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灵异玄幻 > 成为了道医之后 > 成为了道医之后 第639节
  胡人嗤笑道:“你可以越过大雪山,那就不必走十万八千里了。”
  “贫僧有自知之明。”
  也不知道跟着玄奘多久,胡人终于认清楚了,这个和尚真的要西行数万里求取真经。
  不由得敬佩起来。
  当夜里,胡人看着玄奘:如果他真的西行万里,再回去,便将我们诸部落,诸国之间的关系都一清二楚了。
  一把匕首从绑腿之中拔出。
  陈玄奘盘坐念经,闭着眼睛。
  胡人偷偷靠近,正要一匕首结果了这个秃驴。
  但听着这些佛经,胡人终究还是退却了,脸色阴晴不定打看着陈玄奘。
  第二日一早,陈玄奘继续出发,胡人依然追随着。
  夜里胡人再次拔出匕首,但终究没有下手。
  如此反复七日,胡人将马匹留下,自己往返回的路上走了。
  经过七日的试探,胡人终于确定,这个家伙就是一个虔诚的,一心西行的佛教徒,并不是大唐的探子。
  但就是那胡人一走,陈玄奘便拿出纸笔,在经书上绘画自己走的路线,经过的部落,小国。
  所见所闻,风土人情。
  一路上上不少胡人发现这个僧人一人一马,但是当上前询问,了解到了是要去西天求取真经的大和尚后。
  崇拜佛陀的他们便十分崇敬,甚至陈玄奘又多了不少胡人追随者。
  只是有的加入,有的离开,终究不是人人都是陈玄奘。
  等着越过两了草原到达了大漠之时,便依然还是陈玄奘孤身一人一马。
  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漠,陈玄奘依然还是依然决然的闯了进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小僧骑瘦马,万里不知遥。
  而在月牙泉处,泾河龙君的龙魂,已经被安排了,李郸道将其打入马胎之中,如今早已经化作了一匹龙马,打算在那里准备好打算出场了。
  泾河龙君的剩余价值,也就是一个脚力了,说起来他还算做陈玄奘的“真爹”,毕竟陈县尉的女儿便是感了他的龙精才有孕的。
  而还在月牙泉中等着的还有鱼头萨满,九曲流沙,将会是陈玄奘西行路上的第一磨砺。
  而另一处,张家界洞天之中,无忧无虑的先天道体,小石猴,也体悟到了“生老病死”,想到了“学仙”。
  袁公化作一老猿,指点道:“茫茫大海,必有仙山。”
  小猴子就这样带着一颗求道之心下了山。
  只是一下山便遇到了百里桃花源,此处桃树无算,对小猴子而言可算是世外桃源。
  小猴子吃了个混饱,却没有十分迷恋此地,依然决然踏出了百里桃花源。
  见着此景,猿公笑道:“可见道心浑圆,不为外物所扰,在我这个年纪,只怕转头便忘了个干净,在此快活个百八十年,无忧无虑,却也自在。”
  而已经赶到此地的袁守诚,却是笑呵呵:“道兄,桃儿还是小贪欲,贫道知人事,且看贫道试他一试。”
  第927章 学仙记
  袁守诚化作一个砍柴的樵夫,便堵着了石猴出山的路口。
  同时唱道:“腰间斧柯,观棋曾朽,修月曾磨。不将连理枝梢锉,无缺钢多。不饶过猿枝鹤窠,惯立尽石涧泥坡。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
  声音洪亮高远,很快就吸引了石猴。
  石猴听着歌声:“这定然是个神仙!”
  当下连爬带跑的,便到了跟前:“老神仙!老神仙,收我为徒吧。”
  “哈哈哈,我可不是什么神仙。”袁守诚道:“不过山中樵夫,终日为斗米折腰,算什么神仙?”
  石猴抓耳挠腮:“你不是神仙,怎么说些神仙才说的话?”
  “哈哈,神仙说什么话?神仙已经得了逍遥了,又怎么会说着求逍遥的话?不过消遣罢了。”袁守诚道。
  小石猴道:“那您也见过神仙,小的是专门来求仙的,还请引见引见。”
  “哈哈哈。”袁守诚大笑:“你这猴子,好生功利,你学人都没学会,就想学仙?”
  “学仙需要先学人么?”猴子抓耳挠腮:“我倒是听说,人也是师法自然而学仙,怎么到了我这里,还要先学人?”
  “不先学人,不知道理,既不明道理,又怎么学仙?”袁守诚劝道:“你若寻访仙山,若不通人性,不懂做人的道理,便是见到仙人也不见得能抓住仙缘。”
  小猴子听闻如此,当下下山去了,寻觅人烟去了。
  只是是没见着下山的路,浓雾氤氲,似有黄粱香气。
  倒也有些许劫难。
  石猴下山,第一个遇到的便是农人,农人见他长得俊,要将其进献给长官。
  猴子先天机敏,察觉到伤害之心,很快逃走了。
  第一学会了防备之心。
  只是猴子连爬带走,行走在闹市之中,又引得好些人嘲笑,于是很快便学会了直立行走。
  等着学会自立行走,反而引起许多人注意,耍杂技的戏班子老板便觉得奇货可居,设下陷阱,用新鲜蔬果诱之。
  小猴子虽然早有防备,但禽兽之智几何?又怎么比得上人。
  被耍猴人抓住之后,又是一翻驯服折磨:“畜牲就是畜牲,还真把自己变成人了。”
  挨了打,又被拘束上了锁链,每天在街头巷尾表演一些翻跟头,做算术的事,收上几文钱……
  在这样囚徒般的生活中,小猴子学会了隐忍。
  终有一日,耍猴人喝醉,石猴偷了钥匙,打开了锁链。
  本来想着拿锁链勒死刷猴人,但是心中最终还是没有被人世间的“恶”给包裹。
  却是学会了包容。
  拿了衣裳鞋靴,小猴把自己假装成了一个流浪的小孩,倒也走了许多地方。
  最后驻足到了一处乡村学堂旁,隔着窗户,听着里面念着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就这么偷听了一段时日,教书先生也发现了他。
  石猴本以为先生会赶他走,却不想默许他呆着此处,甚至对着学童道:“连猴子都比你们好学!”
  日子渐久,石猴也端坐到了学堂,学会了认字,更学会了狠多道理。
  但很快学堂的家长们听说有猴子跟着自家娃娃一起上课,纷纷道:“读书人岂能与禽兽为伍?”
  不得已,教书先生对着石猴道:“你是我见过的最机敏好学的学生了,可惜你我缘分已尽,你走吧。”
  石猴斑驳带泪,情感越发丰富,从此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礼。
  再次踏上寻仙的路途,也不知道多久,猴儿学会了开口说话,学会了生火做饭。
  有时候进入佛寺,也想要遇到大德高僧,参禅礼佛,但见枯坐的多,讲法的少,便也离去了。
  又或者到道观之中,却也只道:“是个灵物。”当做观赏动物看着,纵然开口求仙,也只道法不轻传。
  就这么兜兜转转,小猴也变成了大猴,但求仙的目标一直放着心中,并没有放弃。
  ……
  “看我这一试如何?”袁守诚笑道。
  “不愧是知人事。”李郸道感叹道:“善恶无端,世事无常有常。”
  “此不过黄粱幻境,只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袁守诚道:“如此学人,只怕省了他数年功夫。”
  李郸道点点头:“只是终究要他自己去体会才好。”
  袁守诚便撤了幻境,猴儿正迷茫,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多年前下山那个路口。
  当下发觉不对,大呼道:“神仙,神仙!”
  然而什么也没有找到,只得怅然若失,而第一次生出怨恨心:既然考验我,又怎么不见我,害得我好苦啊。
  却也重新收拾心情,下了山去了。
  虽然幻境中经历许多,但到了尘世间,却又都是新的体验。
  “好俊的猴子!”一个农人感叹道。
  这让石猴回忆起幻境的经历,开始心生防备。
  但农人并没有生出要捕捉的想法。
  等着行走街市,却也只是引得些孩子追逐打闹,并没有人嘲笑他不会走路。
  因为在人的心中,猴子就是猴子了。
  很快幻境之中经历的事情,小猴子又都真实的经历了一遍,但学堂老师并没有让他进学堂。
  因为猴性顽劣,怕伤着学生。
  小石猴也没有被刷猴人捉住……
  一路真实的颠沛流离,风餐露宿,这回或许是太过现实,这些市井气息而动摇了小石猴的求道之心。
  饥饿,孤独,不被理解,乃至于死亡……
  “学仙……”
  也访过名山,名山无仙,却全是拜仙的人,也访过洞府,洞府之中荒芜幽暗,也不是另一翻天地。
  终究到了茫茫大海,乘筏越过汪洋大海,也不过虚妄,一个浪头打下,便落入海中,随着海水飘荡,不知道流落何方。
  只是等着再次到了岸上,又是一片桃源,下山之时不被自己留恋的桃林,此时仿佛成了最好的归宿。
  石猴走进桃林,大口大口吃着桃子,眼泪也大滴大滴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