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16节
  这朝廷里里外外,包括自己这个皇帝在内,一个个都是戏精,老实人若上了朝堂,下场比叶向高也好不到哪儿去。
  第一百五十一章:教科书式不要脸
  尽管魏党现在有不少党羽,但魏忠贤觉得,时日尚浅,根基仍显薄弱。
  内阁中,除东阁大学士顾秉谦威望还算不错以外,其余如崔呈秀等人,顶多也就是个朝中骨干,暂且找不出一个让皇帝与自己都有利的人选出来,与韩爌一争。
  而且皇帝近日都在南海子猎鹿,对韩爌的态度不明不暗,时机还不成熟。
  魏忠贤每天都盘算着什么,朱由校自然不知道。
  他只是奇怪,这厮不仅没在首辅之议上过多干预,就连接下来推举左都御史时,也没有说一句话。
  “孙御台辞世,左都御史一职空缺,需尽快拿个人选出来!”
  这天,六部会同内阁,商议左都御史的新人选。
  前几日,都察院左都御史,出门时为梁上一颗触目惊心地人头所惊,溘然与世长辞。
  推举主要官员人选,为官场制度之一,却不同于内阁主持的廷推,这次讨论,由吏部尚书赵南星主持。
  吏部首先举荐的人选,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左光斗。
  万历三十五年,左光斗进士及第,初授中书舍人。
  万历四十七年,受叶向高举荐,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之后一路官运亨通,历任直隶屯田事、大理寺左寺丞、左佥都御史等要职。
  杨涟入狱被东厂“迫”死后,左光斗便成了东林党在言事上的急先锋。
  打开奉入暖阁的奏疏看了一眼,朱由校冷笑一声。
  吏部主推左光斗署都察院印,什么用意朱由校一下子就明白了,但现在可不是刚即位那会儿。
  没过多久,皇帝的回复被王朝辅取了回来,奏疏上一个鲜红的大“x”,十分醒目。
  皇帝既然不同意,那只好另选人才。
  “工部尚书冯仲好,可堪此任!”这时,一直静默无言的内阁辅臣刘一燝,站了出来。
  听这话,崔呈秀看了他一眼,冷笑道:
  “冯部堂现在已是工部尚书,再加署都察院,于制不合吧!”
  刘一燝看都没看这阉党一眼,冷哼道:
  “量才而任,冯仲好掌工部三载,各地百姓无不称道,乃人心所向。”
  “人心所向…”
  崔呈秀觉得自己已经够不要脸了,没想到,这东林党不要脸起来,比自己更甚。
  不多时,奏疏再次被奉至暖阁。
  朱由校啧啧称奇,六部会同内阁推举左都御史人选,东林党做的绝了,直接荐一部尚书加衔。
  单就这事儿来说,魏忠贤也干不出来啊!
  朱由校将奏疏递回去,静静道:“传谕,大计日期已近,命从现任京官中推举。”
  话中所谓的大计,自然是来年殿试。
  推举的人选又被皇帝一语驳回,只不过这回给东林党留了点面子,随口找了个理由。
  没有办法,众人只好继续选贤任能。
  有人举荐在家赋闲的李三才,一下就激起千层波浪,就连本打算静静看戏的首辅韩爌,都不得不出面,一票否决。
  那么问题来了,李三才是东林党人,作为现任的魁首,韩爌为何要否决?
  因为万历年的党争,实则因此人而起。
  万历二年,李三才高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九年后才升任户部郎中。
  东林党人魏允贞因违背浙党首辅大臣方从哲意愿,遭到万历皇帝严厉斥责,李三才不惜抗旨也要为前人申辩,舌战浙党群臣。
  结果李三才名气大振,署名清流之列,但被万历皇帝下谕贬为东昌府推官。
  此后,李三才“韬光养晦”,历任南京礼部郎中、山东佥事、河南参议、南京通政参议、大理少卿等职。
  这些年里,李三才名气显著,政绩却非常一般。
  万历二十七年,经东林党人极力举荐,万历皇帝后退一步,召还李三才,任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巡抚凤阳各府。
  李三才陈明所谓矿税之害,主导廷议,建议裁撤全国各地矿税使监,又以治理淮河有功,加官至户部尚书。
  万历三十八年,经三大案,东林党逐渐在党争中占据优势,引李三才入内阁的呼声愈发高涨。
  李三才入阁,极大触动了当时的执政党——“浙党”的利益。
  由此,浙党官员开始深挖李三才为地方官时伪造政绩、贪污避税的破事,以此为据,争相弹劾,一时间言论四起。
  东林党人极力为其辩护,这也是东林党与楚党之间的决战。
  在这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楚党各大佬自相为战,在舆论造势上完全不敌东林,几乎是全面溃败。
  这也正是朱由校刚穿越来,当时还是内阁首辅大臣的方从哲,却对朝政毫无把控的根结所在。
  当时楚党在朝中的主要力量,已被东林党通过三大案及李三才之事,彻底打散。
  没了后背势力的支撑,方从哲就是个傀儡。
  此时推举李三才,显然是有东林党想故技重施,利用李三才在地方上的名望,力压阉党一头,甚至消灭阉党。
  可现在的韩鑛,在首辅大臣上屁股还没捂热…
  叶向高死之前他就是东林温和派的领袖,现在叶向高死了,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更不敢在这个时候把这位大神请出来。
  李三才之后,又有人推荐吏部尚书赵南星。
  瞧瞧,先是工部尚书署都察院印,先在又来了一手吏部尚书署都察院印,东林党的脸是得有多大?
  自然,推荐是一回事,人家想不想当,是另外一回事。
  用屁股想,皇帝都根本不会同意,既然不会同意,还自己凑上去,闹了个不好的印象,这是想争做下一个叶向高?
  赵南星吓了一跳,哪有自己推荐自己的,连忙摆手。
  但在心底,他又不想给世人留下软弱的传言,便灵机一动,叹了口气,推辞道:
  “同掌吏部和都察院,有违祖制,况且若传到一些人嘴里,你们要我何以自处?”
  “这不是给了别人攻讦我等为门户朋党的借口吗!”
  话中的一些人,当然是在说魏忠贤及门下阉党。
  赵南星这样一说,六部官员也都没了话说,便又拟上几个人选,给皇帝呈了上去。
  没过多久,朱由校的回复下来了,清一色都是驳回。
  皇帝一直驳回,议论来去,东林党也不愿推举其余党派之人,这回廷议只好就此作罢。
  赵南星当日推辞是真的不想架在火上烤,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其余的东林党人,却以为他在有意推脱,是在找个台阶。
  没过几日,风声稍过,东林党人纷纷登门拜访,苦苦劝他接受。
  赵南星一脸懵逼,一时之间,反倒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进退两难。
  第一百五十二章:帝王权术
  我只想要个好名声,你们却想让我全家去陪叶向高!
  望着眼前这些苦苦劝说自己的同僚们,赵南星真想问问,叶家人的脑袋才刚从各府的梁上取下不久。
  腥味仍绕梁未散,好了伤疤忘了疼也不带这么快的!
  没说的,不想步前首辅后尘的赵老爷子,自然连连推辞,可他推辞的越是厉害,东林党人就越是觉得,他们吹捧的还不够。
  吏科都给事中魏广微赶紧上前,劝道:
  “眼下,朝廷内外正有不少人正向为左都御史一职投机取巧,取悦权阉。赵公掌吏部多年,大家都很信服,就该由您来做!”
  闻言,赵南星赶紧摆手,推辞的话还没说出口,又有人附和魏广微,说道:
  “此言有理!”
  “您是由我等大臣推举,陛下也说了,要从现任京官中选出一人,朝廷内外,自是非赵公莫属!”
  众人纷纷劝言,见赵南星似乎仍要推辞,便让他连推辞的话都说不出口,各种马屁随之而来。
  “赵公尽可放心,若这回陛下不肯,我们也不会坐以待毙!”近日回京述职的河南道御史袁化中也道:
  “到了那时,我等会一同与陛下抗争!”
  魏广微起身,诚恳地望向一脸为难的赵南星,作揖拜道:
  “赵老先生——”
  “您也知道,眼下魏阉权倾朝野、群丑献媚,此事不仅关系何党何派署都察院印,更关乎天下间黎民苍生。”
  “赵老先生万万不可再避嫌、推辞了啊!”
  听了这些话,推辞的话到了嘴边,却又被赵南星生生咽了回去,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掐住了他命运的咽喉。
  魏广微已经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上来了,要是再推辞,或许就是名节不保啊…
  想到这里,赵南星遂不再多说什么,算是默许。
  元年十二月初九,朝议推举赵南星为左都御史的奏疏送到朱由校眼前。
  按照常规,这样一个大臣们联合署名的推举奏疏,皇帝几乎是无权拒绝的,应该先送到内阁票拟,再由宫中批红。
  这一来一去,没有三五日的时间也下不来。
  东林党人都知道,赵南星是党内的元勋之一,阉党对他恨之入骨,这份奏疏呈至御前以后,不出意外,在魏忠贤的撺掇下,皇帝仍会驳回。
  他们也没闲着,在近几日奔走相告,都做好了再次上疏,抗争到底的决心。
  可结果很快下来了,这次朱由校没有驳回,而是非常痛快的批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