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35节
  朱由校也松了口气,这样的大日子里,总不会再闹出什么幺蛾子了吧。
  前一日,内外的文武有司们,就全都忙活起来。
  内廷尚宝监在懋勤殿摆好了御座、宝案、香案,外廷的钦天监,也在文昭阁设下了定时鼓。
  教坊司设礼乐于殿内东西两侧,鸿胪寺在承天门内设立表案,礼部主客司则于承天门至大殿的道路左右,陈列藩国进贡之物,彰显天朝之威。
  到了大朝仪当日,天还未透亮,朱由校正在坤宁宫,搂着张嫣睡得正香。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陛下,大朝仪要开始了…”门外的宫娥语气焦急,但又不敢大声说话,就显得颇为尴尬。
  朱由校还是被惊醒,望了望枕着自己胳膊的女人。
  这一看,眼睛便就挪不开了,直勾勾盯着,好像要把她吃进肚中,方才解馋。
  须臾,张嫣似是察觉到了什么,悠悠展开双眸,眼睛猛然瞪大,片刻间又松了口气。
  “哎呦,好麻…”
  张嫣坐了起来,朱由校也一声惊呼,却是那只胳膊被枕了不知多久,有些麻了。
  张嫣羞得红着脸笑,伸手为天启皇帝揉着胳膊。
  这俩人还在宫里玩闹,外头的部院有司可是忙的不可开交,当然,这一切全有老魏打点,根本不用天启皇帝费事。
  朱由校自然对这大朝仪不当什么事,可毕竟是藩国来使朝见,于国体上是大事。
  为了大明朝的体面,朱由校不得不耐着性子被张嫣从床榻上拉起来,穿戴整齐,去见一见这群小国使臣。
  待出了坤宁宫,朱由校就见锦衣卫及御马监众人早就已经列好依仗,在宫门处等着自己了。
  一路而去,又见沿途被许显纯安排了锦衣卫、旗手卫亲军持着龙纹旗帜列队,朱由校每至一处,即响起激振人心的鼓响,十分盛大。
  待朱由校来到懋勤殿,文武官员们俱也穿戴一新,按品级列班而立,山呼万岁:
  “臣等参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群臣话音落地,内阁首辅韩爌领衔而出,躬身道:
  “请陛下驾临正殿,以正朝仪!”
  他话说完,群臣跟随山呼:“请陛下驾临正殿,以正朝仪!”
  穿戴衮冕的朱由校进入懋勤殿内,坐在御座上以后,殿外随即响起一通鼓,标志着大朝仪式正式开始。
  这大朝仪乃皇朝大事,每三年要举行一次,其繁文缛节,比登基大典更甚。
  朱由校与懋勤殿内坐好后,在赞礼官的高唱声中,殿外响起“噼里啪啦”地炮竹声。
  在承天门处等待多时的阿瑜陀耶、安南、朝鲜、高棉、叶尔羌等国使臣行自中道上前,先鞠躬,再又是跪拜、叩首,用并不熟练的汉语山呼:
  “见过天朝大皇帝陛下!”
  这些藩国使臣的礼节与朝臣相比虽略显滑稽,却正是大明仍位于东方中心的象征。
  朱由校将眼微眯,并未直接让他们平身。
  众使臣伏跪半晌,听殿内寂静如斯,纷纷抬头,一脸茫然,却见那位大明的天启皇帝,正一脸戏谑盯着他们中的一个人。
  此人,留着八字胡,身材短小,足上放荡的踏着一双木屐,却面露精光,低头行礼时刻意混在诸国使臣中间,很难引人注意。
  此刻,见大明皇帝正望向自己,这位来自对马国大名宗室的使臣并未惧怕,反而直接直视顶撞回来。
  这一举动,即在殿内引起满朝文武的震惊、声讨。
  第一百七十六章:朕只给你们一个选择
  “外邦小国,竟敢对皇上如此无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宗周站出来,指着这日本人的鼻子怒骂。
  兵部尚书崔呈秀也冷笑一声,抖了抖袖子:
  “此人尚还不是德川幕府家臣,他不过是对马国的大名宗室,德川幕府令对马国大名宗室向我朝称臣,他却坐享其成…”
  “这日本国王的封号与诸多好处,他德川家受着,却并不承认向我大明有称臣纳贡之实。”
  “德川秀中耍了这般心机,只怕是还有野心。”
  经历了从应仁之乱起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后,日本于万历十八年由丰臣秀吉完成统一并就任关白,达到所谓的古武最强时期。
  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日本后,野心也骤然膨胀,开始谋划对外扩张。
  当时,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正值朝纲紊乱,几乎是大明的翻版。
  丰臣秀吉遂决定通过武力先侵占朝鲜,继而征服大明,完成霸业。
  战争开始仅一年的功夫,朝鲜八道就几乎全部沦陷,朝鲜军队面对日本军队,几无抵抗之力。
  国王李昖仓皇出逃至边境义州,向宗主国大明求助。
  日本的僭越之举,彻底震怒了万历皇帝,并于万历二十年下诏,正式向日本宣战。
  诏令一下,明军即调动各省及辽东精锐兵力,分批进入朝鲜。
  丰臣秀吉也动员了各藩大名,以全部统一全国的所谓得胜之师,倾巢而出,水陆并进,声势浩大。
  经过前后六年的战争,日本接连两次战败,丰臣秀吉病死,德川家族顺势崛起。
  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将军制,为确保世袭制度,决心让位于第三子德川秀中。
  德川秀中经过数次战役,于五年前彻底消灭丰臣氏,再次完成对日本全国的统一。
  为恢复贸易,德川幕府授权对马国大名宗氏以“适当的名义”与大明恢复邦交。
  重点就在这里,“对马国”大名宗氏以日本代表的身份向大明进贡称臣,以获取大明皇帝对德川幕府的“日本国王”册封。
  实际上,日本天皇和幕府将军德川秀中并不公开承认有进贡称臣之实,但却默认并坐享其带来的贸易、声威等好处。
  真要问起来,不过是对马国中藩大名向明朝称臣纳贡了而已,关我日本什么事?
  这次天启二年大朝仪,德川秀中显然还是想利用对马国的称臣纳贡,换取大明对德川幕府的持续册封。
  英国公张维贤在这种场合,往往惜字如金,不想无事生非,可了解到事情原委后,也实在是对日本的厚颜无耻所深深震惊,第一次表露出态度。
  他道:
  “崔部堂说的不假!”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遣使来我大明称臣纳贡的,只是对马国大名宗室,至于德川幕府,根本没有臣服之心!”
  “朝鲜战争虽然打胜,可当时我大明并没有通晓日语文化之人,德川幕府利用这一点,欺瞒了如此之久。”
  “如今竟然还敢再来,真当我巍巍天朝满堂臣子,都是傻子不成!”
  话音落地,大殿之上,议论一片。
  朝臣们此刻全都摒弃了党争的成见,一致对外,对马国的大名使臣倒是第一回面对这般口诛笔伐,顿时显得有些惶惶不安。
  朱由校把玩着传国玉玺,手指从玉玺上血红的篆刻之间划过,淡淡道:
  “朕倒是想知道了,你究竟是代表对马国大名,还是代表德川幕府,向我大明称臣?”
  “一个对马国,连做我大明属国的资格都没有啊…”
  言罢,又看向一旁的钦天监学士汤若望,道:
  “你不是精通多国语言吗,将朕的话,译给他听。”
  朱由校的话,自然引起各国使臣的高度关注,即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到他们的耳朵里。
  叶尔羌的使臣面色不断变幻,开始窃窃私语。
  就在这时,一缕春风鬼魅地钻入懋勤殿,日本的对马国使臣蓦然打了个寒噤。
  听汤若望说着,神色也逐渐起了一丝波澜。
  “大明皇帝在上,我是对马国宗义氏的家臣,代表整个日本,来此向大皇帝称臣纳贡,接受册封。”
  “小藩宗室家臣,如何代表日本!?”刘宗周铮然出列,唾沫横飞道:
  “既要大明册封日本国王,就当让德川氏亲遣使臣,叫一个小藩前来觐见,成何国体?”
  朱由校看了一眼刘宗周,发现这帮东林党,在这种事情上还算是挺给劲的,喷起人来,丝毫不留情面。
  皇帝没说话,显然意思就差不多。
  听完汤若望翻译原话出来,这位对马国的使臣却也是眼皮一跳,捏紧拳头,将牙齿咬的“咯咯”作响,用并不流利地汉语道:
  “既然大明毫无册封之意,请恕我告退!”
  语落,他刚一转身,即有两名大汉将军列位上前,居高临下地望着他,眼中露出些许不屑。
  朱由校眼睛微眯,稳住语态,淡淡道:
  “你当这大明的朝堂是什么地方,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事到如今,朱由校也知道,日本一直就打着让自己册封,然后好继续发展贸易,闷声发大财的算盘。
  其实,德川秀中压根就没有向大明称臣的意思!
  如今大明对日本,消灭吞并或许做不到,但是让他们难受难受,不能继续发展下去,还是很轻松的。
  日本全国的经济来源,绝大多数都来自海外贸易,现在制海权还在大明手里,看来也要发展水师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毫无表情地道:
  “朕今日放你回去,告诉德川秀中,如果他想继续得到大明的册封,就要亲遣使臣,称臣纳贡,朕只给他这一个选择!”
  “对马国称臣,朕不稀罕,德川秀中想和大明邦交,就要拿出诚意!”
  “否则,后果自负!”
  汤若望多少有些觉得这话过于严重了。
  想是在他这名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传教士看来,对马国作为江户幕府的中藩,代表日本称臣没什么不妥。
  尽管心中这样想,但出于尊敬,他还是一五一十将朱由校的话,翻译给了日本使臣。
  听见后,日本使臣瞪大眼睛,眉宇间尽是厌弃,也没多说什么,草草行了一礼,怒气冲冲地离去。
  且不论日本使臣回国后,如何添油加醋的将此事禀告给德川秀中,反正这大朝仪发生的事儿一经《京报》刊登,大明百姓就没有不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