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七零之反派亲娘回城记 > 七零之反派亲娘回城记 第83节
  只见谭红杏快速追过去,等来到一个中年男人跟前,正怯生生的,脸蛋红扑扑的和中年男人说着一些什么。
  中年男人眼睛闪烁的看了看四周,等确保没有熟人,男人的手伸出来,把谭红杏的手捏了一些,而谭红杏的脸蛋儿,越发就红了。
  杨大芳看了看,觉得有些奇怪,最初的时候,她并没有往那方面想,毕竟谭红杏和那个男人的年龄差距有些大,如果那个男人结婚早一点,只怕可以做谭红杏的父亲了。
  杨大芳当时急着去屠宰场买牛油,并没有多想什么,只当谭二舅家里有镇子上的亲戚?她急匆匆的开车走了。
  不过,她最后下意识看过去一眼,却发现那男人的手臂搂在谭红杏的腰身上,两人快速闪入一旁的巷子,一下消失不见了。
  杨大芳的眼睛,一下瞪大了。
  那个中年男人的状态,怎么看着都不对劲。
  怎么看着好像是在占谭红杏的便宜?
  杨大芳慌忙骑着车子朝着小巷子追过去,但是今天刚好是赶集日,谭红杏早就没有了踪迹。
  杨大芳只能骑着车子走了,她想着回头给谭二舅和谭二舅妈说一句,如果真有什么,有那两人管着,肯定不会有事。
  等到了屠宰场,杨大芳去找屠宰场的工作人员询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很爽快,痛快的答应了把牛油卖给她。
  等她跟着人走进屠宰场的时候,结果发现还有不少的牛下水堆放着,杨大芳一看之下,眼睛不由一亮,道,“那玩意你们卖吗?”
  “你说的是牛百叶呀?那玩意平时都没人买,杨同志你需要的话,可以去问问价格,应该给几个钱就能拿走。”
  屠宰场的员工帮忙询问以后,很快就带来了结果,一大堆的牛百叶,竟然只要五元钱。
  杨大芳感觉自己赚大了,这么多的牛百叶,那可是起码有个几十斤的。
  反正她租着的冰箱还没还回去呢,根本不愁牛百叶吃不完坏掉,而且最主要的,她相信等她的串串做出来以后,这些牛百叶肯定不愁卖的。
  想到这里,杨大芳道,“同志,你们这里的牛百叶以后可以给我留着吗?我都出钱买走。”
  一旁的主任道,“可以的,杨同志,到时候你直接来买走就行了。”,反正没人要,当废物利用了。
  接下来,杨大芳又买了牛尾巴,买了一大块的肥牛,打算回家带回家吃。
  牛尾巴留着炖汤,而肥牛,她打算当天就和牛百叶一起做火锅。
  肥牛肉现在的价格不便宜,三元二毛一斤,杨大芳最近赚了钱,狠狠心,她一口气买了十多斤牛肉提回家。
  满载而归,刚好当天又是周五,是何大山回家的日子,杨大芳乐滋滋的进了厨房,开始炒制辣料。
  她打算把火锅支撑起来的时候,顺带请一下谢家的人过来吃饭。
  谢逊时不时巡逻一下杨大芳的店铺,杨大芳店铺附近,治安极好,她的生意自然越来越好。
  而谢姑婆这里,每日可没少帮着杨大芳教导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的进步很明显,杨大芳自然是感激的。
  当天晚上,等炒好火锅料,周围的邻居闻着那个香味就觉得有些受不了了,实在是太香了,那浓烈的香辣味道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谢逊家的四个孩子更是忍不住早就流口水了。
  如果按照以前的习惯,这四个孩子早就跑到杨大芳家里敲门了,因有谢姑婆在,四个孩子只能眼巴巴朝着隔壁的院子看过去。
  谢小菜干巴巴的道,“不知道大芳姨家里今天又做了什么好吃的了!”
  她对何白杨兄妹两人,是真的非常羡慕,怎么人家的妈妈就那么的心疼他们呢?不但不会打骂他们,还总是做那么好吃的吃食给他们吃。
  如果她是杨大芳的女儿该多好?
  当然,这些只是妄想而已,谢姑婆有意无意看了她一眼,她打了一个冷颤,瞬间老实了。
  杨大芳便是这个时候过来敲门的,房间打开,谢姑婆客气的道,“杨家丫头过来了?”
  杨大芳道,“姑婆好,我做了火锅,邀请姑婆一家晚上过来一起吃火锅。”
  谢姑婆惊讶的道,“火锅?这是什么?”
  杨大芳道,“就是一个锅子吊着煮着,往锅子里一点一点加菜,烫熟了吃。对了,姑婆你吃辣吗?”
  谢姑婆道,“我吃辣的。”
  “那行,晚上你们一起过来啊,等谢逊回来了,记得和他说一下。”
  “行。”
  杨大芳说完话,回头过去准备配菜去了。
  虽然请人吃火锅,但还是要做一些别的菜的,比方炸酥肉,比方做点凉菜之类。
  等到杨大芳在炸酥肉的时候,院子外面传来汽车声,何大山回来了。
  何大山在屋子外面就闻到了浓烈的香味,此时走进屋子,不由道,“做了什么好吃的了?”
  杨大芳含笑道,“今天吃火锅。”
  “火锅?”
  “回头你就知道了。”,说着话,招呼何大山帮她端锅。
  杨大芳的火锅拿了一个煤炭炉子生的火,这个煤炭炉子周围是一圈的铁皮,刚好可以拿来摆放各种蔬菜。
  铁皮上,牛肉,牛百叶,新鲜的猪肉,莲藕土豆片,蘑菇,豆芽等,摆放了满满的一桌子。
  在何大山回来没多久,谢逊也回家了,谢姑婆一家便敲门过来了。
  杨大芳招呼一群人坐过来,满满的一桌子人开始吃火锅。
  杨大芳大概介绍了吃饭,把油碟给众人摆好。
  她做的是微辣的口味,小孩也能吃得上。
  而这一顿火锅,在已经变冷的秋日,自然得到了所有人的喜欢。
  摆着的一桌子的菜,几乎全部都吃完了。
  谢家几个孩子忍不住道,“大芳婶子的做的菜真好吃啊,我们要是大芳婶子的孩子就好了!”
  谢逊忍不住给儿子一个巴掌拍过去,道,“臭小子,不认老子了?”
  “爸,我说的是事实,你的厨艺得好好练练了。”,说着话,做了一个鬼脸跑开了。
  等谢逊一家人告辞,杨爱国也去房间睡觉去了,两个孩子乖乖洗漱好,自觉进屋睡觉,杨大芳则和何大山一起收拾碗筷。
  如同这结婚已来的每一个日子一般,何大山和杨大芳收拾完家里以后,两人一起回房睡觉,而被窝里,自然有一番的亲密。
  不过,今日的杨大芳有些犹豫,她今天是危险期,但是她其实并不想再生孩子了。
  虽然对于一个重组家庭,生一个孩子是绑住男人的条件之一,但是对于杨大芳来说,她的爱,已经完全分给了两个孩子,不想再分给别的任何人。
  何大山自然看出了杨大芳的抗拒,低声道,“怎么了?”
  杨大芳喃喃道,“我今天危险期。”
  何大山便道,“我在我前妻和女儿去世后,曾经受过伤,医生说很大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孩子了。”
  “啊!”
  不知怎的,杨大芳从何大山的这句话里,竟听说了一种落寞和隐忍的痛苦,她忍不住抱住了他。
  一夜相拥而眠。
  到了人第二天,何大山仍旧像个没事人一样,带着两个孩子打拳,考校两个孩子的功课。
  其实对于何大山,杨大芳并不是很了解这个男人,自从结婚,这个男人看着就是一个好好先生,好丈夫,但是对于何大山的过往,杨大芳一无所知。
  因马上过中秋了,杨大芳便走过去,对何大山道,“大山哥,马上过中秋了,对于亲戚,大山哥有什么安排吗?”
  杨大芳是知道何大山还有一个父亲的,何大山说其父亲再婚了,自从杨大芳嫁给何大山,就没见过何大山和他的父亲有过任何的来往,杨大芳这个时候说这个话,自然是试探何大山了。
  此时,何大山随口道,“我弟弟这里,你看着来往,别的人,也就我老师长这里,可以准备一些土特产寄过去。”
  上次两人办结婚酒,杨大芳见过何大山的老师长,那人拍了拍何大山的肩膀,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看得出来,对何大山非常的关系,杨大芳当即点头记了下来。
  从头到尾,何大山没有提过他的父亲,杨大芳便也不提了。
  到了第二天,杨大芳开始准备中秋礼了,她给自己在京市的哥哥嫂子,也送了一份土特产,自从哥哥嫂子回城,杨大芳和人联系得并不多,也就逢年过节,通个书信,也不知道这两人过得咋样了。
  杨大芳会做月饼,而且她做的月饼非常美味,她做了一种咸肉蛋黄月饼,一种冰皮月饼。
  月饼烤好以后,拿了包装袋装好,分别给所有亲戚朋友,都送了一份。
  包括苏佩玉,杜首长,以及苏佩玉京城的那位合伙开店的朋友这里,都一一送了一份。
  谭大舅,谭二舅一家,以及村长,桂花嫂子等,她也送了月饼,自己做的花生核桃酥糖,点心,火锅底料,辣椒酱等。
  等把吃食都送出去,杨大芳想起了谭红杏的事情,刚好谭二舅上镇子来送板栗,杨大芳也就把自己看见谭红杏的事情给谭二舅说了。
  谭二舅也觉得奇怪,脸色有些不好看,急切的回家询问去了,杨大芳也就不管这件事了。
  毕竟谭红杏有自己的父母管教。
  赶在中秋节以前,杨大芳做的串串,终于在小镇试营业了。
  火锅料是杨大芳特意熬制好的,一块一块放着,拿了一大口大锅熬着火锅料,一旁的玻璃橱柜里,放着串好的串串,一旁的角落写着各种串串的价格。
  镇子上的年轻人都觉得杨大芳的店铺最时髦,随意这个串串刚刚推出来,就有不少人迎上去品尝个新鲜。
  杨大芳的串串,素菜五分一串,荤菜一毛钱一串,所以,基本上的人都吃得起这种串串。
  有人试着选了几串递给服务员,服务员结账以后,就放在一旁的大锅里煮了,等煮熟,再把串串捞出来,客人就可以拿过去吃了。
  不得不说,这串串的确很有魅力,第一天准备的串串,不过大半天就卖了个一干二净,不少人在知道没有了以后,都暗暗下定决心,第二天一大早一定要早点来排队买串串。
  第二天杨大芳多准备了一些串串,店铺外面,一大早果然来了不少人排队,而吃过串串的人都赞不绝口,不过,也有一些问题,部分有人埋怨,说要是有米饭卖着一起下饭就好了。
  杨大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第二天真的就准备了米饭一起出售,还送了免费的大骨汤。
  而得到杨大芳消息的苏佩玉,在串串上架的第二天就来到了店铺里,等她亲自吃了几串以后,不由对杨大芳大为点赞,并当即决定江城的店也马上加上卖串串的项目来。
  等谈完正事,苏佩玉对杨大芳道,“大芳妹子,你知道吗?我真开心!”
  “啥?”
  苏佩玉笑道,“大芳妹子,你还记得兰少芬吗?”
  杨大芳点头,道,“我记得谢逊有一阵请了她做保姆?”
  苏佩玉笑道,“有一次我来找你,刚好听见谢逊家吵架,刚好听见谢逊开除了她,我就请了她去江家做保姆,去照顾原本的保姆钱宝珠。”
  杨大芳听了这话,不由大为惊讶,道,“兰少芬去江家做保姆了?”
  “不但做了保姆,还挺能干,她怀孕了。”
  “她不是离婚了吗?丈夫孩子都在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