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汉儿不为奴 > 第六百三十一章 先拜孝陵者为天子
  郑成功此言着实让部下们吃了一惊,不知藩主何以如此看轻唐王。要知那唐王朱聿锷可是隆武帝的嫡弟,而隆武帝和郑成功之间的情谊可是天下皆知。当年隆武帝非常欣赏郑成功的才华,他叹息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为了表示对郑成功的宠爱,隆武帝更将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并将郑成功原名森改为成功。从那时起,郑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世人也皆唤郑成功为“国姓爷”。
  唐王乃隆武帝嫡亲之弟,藩主当年和隆武帝情谊又是无比深厚,陈永华、刘国轩、黄廷、冯澄世他们是打破脑袋也不明白藩主为何突然看轻唐王。他们可是记得,当年永历在肇庆监国称帝时,藩主不愿奉永历为主,而想立淮王朱常清监国,结果唐王书信相劝,藩主便变了主意改而拥立永历。由此可见,在藩主心目中,唐王这个隆武帝的嫡弟份量很重。
  永历弃国出逃,太平军于广东拥立唐王监国,事情若成,代表大明帝系再次回到隆武帝一系。虽然唐王朱聿锷只是隆武兄弟,并非子侄,但不管如何,这帝系总算是回到了唐王一脉。所以有当年隆武帝旧情在,又有现实利益在,郑成功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当响应拥唐,但现在他却将唐王看的如此轻,认为他没有资格监国,这实在是让陈永华等人无比困惑,不知藩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前军都督黄廷想不明白,但又知道自家藩主和隆武帝的关系,所以他不得不委婉提醒郑成功,他道:“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唐王是绍宗嫡弟,兄终弟及,既然永历弃国,唐王监国无可厚非。”
  “从绍武帝算,唐王监国也在情在理。”冯澄世亦道。
  下午藩下官员将领还在争吵时,冯澄世就问过其子冯锡范的看法,冯锡范的看法是必须拥唐,且必须快,不能耽搁。否则,清廷那边会借永历弃国大造舆论,使得天下拥明、复明军民士绅士气大丧,对明朝彻底绝望;二来恐永历初时旧事会重演。永历初时旧事说的是当时各地纷纷有明朝宗室自称监国,不服永历,他们各自都有将领拥护,结果导致抗清力量不断因为内斗而消耗。
  冯澄世对自己这个儿子很看重,常对人道其子将来成就必不下己,所以也转而赞成甘辉他们拥唐,因此陡听藩主似乎不愿唐王监国,心下自然是惊讶的很,下意识的就要劝说。
  刘国轩没有吱声,只是在想藩主为何反对唐王监国,刚才藩主话中意思似乎另有所指,难不成藩主这边是想另立一个宗室监国,如当年淮王朱常清例?
  陈永华和刘国轩想到一块去了,但他却是往鲁王朱以海那想,以为藩主是想拥鲁王监国。但细想又觉不像,藩主若真想拥鲁王监国,这么多年也不会对鲁王那边冷淡,当年张名振在时就应该联合二张一块拥鲁,何以等到今天。
  实在是想不出藩主何以对唐王态度大变,陈永华便索性直接问道:“藩主,拥立监国事关重大,若藩主心中另有他念,还请知会属下等!”
  冯澄世、黄廷等人都紧张看着郑成功。郑成功微一点头,对他们道:“永历弃国,本藩意不再奉他为主,此等天子,不要也罢。”
  陈永华等人知道藩主还有后话,都是倾听。至于藩主明言永历这天子不要也罢,也是无有异色。若说天下谁人最不理会永历这个皇帝,除了清军那边,明朝这边除了延平王国姓爷,恐怕找不到第二人。
  郑成功接下来说的话却让部下们更是不解,因为他说的是,“你们追随我多年,自然知道本藩和绍宗陛下情谊,所以若是真立监国人选,本藩意下自是要拥唐的。”
  “既藩主决意拥唐,何以又对唐王?....”
  陈永华他们面面相觑。
  郑成功道:“你们都说兄终弟及,确实,唐王监国是合这个理,但本藩却认为唐王监国,这帝系于绍宗陛下又有何关系?绍宗是兄,唐王是弟,这世上可没有弟弟给兄长继嗣延续的道理,所以本藩无意拥朱聿锷监国,但本藩却又是赞同拥唐的。”
  陈永华听的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忍不住问道:“藩主的想法究竟是?”
  郑成功也不与他们绕圈子,直言相告,他道:“本藩拥唐,却不拥他朱聿锷,本藩意将永兴王过继给绍宗陛下为嗣,再领金厦军民拥永兴王监国,如此绍宗陛下后继有人,血嗣香火不断。”
  “永兴王?这怎么行!”
  刘国轩失声道,任他怎么猜测,都是没想到藩主会想着替隆武皇帝过继一个后人,还要拥这个过继者为监国!
  “藩主,这永兴王来历不明,如何能继绍宗陛下?”黄廷的脑袋直摇,连说不可。
  陈永华也道永兴王的真实身份难以考据,究竟是否唐端王后人都不可考,怎能将他过继隆武皇帝,金厦军民再奉他为主呢。
  冯澄世见过那自称永兴王的朱琳玮,此人不过20岁,他说他是唐愍王朱聿鏼的第三个儿子。唐愍王是隆武帝的同父异母弟,当年隆武帝还是唐王时擅自带兵北上勤王,结果被大怒的崇祯帝下旨废为庶人关入凤阳监狱,唐王便由朱聿鏼承袭。唐愍王于崇祯十六年病死,几个月后清军南下,南阳失陷,几个王府官员便保着刚刚承袭永兴王的朱琳玮南下,后一直在江南各地躲藏。
  隆武帝在福建登基称帝后,那几个王府官员便带着朱琳玮去投,岂料他们到福建的时候清军已经占领福京,隆武帝也在汀州殉国,几个王府官员实在是无路可走便一轰而散,只一个老吏带着八岁的朱琳玮到处流浪。过了两年,那老吏听说金厦仍有明军活动,便带着十岁的朱琳玮一路乞讨来到厦门,自报身份后被郑军收容。因隆武帝的原因,加上郑成功待明朝宗室一直很是宽容,所以对这个隆武帝的侄子很是看重,让他和自己儿子郑经一块读书,刻意培养。
  金厦这里前来避难的明朝宗室不下百人,鲁王朱以海,淮王朱常清、宁靖王朱术桂等人也在,所以延平藩下众人从来没有想过这朱琳玮会被藩主意欲拥立,心中震惊可想而知。倒是刘国轩想到了藩主一直念念不忘为隆武帝续嗣,以前没有机会,现在永历弃国,若这朱琳玮真得过继给隆武帝,凭借隆武皇帝在士绅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和影响,倒也是个合适的监国人选。
  “永兴王的身份没有疑点,本藩早就使人仔细查过,当年唐王府的官吏下人也找到不少,皆可做证永兴王为真。”郑成功知道部下们对他要拥永兴王的想法会质疑反对,但他却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此事,显是已经拿定主意,不容更改。
  听藩主语气,陈永华知道难劝,便道:“若藩主执意要拥永兴王,属下等也无话可说。但此举势必会和太平军、忠贞营冲突,于抗清大局不利。”
  郑成功微一沉吟,道:“我欲拥永兴王一事,暂不必告知广东。”
  陈永华一脸为难道:“广东使者就在王府等着信,藩主若不答应拥唐,属下等如何回话?”
  郑成功想也不想道:“便说本藩不日就要领军北上,待取南都之后再定此事。这事交给你去办。”
  陈永华无奈只得应了。
  刘永轩想了想却道:“打下南都,永兴王往孝陵祭拜,唐王那边就居下风了,到时恐怕太平军和忠贞营就得转而一起拥立永兴王了,说不得绍宗陛下不但后继有人,更可为光复先君。”
  “本藩便是此意。”
  郑成功长呼了口气,目光再次朝漆黑的夜空看去,看了片刻,却已是双目通红。
  黄廷他们见了,知藩主这又是思念起隆武帝了。相互看了眼,便悄悄退下,藩主要拥永兴王这事得赶紧告知甘辉、郑泰他们,要不然他们恐怕要吵到天亮去。
  .......
  作者注:绍宗,永历政权为隆武帝上的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