃没有为此而生出什么愤怒,不过是微微的失望和叹息。
  但看到曜初伏在案上失声而哭,说出了太穆皇后那句‘恨不为男儿’,姜沃心如刀绞痛不能当。
  那一瞬间,她心底升起的冷厉决绝之意,令她自己也有些讶然。
  原来,两世为人历经生死后,在接受了朝代的更迭与无数世情后,在告诉过自己无数遍,此世自有其局限性,做过无数心理建设后——姜沃原以为她能平静接受一切不公并默然去做些什么。
  可现在,姜沃发现,她的心底依然深埋着如此滚烫如岩浆的愤怒!
  是为了曜初,也为了逼着曜初说出这句话的太子和礼法世道。
  何苦,要恨不为男儿。
  曜初,原就可以做最好的女子。
  **
  平阳昭公主画像入凌烟阁的这一日。
  太极宫太史局内。
  姜沃坐在师父的密室中,对着平阳昭公主的军容图,说完了这件事。
  室内安静一片,姜沃望着画上湍急渭水,映照军容,心道:当年军权被解后,公主您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硬是留下了自己的幕府呢?
  她想起媚娘曾教导曜初“不要畏惧,也不要后退。”
  姜沃忽而笑了:公主,不是我们不要后退。
  是我们,退无可退啊。
  第172章 曜初入局
  太史局内。
  姜沃与平阳昭公主画像说过太子事后,起身离开。
  路过案前,余光扫到案上还放着一本看了一半的《后汉书》。
  大概是李师父之前在这里看书来着。
  摊开的这一页,正好是也做过太史令的张衡之传记。
  一句话映入姜沃眼中:“昼长则宵短,日南则景北。天且不堪兼,况以人该之。”[1]
  连天都不能兼成昼夜,何况人哉?
  她不会顾及那么多了,这一世,她只会走她选中的一条路。
  既看到这儿,姜沃索性坐下来,边随手翻着熟悉的《后汉书》,边在脑海中理了理自己接下来做事的脉络。
  然后打开了系统。
  *
  姜沃打开的是她从系统中得到的第一本指南。
  《宦官专权微操:皇帝与朝臣,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位不幸穿到了晚唐,还不幸做了宦官的倒霉前辈的自传。
  不同的是,这次姜沃没有看任何正文,而是直接翻到了后记。那位无名的前辈,对自己搅动风云的一生,写了简短的总结和感慨。
  系统里的文字没有声音,也没有图像。
  姜沃却觉得见字如见人,笔迹龙飞凤舞,分外肆意——
  “算来我这一生,前半生行至权巅,后半生操纵朝局,曾两废三立晚唐帝王。”
  “原来朝代走到尽头的时候,废立皇帝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手握兵权与朝臣的人,只需要走上去,将瑟瑟发抖的那个人拉下龙椅。”
  “很难想象。这是太宗皇帝曾经坐过的龙椅。是后世人眼中‘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唐的龙椅。”
  笔迹停住。
  再次起笔就是细数旧事了——
  “为臣,最要紧的就是择主。可惜,在我太年轻的时候,并不明白这句话。”
  “我第一个扶持的皇帝,是一位落魄的,与我患难与共的庶出皇子。”
  “最终我废了他。”
  “不,没有出现什么富贵后反目成仇的戏码。他一直对我很好,但……他是个无能的好人。”
  “他很善良,所以会对我一个毫无根基的小宦官好。然而他也会对许许多多的人‘好’,耳根软没主意,让人头疼的要命。”
  “我要做的事太多了,不可能随时盯着他身边所有人。他屡屡被欺骗,被利用来对付我。”
  “我知道,那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个愚蠢的好人罢了。”
  “但我不得不废了他。一个愚蠢的队友,远比一个聪明的对手的杀伤力大。”
  “我亲手将他请下龙椅时,他不可置信。”
  “但只有如此。”
  “因为有前车之鉴。第二个皇帝,我选了个聪明懂得权势而无根基的皇子。”
  “可惜,这位的聪明和爱权,在上位后都用在了内斗上。对他来说,抵御外敌收拾山河,似乎都没有先把皇权从一个有本事的权宦手里夺回来重要。”
  “没法子,不到一年,只好再废一帝。”
  “这报废频率真让人心疼。毕竟衮服冠冕都要重做,还得有个大差不差的登基典仪,这可都是钱啊。”
  “当我终于选对了(或许选对了?)一个皇帝后,却已经太晚了。”
  “我已经没法缝补这个支离破碎的大唐——一件衣裳,哪怕碎成一千片也能够慢慢缝起来。可我终于找到一位乱世中,或可有作为的明主时,大唐已经成了一缕缕一条条的丝线。”
  “属于大唐的时代,到底是过去了。”
  “我这一生,固然权倾天下,废立帝王。但走错的路也不少,并未力挽狂澜。不知这系统为什么还想要我写一本【自传式指南】。那好吧,写就写,反正还有筹子拿。”
  “所以我给我的指南起了个特别长的名字。”
  “不知道会不会有后人,愿意花权力之筹买这样一本宦官的书(没有也好,说明我是特例,还是盼着后人别穿成宦官)。”
  “但还是写一些话留给有缘的后来人吧。”
  “若你跟我一样,身份上注定了,不能成为被当世承认的正统帝王,或是坚定了走能臣辅国之路而非篡位之路,那一定要选好君主!”
  “不要为情义所困。”
  “这就是政治的残酷。”
  “一步不忍,百步难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