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网游竞技 > 大明第一臣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
  第三百九十七章大明也先再次见到纳哈出,这位脸上都是笑,浑身上下,透着喜气,见面第一句就是,“俺服了!”
  真的服了,从里往外,从头到脚,从前列腺到扁桃体…彻彻底底服气了。
  从前在战俘营,学了那么多,讲了那么多,到底还差着一点意思。
  就跟在学校上的课同社会的需要之间,总有不小的落差。
  说得再好听,面对着夜以继日的抱怨,无处不在的白眼,时不时的言语冒犯,人也会生出别的心思,觉得自己上当被骗,继而满腹牢骚,悲愤失望。
  但是随着这份请帖送来,纳哈出再也没有任何憋闷委屈了,尽管种种非议,还是不能消除,他还是会被看做蒙古鞑子,无耻叛徒……奈何这些都不重要了,他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了。
  你们说这些有什么用?
  吴王认可了我们,登基大典邀请了我们。
  国家法令摆在那里,吴王张相,他们把水端平了,我们服气了。
  姓朱的当皇帝,就是比大都的那位强!
  对我们这样的人,尚且仁至义尽,关怀备至,大都的那位,连脱脱都杀,哪怕是蒙古人吗,也不得不说一句,朱元璋,真天子也!
  “你的婆娘呢?没动手打人吧?”
  纳哈出咧嘴大笑,“打什么打?我是吴王贵客,能跟她一个妇道人家一般见识?你可没瞧见,我把请帖在她面前一晃,她都傻了,蔫了,老实了……当天晚上就给我准备热水,给我洗脚。我那个岳父,还有好几个小舅子都来了,弯着腰,像个学生似的,问我要怎么讨好吴王。”
  也先忍不住笑道:“你怎么说的?”
  “还能怎么说!咱们在战俘营早就学过了,我把他们训斥了一顿,告诉他们,不要问如何讨好吴王,要扪心自问,能为国家做什么!他们全都老实了,还不停点头,虚心受教”
  提到这些,纳哈出简直咧嘴大笑,满肚子的怨气全都释放出来,着实太畅快了。
  也先帖木儿倒是眼前一亮,忍不住道:“你说得对啊,咱们是该做点什么,不然愧对吴王的抬爱!”
  “成!”纳哈出很痛快答应,“反正我没有你有钱,你说要怎么办,我听你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个新的国家,也有咱们一份,可不能让别人比下去。。”
  也先帖木儿一拍大腿,兴奋道:“你说的这句话我最爱听,这个国家,的确有咱们的一份,该出力气,该出大力气啊!”
  也先帖木儿整整一夜没有睡,他先是盘点了一下家底儿,初步估计,能拿出两万贯宝钞,其余的牛马车船,也有不少,只要用得着,他愿意无偿捐出来。
  带着这份清单,也先帖木儿来找张希孟,路上他见到有人规划御街,准备修一条宽敞笔直的大道,作为登基大典之用。
  也先帖木儿立刻有了想法,见到张希孟之后,他主动道:“张相,我打算把这些家底儿捐出来,另外在应天的还有上万蒙古人,我们都经过了改造,重新做人。我打算召集大家伙,得空就过来修路,还望张相能帮忙,成全我们的拳拳之心。”
  张希孟略怔了一下,也先帖木儿竟然急了,“张相,我可没有别的意思,吴王把我们当人看,我们愿意给吴王做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啊!”
  张希孟咧嘴笑笑,许是他想多了。
  一张请帖,换人家尽心尽力,只怕也不能说是谁占便宜,对于这些蒙古人来说,他们需要新生,需要证明自己,需要在新的国家,找到自己的定位…
  “好,我答应了,不过你要告诉大家伙,一定要在空闲时间过来,不能耽误正经事,你们也要过日子。再有,这次大典之后,还有些节目,你手上不有个商行吗,做個气派点的牌子,到时候随着人群,举起来,让大家伙都瞧瞧。”
  也先愣住了,连忙摆手,“张相,这可不行啊!登基大典,何等重要,我那个商行,哪能出来丢人?使不得,使不得的!”
  张希孟一笑,“话不能这么说,百工百业,拥戴新君,这也符合民本主张…放心,我会放在登基大典后面的百姓巡游,各界献艺,吴大头他们怎么都要上台表演,你还有什么好推辞的?”
  “哦!”也先帖木儿瞬间明白过来,随后忍不住道:“张相啊,这下子可是我占便宜了,
  只怕大典之后,我的生意要兴旺十倍不止。”
  顿了顿,也先不好意思道:“张相,要不我多捐一点吧!我,我不能占朝廷的便宜啊!”
  张希孟大笑,“你能赚钱,那是你的本事,就算赚一百倍,一千倍,只要你一切按照规矩办,就没有说的。”
  也先帖木儿低着头,沉吟一阵,终于咬着牙道:“我懂了…不过张相有件事情我还要请张相答应。”
  “什么事?”
  “就是等王师北伐的时候,我的商行愿意协助运送辎重粮草,我没法上战场北伐逆元,
  可我也要帮帮场子!”
  这位说得斩钉截铁,慷慨激昂。
  张希孟不由得为之一振,也断然答应,“好!你记住我的话,他日北伐中原,伐的是逆元,不是蒙古人!”
  “没错!就冲这次的请帖,我们就什么都懂了!”
  也先帖木儿满意而归。
  他走后,刘伯温竟然也来了。
  “张相,你看这登基大典,不能只是请蒙古人,五溪苗部能不能也来参加?”
  “能啊!”
  张希孟立刻答应,还说道:“不只是苗部,其他的各族百姓,能来的越多越好。咱们讲民心即天心,主公登基,能集合的人越多越好,能代表的人群越充分越好。唯有如此,才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象!”
  刘伯温用力领首,一下子打开了思路,他在苗部好几年,跟其他各部都有所了解,光是各部代表,就能凑出几十股来。
  “张相,岭南之地,也有不少部族,尤其是像黎人,应该让他们也来参加才是。”
  张希孟笑道:“这是自然,不过咱们也要明白,必须是人家心甘情愿,不能是拉人头凑数。咱们的均田落实到位,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愿意拥戴主公,这才算是水到渠成。切不可为了凑数,就胡乱拉人头,自欺欺人可要不得。”
  刘伯温忙道:“这个我晓得,肯定不会给大典抹黑!”
  随着张希孟回应天,整个登基大典迅速步入正轨…有些东西还真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
  比如说这个大典,让李善长操持,他也能办,但无非参考历代登基典礼,领着群臣劝进,依样画葫芦。
  偏偏老朱觉得这么干不妥,但是又不知道哪里不妥,这才乱糟糟的一团,连在宫里讨论此事,都担心引起麻烦。
  张希孟接手之后,立刻就条分缕析,迅速明朗了。
  几个大工程,皇宫,御街,城墙,英烈祠,太庙……迅速布置下去,工部主持,征用民夫,调集建材,先把最紧要的做出来。
  至于也先帖木儿这种,愿意无偿劳动的,自然是举手欢迎,把他们合理分派到各个工地,正好能加快进度,也能体现出万民拥戴,万众一心的立意,很值得推崇。
  在工程之外,张希孟敲定了登基的主旨,就是着落在民本上面……然后就从民这个字出发,汉人,蒙古人,苗人,男人,女人,农夫,工匠,商贾,学生,将士…很容易就把思路打开。
  虽然历代皇帝登基,都少不了百姓劝进的这一环,但是毫无疑问,在张希孟手上,发挥到了极致。
  场地确定了,基调有了…接下来就是落实了,各个衙门从上到下,瞬间干劲十足。
  连李善长都五体投地了,“李尚书,你说这次大典,还会成为笑谈吗?”
  李习浑身哆嗦,忙不迭道:“下官,下官无知,着实是不知道张相的厉害,下官惭愧。”
  李善长冷哼道:“知道惭愧就好!以后多学着点,为什么我没有去找吴王?那是我知道,张相从来不会让人失望的!”
  好家伙,几时李善长都成了张吹了?
  李习战战兢兢,又道:“李相,你看现在的架势,是不是要给刘福通,张士诚等人去信,让他们前来观礼?”
  李善长怔了怔,竟然笑了起来,“对,这个提议好!就该让他们瞧瞧,什么是圣君气象!”
  李习沉吟道:“李相,那还剩一件事了,就是未来国号是什么?”
  李善长领首道:“我知道了,这事我去找张相谈。”
  身为名义上的百官之首,中书左丞相,李善长不可能对未来的国号没有发言权,只是他到底是学问有限,只能凑凑热闹。
  朱元璋号为吴王,那未来的国号能不能叫“大吴”?
  貌似不怎么响亮。
  陈友谅定国号为汉,刘福通那边是宋,张士诚的曾用国号为周…到了朱元璋了,该用什么为号?
  “其实我的意思咱们不妨先瞧瞧大元这个国号是怎么来的。”张希孟斟酌道:“我们以华夏为天下,就是要囊括宇内,是最上一层的内涵……落到国号上面,我们要取代元朝,当初彭和尚他们号为天完,虽然有些滑稽,但思路还是对的。”
  张希孟说完之后,朱升这时候道:“大元的国号来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这个国号气魄很大,只可惜天有四德,亨利贞元,奈何元廷一样不占,胡虏无百年国运,正是这个道理!”
  刘伯温立刻道:“朱参政解得切,这后面还有半句: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大元没有做到的事情,咱们大明做到,何如?”
  众人齐齐一振,如此大明,倒也恰如其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