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穿越大明做帝师 > 第22章 遗诏
  “是不是要安排退守?”张辅看着最外边营墙上的战况,有些迟疑地问道。
  “不!此时如果退守,瓦剌人势必会紧随而来,此时就是在拼,看谁能顶住压力。”楚宁拒绝了张辅的建议。
  “杀!”一个明军抄起身旁的油罐,点燃之后直接跳下营墙,坠落在瓦剌人群中,随着油罐的破裂,大火迅速吞没了周边一大片地方。
  “小鞑子,爷爷跟你拼了!”一个明军伸出双臂,用尽全力将身前的瓦剌士兵保住,跳下营墙,顺带还将正在云梯的瓦剌士兵砸下去不少。
  这样以命换命的场景,在整个战场上不止这两处,而是处处都在上演。
  双方现在已经彻底杀红了眼,整个战场上,到处充斥着鲜血和烈火,激烈的厮杀。
  楚宁强忍着心中的不适,毕竟在几天前,他还仅仅是一个学生,哪怕已经成年,他也只是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看到过如此激烈的场面。
  如今身临其境,让楚宁胃里一阵阵不舒服。
  这也难怪,战场上到处都是鲜血横流,断臂残肢乱飞,随时还可能被流矢所伤。
  没看朱祁镇此时正在一个亲兵的帮助下,清理自己的口腔吗。
  没错,他吐了,和胆量无关,无勇气无关,只是单纯的第一次身处战场之中的不适应,许多新兵甚至连朱祁镇都不如。
  不过没人会嘲笑,谁都差不多。
  厮杀还在继续,损坏的攻城器械,掺杂着双方将士的尸体,在营墙外形成一个高高的坡地,甚至已经和营墙平齐。
  也先一直皱着眉头,他和楚宁一样,都在等,等着对方先坚持不住。
  而且现在谁都有点坚持不住了,进攻的瓦剌人,不仅进攻的道路收到地形的限制,此时更是被人马的尸体、攻城的器械所阻挡。
  “鸣金!”几乎同时,楚宁和也先下达了收兵的命令。
  “第一道防线不要了,收拾一下,退守第二道防线。”楚宁命令到。
  “修整一下,换人继续攻击。”也先也下达了相似的命令。
  双方难得的达成了一股默契,此时清点下来,双方都有超过五千人的伤亡,此时距离大战开始,仅仅过去半天的时间,可见战事的惨烈程度。
  “做好准备把,接下来瓦剌人不会给我们任何喘息的机会。”楚宁看着山下瓦剌的大军说道。
  “除中军之外,剩下四万人,分成八队,轮番攻击,如果天黑之前不能攻破明军大营,挑灯夜战!”果然如楚宁所料,也先已经做好夜战的准备了。
  半个时辰之后,瓦剌大军再次向着明军大营冲来,明军这边也按部就班地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很快双方就展开了短兵相接。
  也先很纳闷,按说明军就算军械不足,也应该有许多小动作,从前两次的战斗来看,对面的明军似乎对设置各种陷阱,有着几乎痴迷的执着。
  可从一开始,除了布置在外围的几道简单的绊马索和陷马坑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设置,而且明军的人数也远远不是情报中所提到的五六万人,这其中定有什么猫腻。
  不过现在已经打到这个程度了,从明军大营里高高飘扬的杏黄大旗,以及各方面传来的情报看,朱祁镇就在大营之中!
  而且自己已经派出多路探马,方圆百里之内,并无大股明军,甚至小股的都没有。
  所以也先才怀着忐忑的心,继续进攻,他已经决定,不管胜负如何,几百这支明军之后,都要回师草原。
  这也是他留下一万中军的原因所在。
  要知道,这一万中军全都他的部族,就算战事不济,有这一万大军,也先也有把握扭转战局。
  双方将士在明军大营的第二道营墙附近的战斗,还在继续,双方都发了狠,几乎将所有的底牌都用上了,你来我往杀得不亦乐乎。
  “保护陛下!”邝野大喊一声,抽出随身的宝剑,拦在朱祁镇跟前。
  这次朱祁镇没有推开邝野,此时不断有瓦剌人的飞矢射到他的左右,整个明军大营已经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了。
  双方激战至傍晚时分,瓦剌人也没有越过第二道营墙一步,可瓦剌人似乎铁了心要分出个胜负,一点没有退却的意思。
  双方都将手下的士兵分成几队,轮换作战,只是队伍数量不一样罢了。
  明军这边从开始的一个时辰调换一次,到现在已经变成一刻钟一换了,甚至有两队已经合并成一对作战,可见战事的激烈程度。
  随着夜幕的降临,战斗也渐渐变得平缓了许多,毕竟深夜作战,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此时反而让双方的将士得到了喘息,尤其是明军,他们几乎人人带伤,除了楚宁坚持保留在后边的预备队,其他战士极度全都到了极限。
  此时明军靠的就是一股士气支撑,稍有不慎,就将是灭顶之灾。
  “什么时辰了!”楚宁声音沙哑地问道。
  “寅时初刻。”朱祁镇看看天说道。
  “该是你出场的时候了,你想好没有?”
  “先生无需多言,利害关系我已经再清楚不过了,朱祁镇再不济也是太祖子孙,焉能在蒙元面前低头,先生稍坐,朱祁镇去也!”说完,朱祁镇抽出一柄钢刀,大步向营墙走去。
  可没等走两步,朱祁镇翻身又回来了。楚宁以为朱祁镇是索要龙泉剑的,毕竟从一开始,龙泉剑就被楚宁‘没收’了,皇帝提着钢刀确实有点不好看。
  “差点忘了,给这是给先生的,请先生收好。”朱祁镇说完,将一块折叠的很整齐的布条递到楚宁手中,转身离开了。
  这次朱祁镇没有再回身,而是快步走到大营交战最激烈的营门前。
  楚宁疑惑地打开一看,眼泪竟然在眼眶里打转。
  “敕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不听文武劝阻,枉顾太后隆恩,执意出征,陷大明数十万将士,无数臣工于险地,其罪一也。
  楚宁大才,疆场之上指挥若定,奇计百出,随口说来便是治国绝妙之良策,将此等治世之能臣遗落民间,朕之罪二也。
  听信王振巧言,致江山社稷于不顾,使大明陷入无尽恐慌,其罪三也。
  轻起战事,使得将士殒命,百姓流离,大好江山置于瓦剌铁蹄之下,其罪四也。
  身为大明皇帝,不学文武,不辨是非,其罪五也。
  朕之罪虽非罄竹难书,但也其罪难免,唯有血战到底,一雪前耻,方不辜负死伤将士百姓,方能显我大明铁魂。
  如若能搜集到朕之残骸,不必葬入黄陵,可在孝陵之侧,择一地掩埋,并树碑记载朕此次之过,无需避讳,之言朕失,方能警醒后人。
  另有楚宁,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协助朕与诸臣工抵御瓦剌,怎奈因朕之过世,回天乏力,但与众将士无关,楚宁身负治国良策颇多,为人谦和谨慎,朕欲拜为师。
  怎奈战事无常,故特书此诏,拜楚宁为太师,负责京师防御,教导太子成年,如有不服者,按谋逆处置。
  大明己巳年乙丑,朱祁镇于土木堡战场书。”
  后边是明军大营所有文武大臣的签名和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