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 耽美同人 > [红楼]娇女迎春 > [红楼]娇女迎春_分卷阅读_147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中的一株还被碰掉了顶芽,负责暖房的少监有多抓狂,就可想而知了。
  他把手下都集中起来,冲着为首的那一个,狠狠地就甩了一个耳光:@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混账!不知道皇后娘娘有多宝贝这几株白叠子吗!你们竟然给老子碰坏了芽!这,这不是要我们的命吗?!”
  因为皇后喜欢,下面自然跟着奉承,哪里会用棉花这样的贱名儿,尤其是少监黎乐,直接就叫上了古早的名字,仿佛这样就显得高雅了许多。
  有个刚调遣来没两天的小内侍就说了:“少监大人。在这里哭也没有办法。您看,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办法。比方说,去别处找株差不多的换了?”
  话音未落,黎乐就跳了起来,一鞭子直接抽过去:“你个蠢货!你怎么不想想!皇后娘娘每天都会过来对着这两株棉花画画。你以为你换了,皇后娘娘就看不出来?你以为换了就瞒得过去吗?”
  几个内侍都忍不住低着头,小声啜泣。
  黎乐歪着头,好了一会儿,这才道:“算了。咱家去跟皇后娘娘请罪!只希望皇后娘娘宽宏大量,只降罪我一个。”
  那几个杂役内侍哭得更厉害了。
  其中一个干脆抱着黎乐的腿道:“公公,公公,不要去,您,您会被打死的……”
  太上皇宁寿宫那边负责园艺的少监不就是因为太上皇身边的某位太妃娘娘心爱的魏紫掉了花苞而掉了脑袋吗?
  他们这些内侍,命贱,不值钱。
  黎乐叹了口气,道:“小东西,这就是咱们这些人的命。如果你们记得杂家,以后,记得逢年过节的,给杂家上两炷香。”
  黎乐越说越凄凉,最后一狠心,拔腿走了。
  就跟黎乐料想得那样,正殿的贾琰听说这个的时候,着实愣了一下:“什么?棉花?”
  安文小心翼翼地道:“是的,方才暖房的司苑少监来报,说是娘娘心爱的棉花被不知道哪个小东西给碰坏了。”
  如果不是因为皇后娘娘怀着身子,不能冲撞了,只怕这几个司苑局的内侍们都要自裁谢罪了。
  “坏了?”贾琰愣了一下,“怎么坏了?是折了茎秆吗?”
  如果真的是那样,就只能重新养了。
  “这,娘娘,司苑少监黎乐就在外面等候,娘娘可要见一见?”
  贾琰想了想,道:“不了。直接去暖房看一看便是。只要不是茎秆折了,问题应该不大。”
  安文听说,心中大安,连忙使了一个眼色,自有一个小内侍出去跟黎乐说。
  黎乐又惊又喜,喜的是自己显然逃过一劫,而惊的,自然皇后的态度。
  皇后身怀六甲,竟然还这么关心这一株小小的白叠子,这白叠子的意义,非同寻常呐!@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样想着,黎乐越发小心了。
  黎乐去了前头,司苑局的那几个杂役小内侍们虽然悲伤,却还记着要伺候好手里的花卉。可不成想,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内侍过来传话,让他们顿时慌了手脚:
  妈呀!皇后娘娘竟然这么看中这几株白叠子!
  几个小内侍又是惊慌又是恐惧,如果不是那传话的内侍一巴掌下去,把他们赶去干活,怕是又是一番事故。
  他们都以为自己活不长了。
  贾琰可不知道司苑局的这些官司。她关心的是,让下面胆战心惊的是,她的棉花到底怎么样了,是掉了顶芽,还是整个儿都倒了。
  上辈子读书的那会儿,贾琰就记得有一篇文章,讲的就是某位棉花劳模的。里面就说过,这位棉花专家发现了把棉花顶芽摘掉,就可以多长棉桃。
  这辈子的贾琰进宫之前一直住在大观园里面,进宫之后又是万人之上的当朝皇后,堂堂国母,自然不曾见过真正的棉花田,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棉花应该长什么模样,一株棉花上到底是结一个棉桃还是数个。
  这才是她真正关心的。
  不得不说,这几个内侍的运气很好,贾琰不过是简简单单地检查过后,就发现,所谓的坏了,不过是被碰掉了顶上的芽。
  这倒不是什么坏事儿。
  就在贾琰明显地松了一口气的档儿,就看见皇帝也来了。
  皇帝一进门就道:“皇后,听说有不长眼的内侍弄坏了皇后的花?”
  贾琰笑道:“万岁好灵通的消息。我才到这里来,这脚后跟都没站稳当呢,万岁就来了。”
  皇帝这才不好意思地道:“啊,谁让朕去了清凉殿却扑了一个空呢?怎么样?这花,有什么不对劲儿吗?”
  贾琰道:“目前来看,不算坏事儿。”@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哦?此话怎讲?”
  “不就是半年前,臣妾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大片棉花田。那田里的棉花都是摘了顶上的芽的。而且这种摘了顶上的芽的棉花,能够结好多棉桃!臣妾也不知道这梦是真是假。不过,总归试一试却没有错。”
  皇帝笑道:“皇后自然不会有错。不过,成功了吗?”
  不怪皇帝上心,这个时代的棉花苗,还真的一株只长一个棉桃。如果摘了顶芽能够让棉花多哪怕一个棉桃,这产量就是翻了一番!
  皇帝如何不清楚这棉桃的数量的意义!
  贾琰道:“哪里这么快就知道结果了?这地里的东西可不一样呢。”
  皇帝道:“就跟皇后弄的那个新式纺纱机一样?”
  “万岁知道了?”
  “人都是朕的造办处出去的,料子也是走造办处的,朕哪里会不知道?”
  贾琰道:“还说呢。明明臣妾只是想要一架十分普通的纺纱机,这些人竟然用一个巴掌大的玩意儿就打发我了。该打!”
  “等闲宫中,谁会在宫里摆个纺纱机啊!再说了,皇后,那纺纱机模样虽小,可是他真的能纺纱啊。”
  “可是,那也太小了吧?我要的乃是能够满足整个大晋朝的百姓使用的纺纱机,给我那么小的,有什么用。”
  其实,那精巧的纺纱机还是皇帝兴致来的时候做的,贾琰不喜欢,他还有点小郁闷。但是听到贾琰这句话,他不觉愣了一下。
  “皇后,你说什么?”
  贾琰傻傻地道:“给我那么小的,有什么用。”
  “不对!前面一句。”
  “‘可是,那也太小了?’”
  “不对不对,是中间这一句。”
  “‘我要的乃是能够满足整个大晋朝的百姓使用的纺纱机’。”
  “对,就是这一句。皇后,你是不是想对布帛动手?”
  作者有话要说:
  好困,加了一段。
  今天就这么多了。
  困死了。
  第250章
  贾琰这才明白。她笑道:“万岁日理万机, 臣妾呢, 整日在宫里无所事事, 可不是只有琢磨这些了?不过,臣妾考虑的可不是百姓身上穿的, 而是北域。”
  “哦?说来听听。”
  贾琰道:“毕竟如今我大晋的百姓还能够穿上棉布做的短褐短打, 这些棉布, 都是寻常百姓家的女眷乘着农闲纺织的。男耕女织,农忙时分女人跟着下地,平时抽空还有纺纱织布贴补家用。数千年来,中原都是这么过来的。若是把这些纺纱机用于纺织棉花,只怕会影响到百姓的生计。相反, 这北域草原上, 有的是羊和羊毛,偏偏那些蛮夷们会纺织的极少。要臣妾说,这里头大有可为。再不济,我们大晋的百姓能够得到十分便宜又保暖的布料。您说, 是吗?”
  皇帝一听,立刻明白了, 道:“蛮夷趋利,则以利驱之。”
  “正是。”
  皇帝刚想细问,可是看到周围侍立着的内侍宫人们,尤其是, 现在他们是在御花园暖房里面,周围有很多司苑局的太监、内侍, 因此话到了嘴边,还是改了口:
  “皇后,回头你写个条子。朕要琢磨一二。”
  “是,陛下。”
  贾琰的话帮皇帝打开了一扇窗户,皇帝也没有兴致留在后宫了,他直接回了勤政殿。而贾琰则回到清凉殿,让安文等内侍帮忙起草条陈。这其中的要点,自然是由贾琰来定。而核心内容,自然是羊毛贸易。
  其实,这个时代的确有羊毛贸易,不过,对比整个大晋来说,规模并不是很大,而且,很多都是商人去草原上收购羊毛,然后运回中原,委托相熟的纺织作坊来做。可以说,获利的,不过是一小撮人,而不是整个华夏中下层的百姓。
  而贾琰想做的,就是推动羊毛贸易。她相信,只要羊毛的利润可观,只要让文武百官们看到真金白银,自然就会有人跟在她的身后行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两千多年前,就有先贤们总结出这样的经验来了。
  薛宝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次提交申请,请求进宫觐见皇后的。薛宝钗虽然嫁到了陈家,可是薛家旧有的人脉依旧是薛家的,她并没有带走,因此,很多消息,她都是从跟娘家的通信里面知道的。就好比说这一次,皇后娘娘怀孕了,还关注着白叠子,以及皇后娘娘让造办处弄了新式的纺纱机来。
  薛姨妈对这种事情从来都不屑一顾的,她总觉得,她们薛家如今已经是勋爵贵胄之家,哪怕品级不高,也是贵族,要不是薛家还要支应开销,她都想把薛家以前的许多买卖都给收起来。
  可当不得薛宝钗是个有成算的,早就跟哥哥嫂子约定好,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写信告诉她,而薛蟠又是个一惯听妹妹的话的主儿,因此,才会让远在豫州的薛宝钗得了消息。
  薛宝钗本来就是个聪明又有决断的女子,收到信件之后,立马找了个机会跟丈夫商量,然后就收拾好行礼进京了。
  薛宝钗进宫的时候,贾琰的肚子已经很大了。
  因此,薛宝钗进宫拜见皇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臣妾恭喜皇后娘娘,相信不久之后,皇后娘娘又要抱小皇子了。”
  贾琰笑道:“那我是不是应该说句同喜啊?宝姐姐。”
  贾琰会说这个,自然是有原因的。哪怕作为命妇的朝服,凤冠霞帔在尺寸上十分宽大,不会显现女性的身体曲线。但是,孕妇走路的姿态跟其他女子是不同的,因此,薛宝钗有没有怀孕,贾琰一目了然。
  薛宝钗羞红了脸面,道:“让娘娘见笑了。”
  “这是好事。我记得宝姐姐已经有了一个儿子,这个,可是次子?”
  薛宝钗笑道:“劳娘娘动问,这孩子,的确是臣妾的第二胎。”
  虽然不像贾琰这样子孙繁茂,但是,薛宝钗自己也知道,自己的丈夫就不是个子孙缘深厚的,自己又胎里带来的热毒,如今能够还上第二胎,也是他们夫妻的福分。
  贾琰笑道:“你也是有福的。”
  薛宝钗早就知道贾琰具有把天聊死的本事,所以,她也不含糊,直接就道:“娘娘,臣妾进宫,一是向娘娘请安,二是为了娘娘手里的新式纺纱机。”
  贾琰先是一愣,然后笑了:“宝姐姐果然消息灵通。是,本宫手里的确有新式的纺纱机,同时可以纺十二支纱。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一口气纺十二支纱,虽然目前只能用人力,但是不久之后,贾琰相信,一口气纺二十支、六十支、八十支纱的纺纱机也会相继问世,用水力、火力做动力的纺纱机也会跟着出来。
  那个时候,华夏的整个纺织模式都会跟着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
  薛宝钗浑身一震。
  她仿佛看到无数的银子在她面前堆成了山!