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谢含波当年能够脱颖而出,靠的是一次次巧合的幸运!
“维时回春七年六月十三日,大乾国潭州府举人沈渔流历河西,适寓城内。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于是发心,敬写本草纲目十八卷刊行天下。
伏愿药王菩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林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姐妹们聊天时候,总说他斜着眼睛看大家,可是她却觉得,他的眸子里充满了忧伤。
他把能立下千年基业的帝王之资,为了天下黎民,拱手交出,而那些上位者,又怎么不会把他赶尽杀绝呢?
他做得越好,他死得越快呀,圣人行于世上,就一定要死!
谁知道他是不是隐瞒了什么?
然后,那天晚上,有人悄悄的进入了他的房间。
春宵苦短,何不先快活一番?
虽然外面很冷,但是两个人挤在了被窝里,却很暖和。
至于说被人听到了什么,她一点都不在乎,而他,傻乎乎的,就相信低声那边听不到。
……
十四天后,沈渔出现在了京城。
这比原来预定的计划晚了七天,不过他的心情很好很好。
然后,在太子妃的陪同下,把一份拜帖送到了薛家。
薛家,并不是世家中最强大的,也不是最有名的,但是自古以来诗书传家,做事也公正无比,在读书人的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薛家的宅院,位于城东边,修建的很宏伟,有点类似于坞堡——嗯,在武道高手横行的时代,名臣大将对于自己家的防卫是很重视的。
沈渔拜访了薛家的家主,双方好好的聊了一阵子,沈渔拒绝了薛家家主的拉拢,然后离去。
之后,天子下诏,约沈渔沈渔上殿对答。
“嗯,一切的一切,都到了第二步的时候了。”
来到了宫门前,沈渔凝视着远处高大宏伟的建筑。
“沈翰林,想什么呢?”
有人在沈渔的身旁问道,那是昔日的一位同事。
来到了京城,去了吏部,领了文书,沈渔现在,就是一个五品的翰林了,而且今天得到了天子的恩许,参加朝会,面见圣上。
“只是有些感叹万分而已。”
沈渔叹了一口气,又叹了一口气,天子曾经让一位老太监来见他,说可以私下奏对,但是沈渔表示,一切都可以对人言,希望面见圣上的时候,把一切和盘托出。
沈渔的执拗性子天子也知道,而现在文武百官也在看着,天子最终答应了沈渔的请求,就有了今天的好事。
人家要做朝臣,而不是佞臣,走的是正大光明的正途,而不是当皇帝的心腹。
“是呀,沈翰林真的是才高八斗,当年大家一起在翰林院的时候,都没有这样的表现。”
有人酸溜溜的说道,不过沈渔也懒得理他,这时候能跳出来当然,绝对不是蠢,而是试探自己。
“上朝。”
有太监这样的说道,然后文武百官,一个个的走上了大殿。
今天的朝会,并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相关官员相继汇报了一些东西之后,所有的目光,都落到了沈渔身上。
“臣沈渔,有物敬献。”
沈渔向前一步,把包好的一本本草纲目的简介送了上去。
“臣沈渔,写了此书,请陛下闲暇时间观看一二。”
“沈爱卿,这本书,朕已经看了好几遍,尤其是第十八卷 ,土豆、玉米和红薯,这三样物品,你可知在何处。”
“启禀陛下,这三样物品,在千里之遥的海外,如蒙陛下允许,臣愿意泛舟出海,为陛下找到此物,使得天下安康,万民富足。”
“海外呀……”
听到了这一席话,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天子依旧是叹息了一声。
如果有了这三样东西中的任何一个,那么他就是千古圣君,所谓杀太子的污点,也不足一提。
“有多远,需要多长时间?”
“万里之遥,一个来回,大概要两年时间!”
“万里之遥?”
有大臣站了出来,反问道,“沈先生,你说的是实数还是虚数?”
“实数!”
“很好,万里之遥,整个大乾帝国疆域,南北也不过数千里,你说的万里之遥,在那里?”
“这位大臣,你可知道,我们所在的星球,是一个球体!”
沈渔毫不畏惧的这样说道!
是时候了,让他们好好的了解一下科学!
……
虽然十一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是京城的百姓却闲不住。
作为五朝古都,这座历史名城一次次的扩大,扩建,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都有,包括黑的、白的甚至各种各样不同东西的人都有。
可是,明目张胆的朝廷上提出来,我们脚下是一个球体,而且这个球体是圆的的人,还真是第一个!
这话一听就不靠谱,不过呢,那个名为沈渔的翰林,还提出了很多佐证,比如海平面,比如山峰,比如球体等等,许许多多的例子听起来也有一点道理。
当然,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三种农作物。
“沈先生会在博文馆,讲述他的故事。讲完之后,就会泛舟出海,为大乾寻找谷物”嗯,这个消息,传了出来,然后无数人都去那边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