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穿越重生 > 寒门首辅 > 第575章 泰山封禅(一)【4000字二合一大章
  谢慎的话果然起到了效果,朱厚照点了点头道:“朕也知道有些人是在哄朕高兴。不过这种大喜的事情就不要追究了吧?”
  谢慎心道皇帝陛下最近怎么心情如此之好,难道......
  “哈哈,刘妃为朕诞下一名皇儿,大明后继有人了。”
  原来如此!
  看着初为人父一脸兴奋的朱厚照,谢慎恍然大悟。
  朱厚照登基也七八年了,可是一直无后。这可是一件麻烦事。
  历史上朱厚照就是因为无后,驾崩后不得不引安陆王朱厚熜继位,等于把皇位拱手让出。
  君王无嗣这绝对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般人是不敢提的,以免触及天子逆鳞。
  即便是谢慎也只是有意无意间提两句,劝天子保重身体。
  朱厚照放荡的私生活绝对是对生育有影响的,谢慎曾想过帮朱厚照生孩子......呃是请名医帮朱厚照诊治,好让朱厚照生个儿子出来。
  不曾想朱厚照竟然自己争气得了个皇子。
  其实刘妃怀孕的事谢慎也听说了,不过这玩意纯凭运气,谁也不敢作保生下的一定是皇子。
  只能说朱厚照运气不错,第一个孩子就是男孩。
  “朕准备给皇儿赐名朱载塘,等到皇儿满周岁就封为太子。”
  看的出来朱厚照对这个儿子是十分喜欢和疼爱的。
  不得不说投胎是个技术活,投身到皇家,尤其是这种没啥竞争对手的皇家实在太他娘的爽了。
  就好比朱厚照,孝宗皇帝就他一个儿子。还不是捧在手心怕化了。
  投胎投的好,少奋斗一辈子啊。
  “臣恭喜陛下。”
  “臣恭贺陛下...”
  众人齐齐向天子道贺。
  皇家有后,国本就稳了。
  不然后期还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呢。
  朱厚照咳嗽一声,摆了摆手道:“值此时刻,朕倒是觉得应该前往泰山封禅,感谢上苍护佑于朕。”
  呃......
  欢快的气氛瞬间冻结。
  泰山封禅......
  这可是件大事啊。
  遍数泰山封禅的君王,哪个不是文成武就的千古一帝,或者自认为是千古一帝。
  难道皇帝陛下这么有自信,认为自己是震铄古今的圣明君主?
  这玩笑开的有点大吧?
  其实朱厚照的天资并不差,加之有谢慎引导辅佐要做个守成之主并不困难,可和千古一帝确实有较大差距。所以封禅泰山这种事情确实有闹笑话的可能。
  当然朱厚照不这么认为,或许在他看来他已经是比肩尧舜的明君了。
  大明的皇帝就是这么自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嘉靖。
  此君还喜欢求道长生,比朱厚照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么看来,朱厚照就可爱的多了。
  但是可爱归可爱,真要疯魔起来也是挡不住的啊。
  泰山封禅的象征性意义很大,至少可以向天下宣称治下太平。加上朱厚照刚刚得了皇子,想要出一把风头也可以理解。
  唯一的问题是这有些劳民伤财。
  和游江南一样,君王封禅泰山也需要花费巨额银两。
  因为封禅是大典,可能花费比巡游一次江南还要多。
  虽说推行新政以来国库逐渐丰盈,可也不能败家啊。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要让一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哪里都得花钱。与其把钱花在封禅泰山上,倒不如练练新军。
  “陛下,泰山封禅不急于一时。不如......”
  “唉,先生就不要劝朕了。这次朕有强烈的感应,就应该前往泰山封禅。如若换了日子可就不灵验了。”
  皇帝陛下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谢慎还能说什么?他瞥了一眼一旁的顾鼎臣,意思是老兄你不站出来说两句?
  顾鼎臣是次辅,是户部尚书。
  皇帝要去泰山封禅,肯定要户部拨钱啊。顾鼎臣那个瀑布汗啊,心道皇帝陛下真是不叫人省心,好不容易攒起点家底这就要嚯嚯了,真是心痛啊。
  “陛下,国库虽还有些银钱,可这次泰山封禅后恐怕就要见底了。”
  顾鼎臣十分悲愤的说道。
  朱厚照撇了撇嘴道:“朕就知道还是钱的事。朕是堂堂天子,连用点钱不行,也是够了。罢了罢了,大不了朕这次不用国库,用内帑的钱。这总行了吧?”
  闻言谢慎、顾鼎臣等一众臣子眼睛冒光,欢欣鼓舞。
  这真是勤政爱民好君主,体恤下属好领导啊。
  “陛下英明!”
  既然不花国库的钱,朱厚照想怎么折腾就随他呗。
  对于这个提议,谢慎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等等......
  怎么感觉哪里不对......
  巡游一次泰山,花销最少也得十几万两,内帑中有那么多存银?
  被谢慎盯得有些发毛,朱厚照咳嗽一声道:“先生一直盯着朕看做什么?”
  “臣只是觉得高兴。连内帑都能拿出这么多钱了,足见我大明的强盛。”
  朱厚照自豪的大手一挥道:“这算什么,内帑里有两百多万两银子,比国库还要多呢。”
  这话说完朱厚照就后悔了。包括谢慎在内的一众阁臣,都像野兽一样盯着他,垂涎欲滴,仿佛他就像块肥肉。
  其实内帑有这么多钱也不足为怪。
  毕竟国库需要拨付各种款项,能够有盈余就不错了。
  而内帑除了天子赏赐臣下、王公,几乎不会有什么花销。
  久而久之积攒个一两百万两银子也就很正常了。
  “陛下,既然内帑中有这么多存银,不如以后修建园林、南巡北巡,拨付宗室银两就从内帑中出吧?”
  顾鼎臣咽了一口吐沫说道。
  朱厚照闻言直是一个激灵。
  这顾鼎臣还真是抓住一句话不松口啊。
  前面那几条那也罢了,可最后一条可真是要了亲命了。
  明代的王公宗室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能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自小圈养在一地无任何实权除了多娶些女人享那鱼水之欢还能干嘛?
  因为宗室子弟可以按时从朝廷地方领取银两,故而朝廷地方的负担越来越重。
  如果这笔钱由内帑来出,那国库府库的压力就会小不少。
  但相应的,内帑估计就留不下什么钱了。
  朱厚照真想狠狠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好好的嘚瑟啥呢?
  ......
  ......
  嗯?好好的嘚瑟啥呢?
  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朱厚照一脸幽怨的看着众阁臣,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
  当皇帝也不是好当的啊,好不容易攒下点家底,还得被臣下惦记着。
  “咳咳,这个本朝有定制,藩王宗室都由国库府库拨银,从内帑拨钱恐怕不妥吧。”
  解决问题要分清主次,藩王宗室这块的银钱才是大头。
  朱厚照只要能够保证这一部分银钱依旧是国库、府库来出就可以满意了。
  至于其他的都是毛毛雨啦。
  顾鼎臣执掌户部,知道国家的难处,见朱厚照耍起了滑头不禁十分失望。
  “陛下若是这般,恐怕臣要上疏反对您的泰山之行了。”
  “臣附议。”
  王守仁点了点头道。
  “臣亦附议。”
  唐寅恭敬道。
  “......”
  朱厚照一脸黑线,直是目瞪口呆。
  好好的怎么又跟泰山之行扯到了一起?
  难道只有他答应了这些不合理的要求才能够巡幸泰山?
  气氛有些不太融洽,朱厚照最讨厌被人要挟,哪怕这些是他倚为臂膀的股肱之臣。
  良久还是谢慎打破了沉默。
  “陛下,不妨从内帑之中拨付一部分银钱以供亲王、郡王开销。至于其他宗室则仍然由朝廷和地方负责。”
  嗯?这个提议就合理的多了嘛。
  朱厚照眼前一亮,暗暗想道。还是谢先生对朕好啊,瞧瞧其余那些喂不熟的白眼狼!
  谢慎之所以这么提议当然也是无可奈何。
  大明朝的宗室数量实在太可怕了。如果全部由内帑拨钱估计一两年就得把朱厚照吃成乞丐。
  别说是朱厚照便是换成普通百姓,要从其钱袋子里掏钱也得商量着来不是?
  不然岂不是成抢了?
  “这样可以显示陛下皇恩浩荡。亲王郡王们也会对陛下感恩戴德。”
  谢慎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宗室也分很多种,亲王郡王和朱厚照自然联系最紧。这些人看似年俸高但数量少啊。其实算下来花销并不比中底层宗室多。
  反观中底层宗室有几万十几万之巨,一人一口吐沫也得把人淹死了。
  这样一来朱厚照需要从内帑拨的银钱远少于朝廷地方所需出的钱,自然乐得接受了。
  人嘛要学会妥协,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天子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情绪,照顾好天子的情绪才能够事半功倍。
  最终天子和阁臣们达成了共识,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巡幸泰山了。
  至于大朝议不过是走一个流程,只要内阁点头基本不会有人反对。
  却说正德八年六月,天子起驾巡幸泰山。
  随行妃嫔、王公、大臣几百人。又有禁军护佑,一路浩浩汤汤好不热闹。
  历朝历代的君王但凡做出点成就来都要于泰山封禅,仿佛只有如此才能显示出自己与别的皇帝的不同。
  当然,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这个勇气。如果德行功业未至却强行拔高封禅,会被淹没在官员的吐沫海里......
  不过朱厚照不用担心这些。
  他继位以来北击鞑虏,南灭倭寇,又将嘉峪关西纳入了大明的势力范围。加之训练新军,配备燧发枪,使得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从武略来看,他是当之无愧的雄主。
  至于文治,朱厚照也丝毫不逊色。
  不管是划时代的开海禁五口通商,还是全国范围内的清丈土地,更改徭役赋税,摊丁入亩都是明君所为。
  加之提升匠人、商人地位,整顿吏治,推广种植土豆、番薯,朱厚照已经彻底赢得了民心。
  这样的好皇帝,有哪个臣民百姓会不拥戴?
  这样的好皇帝想要巡幸泰山,有何不可?
  当然这一系列新政的背后是内阁尤其是首辅谢慎的心血。
  朱厚照自然有功,不过政策的制定者谢慎的功劳同样不容忽视。
  这一点朱厚照自然心知肚明。
  所以在巡幸泰山的伴驾大队人马中,唯有谢慎能够和天子共乘一辆马车。
  这可是天大的恩典,让无数臣子艳羡。
  不过谢慎却早已经习惯了。不论是北巡还是南巡哪一次他不是离天子最近的人。
  呃,晚上睡觉时除外。
  当然谢慎并没有任何的膨胀,因为他清楚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想取而代之。
  当然只要朱厚照在,他的位置就会相对稳固。现在朱厚照又有了子嗣,看来历史要加以改变。至少谢慎暂时不用担心嘉靖那种刻薄寡恩的人上位了。
  从京师往山东,一路上最苦的莫过于驿站的官吏了。
  天子的接待规格岂是一般的官员能比的。
  当地官府恨不得刮地三尺,呃不是倾尽府库之资修缮装点,恨不得连路边的树木都缠上彩绸。
  其实这些官员心里苦啊,天子的接待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侍候的好了是应该的,是尽人臣的本份。侍候的不好了那就是大罪。
  要怪只能怪皇帝陛下心血来潮非要走什么陆路。
  大概是因为南巡时乘船走大运河腻了吧,天子想要换种方式。
  可是陆路确实比水路辛苦的多,尤其是在六月。
  烈日当头,将大地晒得皲裂开来。即便马车里有整箱的冰块消暑,朱厚照仍然觉得头晕目眩,恨不得飞去泰山。
  一连走了十日才走到山东地界,朱厚照已经濒临崩溃,下旨改换水路。
  这下伴驾的群臣直接炸了。他们心道您老人家早干嘛呢?要走水路的话,从张家湾码头上船经运河一路南下拐进山东不比这么在陆路受罪挨晒好?
  现在已经到了山东地界了还换什么船?运河又不经过泰山,到时还得换马车,还不够折腾的。
  但下达命令的是天子,百官们除了遵旨还能怎么办?只得在心里安慰自己,至少回京的时候不必再担心走陆路的问题了。
  天子要换船这可是件大事,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谢慎伴着朱厚照左右,可谓寸步不离。
  没办法谁叫这位主历史上就是落水后一病不起驾崩了的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