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北颂 > 第0746章 重启贾昌朝(今晚一更,明天恢复更新,抱歉!)
  范仲淹奉命到瑞圣园内去收纳朝廷赐给他们修书的钱财,寇季则在府上招待自己的学生们。
  新科进士们在授官以后,有近两个月的假期。
  他们需要回乡去祭祖、立碑,顺便在乡间显摆一下自己新科进士的身份。
  大宋官员在授官以后,祖先会得到追赠,所以大部分贫寒学子取中以后,都会回到乡间,将朝廷追赠其先祖的身份铭刻在墓碑上,彰显荣耀。家中的家眷也有相应的虚衔授予,类似的虚衔一般是没有待遇的,除非到一定的品级。
  新科进士们家眷授予的,大多都是没有什么待遇的,所以朝廷十分大方。
  反正是个虚名而已,只是在圣旨上添一句话,给一个荣耀而已,又不需要朝廷四时供养,朝廷自然大方。
  新科进士们除了回乡祭祖显摆外,还有一部分要回乡去成亲。
  他们取中进士以后,不少人被榜下捉婿,自然需要尽快挑一个吉日成婚。
  所以,朝廷给他们批的假期很长,足足有两个月时间。
  新科进士们都是寇季的学生,入朝以后又要在寇季手下做事。
  他们返乡,自然要到寇府别院里跟寇季饮宴一二。
  他们有一些私话需要跟寇季私底下说,寇季也需要私底下跟他们接触一下,显示一下亲近。
  寇季每日招待七八个新科进士,足足耗费了十余日,才将所有的新科进士们招待完。
  寇季最后招待的是苏洵和包拯。
  苏洵是所有新科进士中,最年幼的。
  他性子如今还没有稳定,寇季对他也没什么好说的。
  只是叮嘱他,回乡跟程家姑娘成亲以后,尽快回汴京城,他有特别的事情要安排苏洵做。
  包拯此一去,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到汴京城。
  包拯在垂拱殿上没有找到机会向赵祯当殿表明自己的心思,事后只能通过向吏部向赵祯传达了他的意图。
  赵祯意思性的挽留了一下,包拯执意求去,赵祯也就没有强留,答应了包拯辞官回去守孝。
  包拯现在还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名臣,他在赵祯眼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进士而已。
  赵祯还不需要对他另眼相看。
  包拯回乡以后,恐怕要等到双亲故去,为双亲守孝三年以后,才会出仕。
  中间要耗费的时间很长,所以寇季有心好好的叮嘱包拯一番。
  小竹园内。
  寇季斜坐在座椅上,包拯恭恭敬敬的坐在他面前。
  二人面前有一个矮几,几上有红泥小火炉在烹茶。
  包拯静静的等着,等红泥小火炉上的水煮沸了,小心翼翼的为寇季烹了一杯茶,放在了寇季面前。
  寇季端起了茶杯浅尝了一口,盯着包拯道:“此次修书,可不仅仅是修订史书那么简单。里面蕴含的功劳,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错过了此次修书,就等于放弃了一大功劳。
  你的同年们,一旦修书完成,必然有大功劳傍身,以后在仕途上,肯定要比你走的顺利。
  你还是质疑要回去?”
  包拯恭恭敬敬的对寇季一礼,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的态度代表了一切。
  寇季见此,略微叹了一口气道:“你既然执意求去,我也不拦你。我是你的恩师,又导你向善的职责,却不能阻止你行孝。
  今科进士当中,我看重的不多,你便是其中之一。
  你回乡行孝归回乡行孝,但也不能因此耽误了前程。
  我交代你一件事情,你回乡以后,闲暇之余,可以好好的做一做。”
  包拯听闻此言,一脸郑重的对寇季道:“多谢恩师厚爱!”
  包拯并不是一个无心仕途的人。
  他只是将孝道看的比仕途中,所以要先行孝,在入仕。
  他此前当着所有新科进士的面,扫了寇季的面子,寇季不但没怪罪他,反而还替他的仕途操心,他自然要郑重的感谢。
  寇季在包拯说完话后,从身后取出了一个书箱放到了包拯面前。
  寇季指着书箱道:“里面有一些大食文写成的书,你回乡以后,好好学习一下大食文,等你什么时候能够顺利的将这些书读懂的时候,来信给我,到时候我另有交代。”
  包拯听到书箱里是大食文记载的书籍,略微有些愕然。
  寇季继续道:“我找人打听了一下,在你们肥东,有一位姓吴的老翁,早年在福州等地跟沿海来的大食商人有一些接触,粗通一些大食文。
  你回乡以后,可以找他请教一下大食文。
  但你要记住,他只是粗通,并不是精通。
  所以他教你的东西,你学完以后,还要好好的研究一二,争取早日学会大食文。”
  包拯缓缓点头,略微有些狐疑的道:“恩师,您让学生学习大食文,所为何事?据学生所知,大食距离我大宋十分遥远,我们很有可能一辈子也见不了几个大食人……”
  言外之意,学习大食文,似乎没太大用处。
  寇季瞥了包拯一眼,道:“不该问的别问,让你学你就学,学了以后自然有用处。若是没有用处,我又岂会让你学它?”
  包拯苦笑了一声,不敢再多言。
  寇季既然说有用,那么肯定有用。
  具体是为了做什么,包拯猜测不到。
  寇季交代了一番包拯以后,就派人送包拯离开了寇府别院,顺便在包拯离京的时候,送包拯一程。
  包拯离京以后,新科进士中,除了几个籍贯在开封府的,剩下的基本上都已经离开了汴京城。
  修书的中坚力量,需要两个月时间才能返回。
  在这两个月中,寇季自然没办法修书。
  但他也没闲着,他又闷在府里开始学习大食文,顺便还拉着范仲淹一起学习。
  大食文跟汉文有很大的差异,寇季学习起来也十分吃力。
  此前一个多月时间,寇季也只不过学习了一点点的大食文。
  如今闲暇了,他自然要继续学习。
  在学习之余,他还召见了一个人。
  一个在太学内无所事事的人。
  太学祭酒贾昌朝。
  贾昌朝在得知寇季要召见他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快速的奔到了寇府。
  贾昌朝在太学内的地位倒是高,但一直处于闲暇状态。
  但凡是有才的学子,无一例外,都想办法跑到了文昌学馆内去读书,太学内就剩下了一堆歪瓜裂枣。
  贾昌朝瞧着那些歪瓜裂枣的,心里就来气,所以懒得搭理他们,只是将他们扔给了太学内的那些博士们教导。
  他自己则无所事事的在太学内虚耗光阴。
  偶尔研究一些韵脚一类的东西。
  只是他研究的东西过于另类,所以在太学内曲高和寡。
  没有博士能跟他说到一起,所以他只能一个人瞎琢磨。
  他已经快在太学内闷出病了,听到了寇季召见,自然颠颠的往寇府跑。
  寇季如今红的发紫,先主持了恩科,如今又要主持新史书的修订,两件差事,都是捞功劳、捞政绩的好差事。
  寇季突然找上他,必然是有差事要吩咐他做。
  他已经快在太学内待不下去了了,自然希望寇季能赶紧给他一份差事,让他混点功劳,调离太学。
  然而,他丝毫不知道,他之所以被发配到了太学去做冷板凳,是寇季的主意。
  若是知道此事的话,一定会拒绝登上寇府大门。
  赵祯当初可是有重用他的心思的,是寇季劝诫赵祯放弃了他,让他去坐冷板凳的。
  寇季相当于是毁掉了他一个锦绣前程。
  他若知道此事,怎么可能不怨恨寇季。
  贾昌朝笑呵呵的进了寇府大门,还带了一份十分丰厚的重礼。
  贾昌朝在汴京城任职时间不短,知道寇季从不索贿、也从不收受贿赂。
  但有一样东西入了寇府,很少会被送回来。
  这样东西就是食铁兽。
  汴京城内盛传,寇氏父子,都喜欢食铁兽。
  雍国公寇季,为了养食铁兽,在寇府别院,单独开辟出两个园子,占地面积十分庞大。
  小公爷寇天赐,那就更喜欢食铁兽了,他到别人府上去做客,但凡是碰见了人家府上有食铁兽的,总要强拽一个回府。
  一些想巴结寇季的人,得知了此事以后,尝试着往寇府别院送了几只食铁兽,从不收礼的寇府居然收了。
  只是寇府只收小的,不收大的。
  虽然寇季收了食铁兽,并没有帮那些送礼的人办任何事。
  但寇季收礼的消息却传了出去。
  一时间,汴京城食铁兽的价格,上浮了足足三倍。
  食铁兽幼崽的价格,一路飙升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步。
  但即便如此,贾昌朝还是弄到了一只食铁兽幼崽。
  贾昌朝抱着食铁兽幼崽进了寇府,就被寇天赐撞见了,寇天赐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跑到了贾昌朝面前,抢过了食铁兽。
  他像是抓狗崽子一样,将食铁兽抓在手里,眨巴着眼睛,用稚嫩的语气对贾昌朝道:“你可以施礼了……”
  贾昌朝略微愣了一下,哭笑不得的对寇天赐躬身一礼。
  寇天赐人不大、官也不大,但是牌面足够大。
  赵祯的干儿子,赵氏宗族玉碟上录了名字的。
  不是皇族,却远比一般皇族有牌面。
  别说是贾昌朝了,寇天赐就算站在六部尚书面前,让他们施礼。
  六部尚书也得规规矩矩的作个揖。
  当然了,内廷和枢密院的就另算。
  枢密院的几个大佬见了他,或许会给他亲爹和干爹三分薄面,不搭理他。
  内廷的三位大佬见了他,一定会逮住他打屁股。
  寇天赐见到了贾昌朝给自己施礼,小大人似的点了点头。
  “你在做什么?!”
  就在寇天赐点头的时候,一道声音在他背后响起。
  他先是浑身一僵,回头悄悄的瞥了一眼,瞧见了寇季一张脸,吓了一跳。
  他如同耗子见到了猫一般,抓着食铁兽,就往别处跑。
  小小的食铁兽幼崽,在他手里就如同布偶一般,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造孽啊!”
  寇季嘴角抽搐了一下,嘀咕了一句。
  贾昌朝缓缓上前,对寇季一礼,“下官太学祭酒贾昌朝,见过寇龙图……”
  寇季身份很多,但适合被贾昌朝称呼的却不多。
  贾昌朝是个文官,巴巴的跑到寇府,一口一个寇枢密的喊的话,传出去,文官中间有人会看他不顺眼。
  称呼寇季爵位和参知政事也不合适。
  龙图二字,刚刚好。
  谁也挑不出错。
  一个太学祭酒,拜见大宋龙图阁大学士,于情于理都十分合适。
  寇季在贾昌朝施礼过后,略微摆了摆手,“不必多礼……下次到府上,再碰到那小子,不用搭理他……”
  俗话说,跟着什么人学什么样儿。
  最近寇天赐进宫有些频繁,跟赵祯待的久了,学会了摆架子。
  一找到机会,就拿自己身份压人。
  他又不懂,赵祯在人前摆架子,那是为了显威风。
  他只是觉得好玩,才有样学样。
  妥妥的欠揍。
  贾昌朝听到了寇季的话,笑道:“那怎么行,小寇侍读可是官家的干儿子,下官怎敢怠慢。”
  寇季摇了摇头,引领着贾昌朝到了小竹园。
  二人坐定以后。
  寇季吩咐仆人上了茶点。
  茶点上桌以后,寇季开门见山的道:“此次找你过来,是有一件差事要交给你做……”
  说到此处,寇季似乎意识到了不妥,又改口道:“是有一件差事,适合你做。”
  贾昌朝听到这话,浑身一震,他几乎毫不犹豫的道:“只要是政事,寇龙图只管吩咐。”
  贾昌朝在说这话的时候,耍了个心眼。
  他话里的意思很明确,只帮寇季做政事,不帮寇季做私事。
  此话虽然会得罪寇季,但贾昌朝还是这么说了。
  他需要寇季给他政绩,让他调离太学。
  但他没必要真的对寇季卑躬屈膝。
  寇季是武臣之首,他是文臣,文武有别,他还想在文官队列里混的话,就不能对寇季卑躬屈膝。
  他对寇天赐施礼,看的是官家的面子,而非寇季。
  寇天赐背后若只有寇季,没有官家,你看贾昌朝会不会搭理他。
  寇季听出了贾昌朝的话外音,却没有计较此事,贾昌朝在面对他的时候,并没有失去理智,这说明贾昌朝有一颗冷静的脑袋。
  遇事能冷静思考的人,可以担当大任,也能抗住重压。
  贾昌朝之后要做的事情,可是福泽无数代人的事情,需要一颗冷静的脑袋。
  寇季盯着贾昌朝道:“我找你,自然是为了政事。”
  贾昌朝端正的坐在寇季面前,等待寇季的下文。
  寇季也没有含糊,开口问道:“我听说你在研究音韵?”
  贾昌朝略微一愣,迟疑道:“寇龙图要交代给下官的差事,跟音韵有关?”
  寇季缓缓点头道:“你研究音韵那么久,有没有考虑修订一册书,将我大宋所有的文字罗列到其中,并且以音韵标注?”
  贾昌朝微微睁大眼。
  他曾经萌生过这种想法,但是考虑到工程太庞大,他一个人做不完,也没有人帮他,所以他放弃了。
  没想到寇季居然将他放弃的想法给提了出来。
  贾昌朝沉声道:“下官确实想过,但需要的时间太过漫长,下官怕自己一个人做不完,所以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
  寇季挑起了眉头,质问道:“为何要放弃?就因为一个人做不完?就因为需要的时间太长?”
  不等贾昌朝开口回答,寇季就正色道:“一个人做不完,你可以上书朝廷,让朝廷出人。一个人需要数十年,找朝廷要上数百个音韵先生,是不是就能大大的缩短编著的时间?
  你应该清楚,一本标有所有正音的大宋文字书籍,对大宋会有多大的影响。
  一旦推出,蒙童们学习文字的时候,会减少很大一部分时间。
  大宋推行教化,也会容易很多。
  更重要的是,各地参杂着乡音的官话,也会被统一。
  官话一旦被统一,一些官员因为乡音的关系,闹出的笑话,以及一些差错,也会迎刃而解。
  此事对朝廷、对百姓都大有好处,为什么不做?”
  贾昌朝见寇季如此重视音韵,有几分遇到了知音的感觉,他对寇季说了一些实话,他道:“下官在取中进士以后,就曾向朝廷上书,让朝廷主持编撰音韵书册。
  只是当时下官人微言轻,奏疏没送到内廷,就被打了回来。
  当时下官在大理寺担任评事。
  大理寺卿将下官的奏疏甩到了下官脸上,骂下官无知者无畏。
  从那以后,下官就再也没有提起此事。”
  寇季听到这话,没忍住骂道:“一帮子猪脑袋,他们才是真正的无知者。”
  贾昌朝赞同的猛点头。
  他的举动不符合他的年龄,但却符合他的心思。
  寇季骂完了人,问道:“那厮还有没有在朝堂上,如果在,告诉我姓名,我去找他好好聊聊。”
  贾昌朝听到这话,心里略微有些感动。
  寇季如此维护帮他做事的人,他没理由不感动。
  但感动归感动,他并没有激动的痛哭涕零的拜入到寇季门下。
  贾昌朝对寇季一礼道:“多谢寇龙图厚爱,那人已死,下官也不好去找一个死者,翻旧账。”
  寇季听到这话,哼了一声。
  “以后你再有什么利国利民的想法,尽管往朝堂上奏,谁若是敢将奏折甩到你脸上,我就找官家将他甩出朝堂。”
  贾昌朝听到这话,感慨的道:“自从官家登基以后,几次梳理朝堂,如今的朝堂上,再无这等人。下官的奏疏,没有人再拦过。
  官家每次都会用朱笔亲自批示下官的奏疏。
  官家真是一位好皇帝。”
  贾昌朝这话里,隐藏了一个很深的心思。
  赵祯勤政,是好皇帝。
  那么懒政的赵恒,自然算不上是好皇帝。
  贾昌朝感叹过后,又笑着道:“只是下官心有余悸,所以没有再向官家奏请编著音韵书籍的事情。”
  多少年了,还有余悸?
  看来当初那位大理寺卿可不仅仅是将奏疏甩到了贾昌朝脸上那么简单。
  八成还说了许多羞辱人的话。
  所以贾昌朝才会收敛自己的棱角,不做出头的事情。
  寇季没有去深究此事,当年那位大理寺卿已死,贾昌朝也没想着再翻旧账,寇季自然不能帮他去翻旧账。
  寇季对贾昌朝道:“你没有向官家奏请此事,如今此事被我提出来了,将来真要是著成了音韵书籍,首功可能要被我拔了。”
  贾昌朝听到寇季这话,十分坦然的一笑,道:“纵然下官向官家率先奏请了此事,官家答应了编著音韵书籍,也不可能让下官主笔,很有可能会从内廷或者六部,挑一位重臣主笔。
  下官最多是从旁协助罢了。
  到时候真要著出了音韵书籍,首功也落不到下官头上。”
  说到此处,贾昌朝真诚的盯着寇季道:“这首功落在了别人头上,下官或许会生出一些不满。但落到了寇龙图头上,下官不会有丝毫不满。”
  寇季一脸意外的看着贾昌朝,脸上带有询问的神色。
  贾昌朝深吸了一口气,郑重的道:“因为您懂音韵的重要,也懂音韵能带给大宋的好处。”
  寇季听到此处,哈哈一笑,“你倒是大方……”
  贾昌朝跟着笑道:“下官也不是贪功的那种人。”
  寇季笑道:“你放宽心,真要著出了音韵书籍,你的功劳,一丝也少不了。”
  贾昌朝略微一愣,有些不可思议的道:“寇龙图真要著音韵书籍?”
  寇季笑着道:“音韵书籍对大宋的好处十分大,我为何不著呢?”
  贾昌朝沉声道:“可寇龙图刚刚才接下了修订史册的差事……”
  寇季失笑道:“有冲突吗?我只是主持修订史册,又不是一个人去修订史册。我只需要盯着新科进士们好好做事就行了,又不用自己去查阅那些典籍,一字一句的去修订史册。
  而去,以我大宋如今的人力、物力、财力,修订史册的时候,再同时推动音韵书籍的编著,也没什么不妥啊?
  左右不过是要钱、要人而已。
  你是怕官家给不起钱?
  还是怕官家没有人给咱们用?”
  如今的大宋,赵祯是想用谁就用谁,谁敢说一个不字?
  著书需要人,赵祯可以随时调派。
  钱财就更不用担心。
  抛去一字交子铺那个国之重器不说,抛去存钱丰厚的国库不说,光是赵祯自己的小金库,就足够编著各种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