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955章 连消带打
  刘远桥进入济南的时候,是有些低调的,当然这低调是别人眼中的印象。
  当时的刘远桥,可是率领的三万精兵,水陆并进,进入这里的。
  但是那时候的情形,实在是过于混乱了,外有大明七十万大军,苦苦相逼,山东之内,则是有漕帮大举的动乱,百万漕帮之众,他们占据了运河之地,与华夏军的反复为难,那时候的刘远桥,在许多人眼里,应该是内外交困,焦头烂额才对。
  只是华夏军暗地里面的谋划,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知道,其他的人,都是认为,华夏军正处于四面楚歌之中。
  但是一个多月后,刘远桥离开济南的时候,可是风光之极,离开济南的时候,他可是带着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
  才一个多月的功夫,参与围攻他的几十万名明军,大多数都已经向华夏军投降,不投降的,也都往河南方向溃退,山东之内,已经没有华夏军敌人军队了。
  在几十万明军投降了以后,在山东运河两岸造反的漕帮,也都惊恐万分,他们看起来声势浩,打得华夏军都抬不起头,他们认为,刘家有今天,离不开漕帮的帮助,甚至公开的扬言,他们这一次,就要搞得刘远桥下不了台,就要搞得八面佛向他们低头。
  在漕帮的眼里,刘远桥就算是背信弃义之徒,临清刘家,如果没有漕帮的帮助,他不可能迅速的把生意扩展到全国,成为富甲天下的临清刘家。
  但是刘家崛起以后,拔吊无情,翻脸不认人,没有重用他们这些漕帮中人,而是视他们为敝履,弃之而不顾,甚至还传出一种传闻。
  八面佛刘远桥认为漕运耗费巨大,应该使用海运,这就彻底的激化了刘家与漕帮之间的矛盾。
  大明的漕运,始于建国之初,那时候北元未灭,东海之上,各种势力和倭寇,还在危害着大明的海疆,他们可是不敢把这些钱粮和贼税,通过海上,运往北方。
  然后就通过运河的办法,把南方的赋税,运往北方,并且还成功的养活了百万民众,在当时这称得上是稳定地方,一举多得的好事。
  但是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变成了一条庞大的利益集团,有一点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朝廷从南方运一石粮食,最少得在运河上消耗掉三四成之多,这就意味着成本非常的巨大。
  刘家兴家于运河,但是他们同时也有庞大的海运船队,大做海外贸易。
  大明朝廷想要开海禁,废漕运,这根本就不可能,因为这几乎得罪了大明最富贵的两大集团,既得罪了依靠漕运而活的漕帮及其千千万万的官员和民众。
  同时也都得罪了从事海上贸易和走私贸易的大海商们,所以说,这几乎就是一面倒的反对,崇祯皇帝敢这么干,就是跟天下人作对。
  这些官员痛心疾首,苦口婆心的告诉皇帝,开海禁这是违祖训,海运成本非常的高,非常的危险,根本就不可取。
  这些事情,忽悠得了崇祯皇帝,可是忽悠不了刘远桥。
  刘远桥就是一个务实主义者,他可是知道海运的成本要比漕运低上了数十倍之巨,在他的执政之下,南粮北调,采用海运,那是势在必行的了,那些官员,那些豪商的小把戏,可是忽悠不了他。
  也就是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刘远桥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没有人可以忽悠到他,刘氏家族得势以后,肯定就会诏令改海运,这才令漕帮的人铤而走险。
  漕帮的人,勾结朝廷,密谋对付华夏军,一开始是非常好的,他们占尽了上风,差不多就可以逼得刘家屈服,或者是在刘家与朝廷之间左右逢源。
  漕帮的几位巨头,他们那是弹冠相庆,他们就乐观的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运河就将会落入他们的手上,成为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经营的地盘。
  谁知道形势发展得如此的快。
  形势的恶化,几乎以山崩地裂来形容,前一刻他们还稳超操胜券,占尽了上风,下一刻,他们的失败,就像山崩一般。
  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奠定了他们绝对的败局,这时候漕帮之中,虽然还有百万之众,还盘踞和占领着运河的枢纽和很多地方,但是他们却知道,一点胜算都没有。
  他们人多,但是却不是能征善战的军队,只能说是手无寸铁百姓,仗着人多,可以跟华夏军抗衡。
  但是现在的明军,百万大军都被华夏军击败,都被他们杀怕,难不成他们还不敢对这些农民下手?
  这时候所有的人都慌了,所有的人都知道,死路一条,末日即将来临了。
  他们这些人,都与刘远乔打惯了交道,他们可是知道刘远桥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一定不会轻饶了他。
  果不其然,刘远桥坐镇在济南,他在解除了明军的威胁以后,就开始着手解决漕帮的问题了。
  百万的明军,尚且让他瓦解了,这区区的漕帮民众,更不是华夏军对手。
  漕帮的民众,他只是一道旨意,就瓦解了对方,他的意思就是,交出所有的首犯,余者不予追究。
  而且刘远桥可是精明的人,他所承诺的首犯,必须是他指定的人,也不是你随便叫一个替死鬼出来交差,这些反华夏军的头子,想躲都躲不过。
  以前他们敢跟刘远桥叫板,那是因为自己有百万的民众,现在的百万大军,都不是对方的对手,随时面临对方的屠杀,害怕之极下,他们在刘远桥许下条件以后,马上就把他们的首领交了出去,保存自己。
  这也很现实,不能怪这些小喽啰无情,毕竟死几百个老大,总比漕帮都没团灭的好。
  刘远桥他们也都没有手软,在这些漕帮的领头分子交出来以后,当场就砍了脑袋,扬威示众,余者群龙无首,更是一下子就散了,所谓的百万民众,百万大军,只是乌合之众而已,一下子就被瓦解了。
  这时候他们主动的跑到了运河要帮忙,要免费的帮华夏军运送物资,运送粮食,但是却是被拒绝了。
  现在的运河还在用,华夏军在逐步的恢复运河的运输,但是已经是漕运海运并重,已经不需要以前那么多的人了。
  户部尚书吴富贵可是公开的放言:“自古以,来造反者不诛灭九族,已是法外开恩,还想保住铁饭碗,这是不可能的,这官家的饭,从不让叛逆者吃。”
  这些风声放了出来,可是让漕帮的人彻底的凉凉了。
  他们为了保住饭碗而造反,结果却是因为造反而丢掉了饭碗。
  这可是一个铁饭碗,是可以世代相传,但是既然公开的反对华夏军,华夏军说什么也都不会再用他们了,如果是以前,华夏军敢过桥抽板,他们就敢造反,还能获得舆论的支持。
  但是现在,是他们首先造反,刘远桥不杀他们,已是宽宏大量的了,还赏他们一个铁饭碗?这在哪里都说不通。
  自从运河建立之日起,漕帮就在运河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说整条运河都离不开它们。
  当年的刘远桥可以以副官之职,挟制主官,主要的就是他勾结的漕帮,以地方抗衡上官,把上官都治的不要不要。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漕邦主动跳出来造反,给刘远乔以口实,刘远桥就趁机把他们铲除,把他们甩掉。
  如果是大明朝廷,要除这一块,基本上是不可能,强行剥离的话,不但指朝中的官员会大力的反对,民间反对的声音,也都会极大,大道的动摇大明根本的地步。
  但是现在则不同了,漕帮的人造反,华夏军趁机改漕运为海运,顺水推舟,顺理成章,就连对方也说不出一个话来。
  现在的漕帮,没有任何的话语权,造反失败的人,不被诛九族,已经是法外开恩了,还敢要求许多吗?刘远桥就是如此连打带消,解决了曹运的问题。
  当然以现在的运输条件,还是需要通过运河来运输物资的,在内陆许多地方,物资是运不到海边去,运河的漕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还在搞。
  但是他们已经不需要以前那么大的规模,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人了,新朝顺利的甩掉了漕运这一个巨大的毒瘤。
  刘远桥是非常自得的,山东之战,不单止解决了敌人,动摇了大明统治的根本,还解决了漕帮的问题,他可是知道,如果要把南方的物资运往北方去,在运河上消耗要多大,通过海运,则不需要这方面的问题的。
  刘家就是凭着这方面崛起的,不要问他知道其中的猫腻有多深,他就知道这样子一搞,可以为新的国家减少多少开支减少,这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之事。
  刘远桥心情大好,意气风发,他便决定率领部下的所有军队,全力以赴的开往京城,在统一北方的同时,面南背北,登基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