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笑而不语。
宋瑶在旁边继续诉说,似乎是要纾解情绪:“怪不得崖上的风景如此美妙,没想到我竟然有幸去了仙家福地。”
她跺了跺脚下的栈道,“我还说呢,这么高的栈道,看上去还如此新,岂是人力可为?要不是你背着我,我爬上来都做不到。”
胡云点点头,附和道:
“确实,而且我有些修为,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地方。这仙栖崖上的灵机,充沛之极,听章老叔说,自从方先生来到云中山,云中山变得更为灵秀了。”
“我去仙栖崖的次数不多,不过每次上去,都感觉很是受用。而且这次回来,我发现山里面确实有了不小改善,连山坡上的花儿都开的更为鲜艳。”
宋瑶啧啧称奇。
然后她继续问胡云:“那章老叔呢,他是什么人?还有对面和他下棋那位长辈,总不会也是仙人吧,我看那里是个山神庙?”
胡云回答道:“他全名章泽清,是这云中山的山神,和我爷爷为几百年的好友。对面那位,才是这云中山里的一位妖怪。章老叔嗜好下棋,经常邀请他们去山神庙门前对弈。据说,他下棋还是仙栖崖的方先生教的。”
宋瑶肃然起敬。
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神祇甚至比仙人更具威严,也和生活贴得更近。
不过她马上反应到了不妥,问道:“但是章老叔和你爷爷是好友,为什么你喊他张老叔?”
胡云笑道:“虽然我喊我爷爷为爷爷,但其实我们都搞不清楚具体辈分,这只是个称呼。毕竟妖怪的后代大概率不会是妖怪,我是他几百后辈里面唯一一个成妖的。”
“真奇妙。”宋瑶叹道。“接下来我们怎么回去?”
“从林溪村走吧。”胡云说道,“我看林溪村似乎新开辟了许多药田,似乎有较大变化,好久没去了,想去看一眼。然后咱们直奔官道,先去虎桥镇,再去宁河府,那里的面很好吃,方先生带我去吃过。”
“好呀,都听你的。”
------------
第393章 【秋天到了】
云中山里颜色依然绚烂,但很多已经带上了秋天的暖色调。
由于品种不同,树叶有的鹅黄、有的墨绿、有的火红,加上五颜六色的果实,将山坡山谷装扮的鲜艳而美丽。
山里面的走兽和留鸟,也纷纷到了换毛的时期,山里那些背风的地方,偶尔能看到团团被风卷到一起的绒毛。
它们和候鸟不同,只能在这山里依靠自己的皮毛和积攒的脂肪过冬,于是只好将身上的毛羽换的更加暖和,并趁着这个食物充沛的秋天,将自己吃的肥起来,多攒些能量以渡过寒冷的严冬。
当然,这让它们的味道也更好了。
对于鸟兽们来说食物充沛的冬天,对于方长来说也是同样,他的餐桌依然因此而丰富。而且今年比起往年来,菜地里的品种也更多,加上方长新近为自己制作的铁锅铁铲等等,仙栖崖上的食物有了更多花样。
背着筐子从森林里走出来,方长一只手拎着铁斧子,一只手拿着个野梨啃。
最近几年,不知道因为什么,崖上的野梨越来越甜美了,不再像当年那样酸涩,只是个头依然不大。
啃完后,方长也走到了无名殿边。
将梨核远远地扔到山谷中,方长才将筐子放在台阶上,走进屋中。
这是今年最后一次进山。
他今年依然没有在地窖里储备食物,只是在等待田里的粮食成熟。
在屋里坐了一会儿,喝了两壶茶,方长走出门外,随手拾起台阶上的背筐,朝远处的工棚走去。
自从建造了几个炼铁炉之后,方长将无名殿边不远处的工棚,全部挪到了高炉附近,建造的更大更结实、坚固、美观,并在里面挂上了各种各样自制的工具。
他还在工棚旁边修建了个仓库,专门储藏各种材料和原料。
前不久他又攒够了铁矿石和焦炭,开了一次炉,炼了一批铁锭钢条,而后将高炉仔细检修后封存。因为现在他积攒的金属已经很充足,下一次再启动高炉,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将筐子摆在工棚角落,方长走到一面订满了木钉,木钉上面整整齐齐挂满了工具的的墙上,选了柄镰刀,摸了摸镰刀的刃口后,拎着向外面走去。
几场秋雨过后,浣花溪的溪水依然茁壮,活跃且清亮。
方长坐在浣花溪边的石头上,看了看头顶蔚蓝澄澈的天空,抄了把水,开始在一块大青石上面,细细地研磨镰刀。这柄镰刀铸造好后,他只是选了合适的木头给其做了个柄,并未研磨过。
如今,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
仙栖崖上的田里面,各色作物都已经成熟,全部显现出金黄色,只有高粱的顶端还是红的。
理论上,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工具来收获,不过方长已经决定,除了粟先用手揪下穗子后再用镰刀割之外,其它全部使用镰刀来收获,哪怕是最为不适宜用镰刀的高粱。
晾晒的场地已经准备好。
在几块田地的中央,方长选了快最为平整的地面,夯实后拉着碾子一遍遍地碾,中间还泼了几次水,终于将这块地面碾得结实无比。
走到田地一头,方长一声不吭地,弯腰开始干活。
田里的高粱、粟米、小麦、豆类……在锋利的镰刀前面,没有那颗是一合之敌,全都被齐根刈下,而后打捆运到晒场里面。
太阳虽然不如夏日,但依旧还算猛烈。
方长特意选择了段没有阴雨的日子开镰,所以一切平平无奇,毫无波澜。接着,他用对应的手段,有的碾、有的搓、有的摔打,终于将所有的粮食都收了起来,装进瓮里归仓。
吃了两顿新米,他开始收拾行李。
每当天气好的夜晚,方长总会爬上无名殿的屋脊,观察天象。
大劫运动的依旧迅猛,但是局势也越来越明朗,敌人一方颓势尽显,而人族的气运,虽然相比大劫之前依然有了对折,恢复速度却也很迅猛。
方长知道,自己是时候出发了。
一劳永逸地了结这次劫数,自己才能轻松下来,脱离劫数中纷杂而混乱的万般因果。
而灵觉告诉自己,这也是在修为上更进一步的契机。
这大半年来一直随身的铁斧,随着背筐被放进了工棚里,方长取来床头的双肩包,好好整理了下里面的内容,将一些用不上的东西拿出来,放在崖上,并补充了些物资尤其是金银铜等贵金属进去。
挂在墙壁上的灵泉剑,叮鸣出声。
方长笑了笑,看着灵泉剑笑道:“不用着急,出门定然会带上你的。”
当然,灵泉剑并未有真正的智慧,除非它突然开灵智成精。不过成了精的剑,本质上是妖怪,就不能再当兵器用了。这声鸣响,只是灵剑与主人冥冥之间的感应罢了,倒也是常事。
他先把灵泉剑摘下来,背在身上,而后挂上双肩包,又拿过旁边的酒葫芦,重新挂在腰间,再背上个斗笠,便已经准备完毕。
虽然在山上缺乏补充,但葫芦里面的酒依然充沛。
得益于这几年每到一处的灌装,虽然今年他经常饮用,但是他的这只葫芦里面,酒的总量依然有很多。只是里面最多的依然是高粱酒,从西域带来的葡萄酒,有些不多了。
方长这两年也自己酿过酒,却是用自己田里的高粱,用从山下得来的一点酒曲,蒸熟发酵后,放在炊具里面扣上特制的器具蒸。冷凝后的酒他用坛子接了,简单调和后,取一点尝鲜,剩下的全部放进了地窖里。
后来有了后山山洞,这些被黄泥封口的酒坛子,就被搬进了后山山洞窖藏,至今尚未开封。云中山仙栖崖上灵机如此充沛,用崖上的高粱崖上的水,在崖上酿制窖藏做成的酒,味道一定差不了。
可惜今年收获的高粱,没有时间进行处理,只能等这次出门回来再说。
他用铁链简单捆上无名殿的门,打开旁边鸡舍的门,又环视了下崖上,看了看周围在上午明媚秋阳照耀下,显得和谐而真实的各种地形和建筑,才朝着南面的下山栈道走去。
------------
第394章 【并非南辕北辙】
瀑布哗哗响着坠进水潭中,溅起串串水花,晶莹地反射着阳光。
方长在夏秋忙于各种各样的琐事,并未腾出手来利用这条瀑布的势能,所以它还是未被开发的状态。
水潭依旧生机勃勃,其中鱼鳖欢畅游着,数量已经形成了平衡。
翻过几座山头,便是人间。
林溪村也洋溢在收获的幸福感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笑容。
最令人高兴地,是上面官府换了波人后,还减了今年的税赋。这意味着今年能够结余下更多粮食,待到年关时,可以给家里多添上几尺布,买上半斤糖。
而且,由于村里那个最能干、最见多识广的后生林海开辟了不少药田,自己种来出售之余,还教授村邻们一起种药,让村里的收入更加好了起来。
再加上为了林溪村的药材南来北方的客人们,总是会在村里待一下,弄些吃喝,或者住上两日,虽然支撑不起正式的客栈饭馆,村人们也因这些人气得了许多好处。
村里还有个传言,说是林海有缘法,当年得了仙人赐福,才能做出这好大事业。
同样,当初村里被穿山甲妖断水,得了仙人相救的故事,也变成了传说。这件事在这发源地,也因为时间的过去而走样,哪怕在亲历者口中,亦带上了一些想象和的传奇的色彩。
这让故事更加丰富好听了,但也离着听众们更为渺远。来人们往往问上两句,津津有味的听上一遍,感叹两句不够奇怖过瘾、也不能拿回去哄孩子,而后再用自己那里的故事交换,以打发这漫长无聊的时间。
他们当然是半信半疑的,就像对于庙里神祇的存在,也是半信半疑一样,而且从来不会有动力去探究,“山上有仙人”这个传言是否为真。
几乎所有的听众,都是一哂而过,而村民们有的争辩两句无果,时间久了也就懒得再说,甚至自己也不太相信,当初看到的是不是真的。
总之,日子总是一天天的过下去,明天和昨天的区别不会很大。
随着自己的心性更近几步,方长现在出门在外,用“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术的时间少了,更多时候,他只是和普通人一样,在街道上行走,观察和聆听着周围的事情。
走到村口,竟然还有老者认识自己,恭敬地打了句招呼。
方长挥挥手表示回礼,继续穿村而过。
林海的住处变化很不小,为了种药的事业,他用赚到的钱请人扩张了院落宅基,在篱笆院里修了棚子和屋子,用以防备风雨。
而此时艳阳高照,院里则晾晒着各种药材,又有林海带着几名村里年轻人,正在用对应手法炮制。
这让村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许多种药材混合的幽香。
“林海林先生在家么?”
有几个身着义军服饰的人正在那里敲门,林海赶紧嘱咐几句迎过去,而后几名义军和气地进了院子,也不找座位,就在那里站着和林海商议事情。
原来前线需要的药材数量不少,他们是过来扫货,顺便预定明年产出的。
起初几位义军想有多少就要多少,但是林海提及,这些常用药材百姓们也有些需要,于是双方严肃地商议了一番,定下了八成的量。
他们还鼓励林海扩大种植面积,并言明无论明年产多少,义军都要八成,一时间双方尽欢。
方长脚步没停,院子里的人也没发现他。
穿过村子,能看到周围梯田里面的情形,粟米已经俱都收割完毕,倒是有些谷草捆还扔在田里,尚未来得及运回去。而山坡上那些药田,被侍弄的整整齐齐,还有些多年生和冬季采摘的植株依然茂盛。
下山后行不远就是官道,官道上行人依然密集。
遍及天下的兵灾,并没怎么波及左近几府,所以这里依然繁荣。
来往的车马、驴骡、行人、挑夫,趁着秋高气爽来回奔波,或为前程,或为财货,或者只是为了年关好过,大多迅疾匆匆。只有那些父母背上孩童,和华车里那些不事生产却锦衣绣食的富贵家人,才能有方长的分毫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