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415节
  “既然如此,那就传王奂进来吧!”
  数息之后,一名中年官员小心翼翼走入乾清宫,看见坐卧在榻上的天启皇帝,纳头便拜:
  “臣工部柴炭司副使王奂,参见陛下!”
  朱由校哼了一声,抬手示意他起身。
  “爱卿出使漠南,劳苦功高,快来与朕说说,你是怎么劝说林丹汗同意的?”
  王奂满脸窘迫,“说来惭愧,臣起先也抱必死之心出关,可却并未如何游说,察哈尔部便同意了。”
  “就这么简单?”魏广微也不敢相信。
  虽然说大明打赢了河套那一仗,但对方毕竟是林丹汗,这种出去挑衅的活等于找死。
  王奂出去之前,甚至和家人一一道别。
  谁也没想到,林丹巴图尔根本没有任何的讨价还价,王奂这一行居然是有惊无险。
  “这倒是奇怪…”朱由校嘀咕一句,转头道:
  “王奂,你出关也算立了大功,想要何种封赏,但说无妨,朕一律照准!”
  谁知王奂听了这话突然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能为陛下效力,为朝廷效力,臣死而无怨,万万不敢讨要赏赐!诚然,陛下仁德,臣只求能有片瓦栖身之所,安顿家人足以。”
  “这可不行,你是有大功之人,朕若吝赏,岂不叫天下有才学之士说我大明不重人才?”魏广微一旁说道。
  “阁老说的有道理。”朱由校点头,冲他道:
  “正阳门内为繁华之处,朕就赏赐你一处正阳门内的三进宅院,将家人接去好生照料吧。”
  “谢陛下——!”王奂连忙山呼。
  “先别急着谢,你这回出使关外,于社稷有功,朕升你为工部屯田司郎中,赏银二百两,授正五品。”
  朱由校说完,看向再次跪在地上的王奂,笑着说道:
  “回去安顿家人吧,朕还有事。”
  王奂迟迟不走,魏广微一直使眼色,过了好一会儿,才是支支吾吾说道:
  “陛下,臣、还有事禀报。”
  朱由校低头看了一会儿书,似才发觉他还没走似的,抬起头道:“有什么事,一并说了吧。”
  王奂还不是很确定此事的真实性,他出去前毕竟只是个小官儿,对这些事也不怎么关注,并不知道昆都是不是真的要投诚。
  说话的时候,他的神情有些忐忑:
  “臣从察汉浩特回京前,敖汉部的首领昆都找到了帐内,说是漠南各部对察哈尔部人心不服,愿意上表,归顺朝廷。”
  “臣…”
  不等他说完,朱由校哈哈大笑,合上书说道:
  “昆都要来归顺,这是好事儿啊,怎么不早告诉朕?”
  说到这里,朱由校看了一眼王奂身边的王朝辅,说道:“看起来漠南各部早对察哈尔不满,朕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你亲自去找一趟魏忠贤,告诉他,让东厂的番子们向关外放风声出去。”
  “就说朕早有接纳漠南诸部归顺之意,只要来归顺的,在归化城都有一席之地,并且不计前嫌!”
  “爷真是圣明呀!”王朝辅谄笑着拍了一句马屁,然后毕恭毕敬的退了出去。
  看着皇帝如此高兴,一点儿没怀疑昆都是假降,王奂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没敢多说,只是在一旁赔笑。
  有时候,不该问的别问。
  ......
  皇宫这边,这些日子里皆是一片的喜气洋洋。
  朝廷打了大胜仗,天启皇帝龙颜大悦,太妃高兴,皇后高兴,各宫的皇妃、贵妃们高兴,宫人们也就高兴。
  人参、绫罗、绸缎、黄金,还有各色样式的奇花异草,不时被皇帝恩赐下来,各宫的主儿们多的用不完,心情好了,连宫人们也沾了不少喜气。
  良妃自本宫出来,过了坤宁宫西,一路上虽然神色匆匆,却眉目平缓,心性淡然。
  不多时,良妃进了宫里,去找张嫣说话。
  她一进去,陪伴的内侍们就与坤宁宫的宫人们聚在一起,八卦着最近的大事小情。
  “姐妹们都得了什么赏赐?”徐氏是个大嘴巴,看见别宫的人来了,就头一个问。
  “哎呀,哪儿有徐姐姐得的多呀!”
  “谁不知道当今陛下最宠爱皇后娘娘,这几日送到坤宁宫的赏赐也是最多,咱们几个,哪儿比得上徐姐姐呀!”
  由于朱由校的刻意关照,身为中宫之主的张嫣的地位,的确在最近几年有所提升。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徐氏作为坤宁宫的女官,现在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俨然成了各宫各局的扛把子。
  “嘿,你们几个说的这话,倒还中听…”徐氏多少有些沾沾自喜,低声说道:
  “都听说了吗,关外战败以后,给大明赔了不少东西呢!”
  “早就听说了,那个叫什么林丹汗的,光是牛羊马匹就赔了两三万哩!”
  “还有被关外掳走的百姓,也都陆陆续续被送回来了,今年这可真是喜事多呀!”
  徐氏嘿嘿一笑,“还得是咱坤宁宫的主子是个母仪天下的,给皇爷安顿住了后宫。”
  这一下,有的宫娥不服了。
  “什么呀,要我说,都是陛下圣明英武才对!”
  “哎呦,姐妹们,皇后娘娘母仪天下,陛下也圣明英武,都厉害,都厉害…”
  宫娥们八卦的时候,也有三五个小阉从这路过,他们与宫娥们各自打了招呼,然后继续边走边吹。
  “跟你们说,以后都得供着爷,爷可才从西六宫那边儿回来,赏了不少好东西。”
  “你这算什么,我可是打慈宁宫回来的,太妃给赏了一颗宝珠,锃亮发光,准值不少钱!”
  听这话,几个小阉都注目过来。
  “行呀兄弟!”
  “太妃今儿咋这么高兴,赏了这么大一笔?”
  “朝廷有好事儿呗,最近都多去各宫碰碰运气,没准天上就掉了一块大金锭砸你脑袋上。”
  “有道理,有道理啊…”小阉们连连点头。
  第五百六十二章:为名、为利
  很快,河套一战的丰厚战果通过官府的大力宣扬,流传到了民间之中。
  消息所及之处,尽都是一片的欢腾,这一场胜利让即将到来的春节多了那么些味道。
  这一战大明赢的光明磊落,足令蒙古各部望而生畏!
  自永乐年两百多年了,明军终于又能打出塞外,凭借火器的先进实力,重挫蒙古铁骑。
  在这次战斗中,孙传庭的指挥特色也凸显出来,即步步为营,以守为攻。
  河套一战,耗时甚久,但孙传庭没有放弃微弱的希望,针对突然发现的消息迅速做出部署,将先机转化为优势,斩获大捷。
  其中,组建刚刚两年的秦军也发挥了出色的战斗力,随着大捷而名扬天下。
  最值得人称道的,就是秦军的特色——“车营”。
  车营为目前秦军独有的战法,可攻可守,河套一战,秦军将士结成车阵,在掩体后发射鸟铳和火炮,甚至还可以被其余明军当做移动的营盘。
  孙传庭人还没回到京师受功,朝野上下便是一片的吹嘘、谄媚,都说他一战成名,即将飞黄腾达、人前显赫。
  可其实这一战到底怎么赢的,他心中有数。
  不同于以朱燮元定策为主的辽东之战,河套之战的获胜偶然因素有很多,孙传庭的表现尽管亮眼,但主要还是靠眼下边军将士的能征善战。
  张万邦、贺人龙、渠家祯…
  这些已然成名,或因此战名声鹊起的边军将帅,才是真正应该封赏的人。
  所以大捷名声穿的越广,孙传庭的作风也就越是谦虚、谨慎,生怕传出飞扬跋扈的传闻。
  春风怡人,白云蓝天,万里金风。
  孙传庭立于山顶的草亭之中,极目四望。
  此处草亭是天启二年时顺天府衙门奉了朱由校的旨意,于天启四年八月修成的。
  朝廷前些年就开始在各地补路修桥、增扩官道,随着三大殿竣工,因为建造方式和缓急程度不同,最近一两年才都陆续完工。
  不过各地大部分的山上草亭,都采用了这种最为朴实耐用的修筑方式,四柱六角,石桌石凳,下围栏杆,上盖茅草。
  既为节省建筑开支,也能遮风挡雨,结实耐用。
  孙传庭举杯一饮而尽,对洪承畴一照杯底,笑道:“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哈哈哈哈!”洪承畴大笑,跟着也干了一杯,道:
  “要是我就拿这杯薄酒为你这名扬天下的督师接风洗尘,不但简慢于你,也要叫人骂我寒酸。”
  “今日在京师城郊,不过是我南去、你北归,相闻偶遇,一时助兴罢了。”
  “至于接下来的两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我看现在还用不到你我的身上吧!”
  孙传庭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此时,两人酒已半醺,皆推杯而起,步出山亭,极目远眺。
  由于天气正好,一眼就能望出二三十里。
  只见北面重峦叠嶂,沟谷纵横之间立着凯旋回京的大军营盘,旌旗飘扬,冲车、骑兵,操练呐喊之声不绝于耳。
  南面则一马平川,河流蜿蜒,南去之路一时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